终端掌控电脑为依托的移动护理站在床旁护理的成效分析

2015-04-14 00:52付建云张旭莲张大铮
海南医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腕带规范性医嘱

付建云,张旭莲,马 波,张大铮

(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四川 都江堰 611830)

·护 理·

终端掌控电脑为依托的移动护理站在床旁护理的成效分析

付建云,张旭莲,马 波,张大铮

(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四川 都江堰 611830)

目的 分析终端掌控电脑(PDA)为依托的移动护理站在床旁护理中的成效。方法将使用PDA前后的护理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的时间成本的控制、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患者身份识别的管理和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结果观察组入院评估花费时间为(6.8±0.2)min、单个医嘱查对执行花费时间为(0.93±0.1)min,明显比对照组[(9.9±0.3)min和(1.23±0.13)min]所花费的时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分别为(96.7±0.2)%、(93.6±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腕带佩戴的规范性和依从性、护理评估资料的完整性、医嘱执行签字的规范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身份识别的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终端掌控电脑为依托的移动护理站,将护士站前移到患者床旁,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大大提升了护理服务品质。

终端掌控电脑;移动护理;床旁护理;质量;成效

随着医院数字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终端掌控电脑(PDA)的使用真正实现了护理工作向床旁护理的扩展和延伸,解决了现有医院信息系统(HIS)护士工作站无法实现的问题[1]。我院于2014年6月开始引进北京医讯时通以PDA为依托的移动护理站,经过3个月的前期准备制定了切合我院护理信息化管理的功能模块,于同年9月开始在眼耳鼻喉科试用,科室设置床位48张,分为6个护理小组,每个小组由1名责任护士负责,每个责任护士配置1台PDA,通过在使用中不断更新及维护软件系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系统介绍 移动护理系统由PDA和管理支持系统(MSS)两部分组成,采用无线运作方式,在无线覆盖区域接入医院内网,以HIS为支撑平台,无线局域网为网络平台,充分采取HIS的数据资源,通过MSS中间件与医院HIS系统交换临床数据,PDA从MSS中接收患者的基本信息,实现HIS向病房内扩散和延伸,真正实现护理工作向床旁延伸[2]。

1.1.2 PDA的四个模块功能 (1)患者一览:可以查阅全病区患者的基本信息;(2)医嘱执行:用于检索患者医嘱、身份识别、用药扫描;(3)护理记录:用于采集患者生命体征、出入液量及各种观察记录、坠床/跌倒和压疮管理、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4)检查检验记录:及时查阅患者的各项检查检验申请及报告单。

1.2 评价指标 将使用PDA前后的床旁护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从时间成本控制、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患者腕带佩戴的规范性和依从性、身份识别的正确率、护理评估资料的完整性、医嘱执行签字的规范性进行对照分析。(1)时间成本控制:患者入院评估花费时间是指将患者安置于病床,责任护士告知患者评估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得到患者理解后,护士开始询问到完善入院护理评估记录单的时间(包括一般资料、生理心理评估、坠床/跌倒评估、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单个医嘱查对执行花费时间是指开始患者身份确认到该医嘱执行后签字完毕;以上两项均由同一个责任护士收集100例次后计算出均数±标准差。(2)护理服务满意度:以2013年卫生部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为模板,采取国际通用李克特量表(LIKERT)以满意3分、较满意2分、不满意1分的打分方法进行统计,每月对住院时间大于3 d并且下达过1级护理的出院患者随机科内抽查20例和护理部抽查5例进行调查,将使用PDA前4~7个月的满意度作为对照组,使用PDA后9~12个月抽查的满意度作为观察组进行比较。(3)身份识别的管理: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均按要求告知腕带佩戴的重要性);腕带信息的规范性(反方向佩戴腕带及腕带字迹不清均视为不规范);护士在执行医嘱时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反问法和查对腕带进行身份识别,观察组必须使用PDA进行二维码腕带扫描才能执行医嘱)。(4)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性:入院护理评估资料的完整性(凡在记录中有一处填写不完善或错误均视为不完整);医嘱执行签字的规范性(签字不及时和漏项、时间不准确均视为不规范)。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时间成本控制和住院患者满意度比较 在使用PDA为依托的移动护理站前后分别进行了100例次的患者入院评估花费时间、单个医嘱执行花费时间作为时间成本评价指标,经t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也分别抽取了100人次,经t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时间成本控制和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s)

表1 时间成本控制和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s)

组别 患者入院评估花费时间(min)单个医嘱查对执行花费时间(min)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观察组(n=100)对照组(n=100)t值P值6.8±0.29.9±0.386.11<0.050.93±0.11.23±0.1318.29<0.0596.7±0.293.6±0.386.11<0.05

2.2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和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比较 在使用PDA为依托的移动护理站前后分别进行了100例次的患者身份识别和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性进行比较,经χ2检验,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腕带信息的规范性、评估资料的完整性、医嘱执行签字的规范性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身份识别方法的正确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和护理文件书写(%)

3 讨论

3.1 有效节约了时间成本 创新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有利于时间成本的节约[3],由于在移动护理站内实行了信息共享,如首次护理评估录入完善后入院时间、生命体征将在体温单上自动生成,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主诉分别从HIS系统中直接导入,减少了传统的将数据记录在纸张上回护士站再次录入的环节;生命体征在床旁实时采集后及时录入PDA,在医生护士工作站上即可显示,而其留取特殊时段的体温测量清单由移动护理系统自行过滤后生成表单;在医嘱执行过程中,对照组必须由办公或当班护士打印出医嘱执行单责任护士才能执行,使用PDA后责任护士在执行治疗时使用PDA扫描核对无误后,即生成执行护士及执行时间,无需在纸质治疗单上手工签名,缩短了医嘱执行的时间,在床旁还可及时获取医嘱最新信息并给予执行,减少了医嘱转抄的环节及错误[4];PDA的使用都实时自动记录了护士的考核工作量,也更科学直观的对个人、病区的护理工作量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绩效考评意识和工作积极性[5]。

