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职教特色的 “对话式”语文阅读教学

2015-04-17 16:40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对话式师生文本

林 新

(福州市教育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2)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最明显的弊端就是“对话”的缺位。教师过度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权威破坏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学互动的课堂沦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成为知识的代言人,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中职生特有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显得无关紧要而被忽视,知识不容置疑,教师的权威难以撼动,对话失去生存的土壤,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和教师的活力和创造性。

语文新课程理念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从根本上重新确认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教师、文本进行平等的对话,并拥有个体理解和质疑的权利,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创造性;教师的教学主体地位也随之发生改变,不再是知识权威的化身,而是以“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出现,对话真正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元素,成为现代语文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

事实上,对话教学也不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采用了师生对话的教学方法。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向中职学校的“对话式”语文阅读教学在传统对话教学基础上又增添了哪些新的内涵?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一、对话实施的形式——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1.文本对话——对话的基础

语文新课程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钻研文本,和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形成自己对文本、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另一方面,应放手让学生自读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广泛的对话与交流。反之,如果缺乏教师和文本的对话,教师往往就会人云亦云,以专家学者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从而沦为教参的奴隶,充当知识的搬运工,失去与学生对话的基础,也无法成为指导学生的对话首席。同样,如果缺乏学生和文本的独立对话,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阅读感知和分析理解乃至质疑问难,就很难完成知识与能力的自我建构,也就谈不上学生和文本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对话,教师也无法明确学生与文本对话时出现障碍的真正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2.师生对话——对话的延伸

语文新课程理念认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对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问和答,教师提几个问题,学生讨论得热热烈烈,但最后答案一律要回到教师根据教参事先设计的标准答案上。这样的对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只是徒有对话的形式,本质上还是传统的知识灌输。真正的师生对话应是教师和学生敞开心灵进行沟通,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发挥的余地,要能发挥个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学生在独立与文本对话的初期,对文本的初步感知是比较表面肤浅的、不够完整深入的,很难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还需要师生之间的对话,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文本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理解方面的不足予以指导,而这种指导恰恰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的,往往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促进学生思考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在师生共同研讨解决的观念碰撞中完成。

比如在教学《项链》这篇课文时,笔者就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以下问题:

(1)你认为《项链》一文最精彩的心理描写是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2)导致主人公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3)项链的丢失看似偶然,其实有其必然性,你是如何看待的?

(4)你曾经有过玛蒂尔德那样的虚荣心吗?结局又是如何?

(5)如果你是路瓦栽先生,你会对丢失项链的玛蒂尔德持什么样的态度?故事又会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又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笔者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提出以下两个问题供学生思考:

(1)王熙凤对林黛玉的关心是真是假,或者兼而有之?

(2)王熙凤的出场和贾宝玉的出场有何不同?为什么?

在与学生的对话互动中,解决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深入理解的问题。

在师生对话中,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在学《鸿门宴》一文时,我们往往批评项羽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的性格,并以为这些性格最终导致了鸿门宴上项羽未杀刘邦。但有同学却认为导致鸿门宴上项羽未杀刘邦,除项羽本身性格外,项伯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以为项羽有重感情、重伦理的一面,从某种程度上为项羽翻了身。这位学生的诠释也未尝没有道理,教师理应及时地加以鼓励和赞许。

3.生生对话——对话的拓展

语文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生生对话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就文本的内容进行交流和沟通,以便对文本获得更新、更全面的理解时,教师也不能放弃组织、引导的责任。生生对话中,教师首先要设计合理的问题,其次,要为生生对话建构一定的讨论模式,如分组讨论,具体做法是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进行讨论,每组指定一位同学担任记录员,把每个同学的发言加以记录,每个小组轮流派不同的同学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发言。笔者在教学《雷雨》时就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有真情?供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根本无须担心学生走神。值得注意的是,在生生对话中,教师要专心倾听,对小组讨论作出评价时,应做到客观公正,不带偏见和个人感情色彩。同时还要适时加入,以确保讨论不离开主题和讨论顺利进行。在生生对话中,教师切忌把生生对话演绎成个别优秀学生的对话,那就有违生生对话的初衷。

二、对话实施的保证——民主、平等、谦逊、进取

1.民主、平等——对话实施的基石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学生往往没有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主要原因在于把师生置于传道与承道、授业与受业、解疑与听解的两极对立地位,从而失去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基础,强调阅读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是确保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基石。

首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要尽量缩减单向的对文本讲解、分析的时间,而要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去感知感悟文本、提出问题质疑、展开对话研讨、共同达成共识、形成能力素质。唯有如此,才能让更多的学生,至少是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在课堂各种对话研讨中自由地发表意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和多维度的对话中培养自己的探究和创新精神。

其次,教师要转换自己的角色意识。要解除教师头上“知识权威”的光环,走出“师道尊严”的怪圈,走下“唯我独尊”的讲台,和学生打成一片,以一个参与者、组织者的身份出现,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不作简单的“对或错”的评价,而是以参与者的身份把自己的意见谈出来,和学生共同讨论。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保证了对话的实现。

面对相对思想比较叛逆,学习比较缺乏自信,对传统灌输教育比较抵触的中职学生来说,这种具有职教特色的对话式阅读教学无疑是一种能让他们普遍接受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大量的教学实践应证了这种教学的有效性。

2.谦逊、进取——对话实施的要素

唐代大散文家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宽,从影视报刊到软件网络,语文学习的资源相当丰富,再加上教师面对的不是单一的学生个体,而是一个学生群体,就算教师的知识储备相当丰富,也未必能绝对超越学生,因而教师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时常保持谦逊的品质,同时要有积极进取的姿态,要善于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向学生学,向同行学,不断给自己加压,不断给自己充电,还要积极总结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得以提高。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积极建构民主平等的空间,发扬谦逊、进取的精神,在对话中学习,在学习中对话,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提升中职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有效途径。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谢心存.走下圣坛:新课程对传统师生关系的挑战[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6).

[3]李镇西.用心灵赢得心灵——李镇西教育讲演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对话式师生文本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对话式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语文教学中对话式教学的运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