3.2 提高了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 由于PDA在床旁护理的使用,将护士站的很多工作前移到病房,能及时查阅患者的最新医嘱信息、检查检验结果,能及时解答患者的咨询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及时实施各项治疗,减少了护士往返病房和护士站的次数[6],责任护士在床旁直接护理时间大大增加,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真正做到了“把护士还给患者”,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提高了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

3.3 保证了患者的安全、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 患者身份识别是住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之一,而查对制度既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使用PDA后,患者身份管理实行条码化,在输液加药时均先扫描患者二维码腕带进行身份确认,再扫描相应的药物执行条码获取信息无误后发出“滴”的提示音并显示绿灯后方可执行医嘱;如信息有误,PDA将会显示红灯,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发挥了很好的纠错功能,有效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7]。而且PDA扫描成功的前提是患者要规范腕带佩戴,在使用PDA前个别患者认为腕带佩戴无关紧要,使用后患者未佩戴腕带即无法实施治疗,患者腕带佩戴的依从性和规范性大大提高;由于我院对患者身份识别及查对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对照组采取传统查对方式也无用药错误不良事件发生;我院于12月开始在移动护理系统中植入患者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护士将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录入首次护理评估单和护理记录后及时出现预警评分,并根据评分等级及时提示通知医生进行处置或转专科观察治疗,提高护士对患者潜在风险的识别,从而保证患者安全。

3.4 提高了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性 由于入院护理评估采集的信息在床旁及时从PDA录入,患者基本信息及主诉直接从HIS系统提取保证了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压疮、坠床/跌倒、患者自理能力评定在护士将危险因素填写完毕后得分自动生成在表格中,并根据评定频率给予及时提示[8];电子录入也杜绝了涂改现象,采取PDA后护理评估资料完整性达100%;责任护士通过自己的工号和密码登陆PDA,在执行治疗时使用PDA扫描核对无误后,即生成执行护士及执行时间,无需在纸质治疗单上手工签名,保证了医嘱执行签字的规范性,采取PDA后医嘱执行签字的规范性达100%。

4 小 结

以终端掌控电脑为依托的移动护理站,将护士站前移到患者床旁,使现有护士工作范围得以集中,减少了往返护士站的次数,护理人员有更充足的时间巡视病房,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真正践行了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的理念”;优化了患者身份识别及医嘱查对执行流程,避免了人工核对患者身份造成的护理不良事件,有效保障了患者安全,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责任护士在床旁可随时查阅患者最新的医嘱及检查信息、及时进行健康宣教及治疗;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文件书写及医嘱执行签字的规范性。

PDA的使用改变了护理工作的模式及程序,对提升护理品质起到积极作用。尚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如PDA界面较小,目前还不能书写护理病程记录;PDA未设置病房呼叫接收功能,还需要护士站固定护士联络;网络有时不稳定,连接速度较慢等;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信息化建设中进一步完善[9]。

[1]郑西川,孙 宇,马 俊,等.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护理系统架构设计与应用分析[J].医院信息管理,2014,11(1):87-91.

[2]董 梅,杨文均.移动护理车与终端掌控电脑在床边护理的联合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471-472.

[3]宋林霖,柳雪莲.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时间成本管理探析[J].公共管理,2010,9(303):47-50.

[4]严学玲.移动护理站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6):1985-1986.

[5]董静怡,居益君,陈广花.利用移动护理系统推进护理绩效精细化管理[J].护理管理,2014,31(6):53-54.

[6]马瑞娟,侯 静,王大红.移动护理车在外科病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7):73-75.

[7]姚亚春.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下住院患者身份识别流程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14,29(6):12-13.

[8]陈黎明,卞丽芳,冯志仙.基于护理电子病历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9):1075-1079.

[9]康巨瀛,张文丽,田 园,等.无线移动护理站信息系统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8):900.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mobile nursing based on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in pre-bed care.

FU Jian-yun, ZHANG Xu-lian,MA Bo,ZHANG Da-zheng.OENT Department,Dujiangyan People's Hospital,Dujiangyan611830, Sichuan,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mobile nursing,which was relying on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in pre-bed care.MethodsThe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were set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PDA.The time cost,service satisfaction,management of patients'identity and quality of nurse not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The time of admission assessment was(6.8±0.2)min in research group,which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9.9±0.3)min in control group.And the time of doctor's instruction for individual was(0.93±0.1)min in research group,also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1.23±0.13)min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ervice satisfaction in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96.7±0.2)%and (93.6±0.3)%respectively(P<0.05).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the normativity of bracelet-wearing,the integrity of nursing assessment data,and the normativity of the sign on doctor's instructions(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garding the accuracy of patients’identity recognition(P>0.05).ConclusionMobile nursing station on the basis of PDA make a pre-bed nurse station which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Mobile nursing;Pre-bed care;Quality;Effectiveness

R472.9

A

1003—6350(2015)16—2484—03

2015-01-28)

10.3969/j.issn.1003-6350.2015.16.090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共卫生专项(编号:2013041)

付建云。E-mail:53875251@qq.com

猜你喜欢
腕带规范性医嘱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来自乙肝病友的困惑:我那么遵医嘱用药,怎么还得肝癌?
自然资源部第三批已废止或者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一种新型新生儿腕带在新生儿身份核查中的效果观察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我国知识产权判例的规范性探讨
开拓境外业务须重视境外汇款格式的规范性
PDA系统及二维码腕带提高PICU患儿输液安全性探讨
儿科有陪病房标识腕带佩戴依从性调查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