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小学生心理资本发展的教学之道

2015-04-17 16:40邵永红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小男生壁虎效能

邵永红

(厦门市同安区祥平中心小学,福建 厦门 361100)

美国学者路桑斯所提出的心理资本理论中,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包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它与绩效高度相关。对小学生来说,心理资本与学习存在正相关,只有保持相应的心理资本水平才能确保其学习的高效率。对教师来说,教学不仅仅关注学科本身目标任务的达成,更要关注教学对学生心理资本发展的影响,只有让学生能够产生自我效能、乐观、韧性和希望的教学活动,才能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动力支持,这样的教学才能释放出持续的高绩效。研究表明,心理资本是可管理、可开发的。据此,在日常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开发小学生的心理资本。

一、成功体验:自我效能提升之道

自我效能即自信心,它总有提升的空间。桑切斯认为通过劝说、激励以及榜样示范等方式使人获得成功体验,有助于自我效能的提升。

为研究小学生心理资本与学习的关系,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一系列的课堂观察,由此发现:大多数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让课堂更精彩一些,不知不觉中以自己为中心,有选择地把更多的机会给了能让自己放心的学生,无意中忽略了其他学生,没能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感受。这样一天五六节课下来,一个班级大概也就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唱主角,他们或发言、或板演、或范读、或带读……满满的成功体验,这些学生表现出较高的自我效能。而其他约三分之二的学生往往充当配角、听众,鲜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更多的是失落感和挫败感。观察发现,这部分学生的自我效能水平普遍偏低。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采取了一系列干预策略:要求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甚至在一个问题之后还设计难度稍低的后备问题,为的就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上注意放慢节奏,让学生有充裕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更容易获得成功;教师在课堂巡视中特别关注鲜有表现的学生,个别指导、鼓励发言,展现自己;在自由分组时,让落单的学生和教师组成学习活动小组,化解他们的消极情绪,让他们因有教师的加入而有更好的表现。课题组借助“课堂教学观察表”记录分析,一个阶段的观察发现,课堂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他们有更多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自信心明显增强,学习更趋向积极高效。这是因为自我效能会受他人影响,听到别人的赞同和积极反馈,会从原来的自我怀疑转变为自我认同。课堂上,教师和同学的关注、认可、积极反馈会强化学生内心的积极体验,有助于他们自我效能的提升,当课堂上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时,如“你能够做到”“你做得非常好”等,学生内心的想法和信念就开始转向相信“我能够做到”。

二、目标分步:培育希望之道

希望是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一种可开发的状态类个体特征。弹性目标有益于开发和培育希望,进而推动绩效提升,但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测量的、有挑战性的且又可实现的。

教学中通过设置小而有弹性的目标,能有效地开发和培育希望。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阅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分目标完成,即:“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我来写”。如教学童话《小壁虎借尾巴》,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解决第一个阅读目标“文本解读”——小壁虎向谁借了尾巴?她是怎么说的?看出小壁虎的什么?读了课文,你知道小壁虎尾巴有什么特点?接着迈向第二个阅读目标“探究写法”——作者为什么选择写这三种动物?为什么只写三种?如果你是作者,你会这样写吗?为什么?最后迎接下一个目标“语言运用”的挑战:试创编一则新的《小壁虎借尾巴》。在一步步达成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

三、积极归因:保持乐观之道

乐观是一种人格特质,也是一项心理优势,是预期未来会发生积极事情的心理倾向,以及对事情的解释和归因。研究结果表明,乐观与积极结果之间存在正相关。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事件归功于自己,归功于自身的、持久的、普遍性的原因,会促使他们对未来学习继续保持一种乐观自信的态度。

在《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课上,一个小男生显得无精打采,教师问他,他说:“我不喜欢写作文,因为经常不知道怎么写。”小男生对写作文充满悲观负面的情绪,归因于自己不知道怎么写。教师微笑地看着他,说:“没关系,我们先来看看屏幕上的两个短语有什么不同,‘二十年变化的神奇’和‘二十年不变的传奇’?”小男生的激情显然被点燃了,他陷入思考,接着奋笔疾书……教师请小男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尽管二十年未见,我爷爷做的牛柳依旧那样美味。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那时候每次等着吃牛柳,我总是坐不住,不停地去看爷爷做好没有。牛柳刚出锅,还没端出厨房,我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筷子就吃。那紫中带白的洋葱配上烧得嫩滑的牛肉,简直令我心醉神迷……”小男生面对掌声和好评受宠若惊,兴奋极了,说:“老师,我爷爷是厨师!”教师真诚地对他说:“你其实并不是不知道怎么写,而是没有用心来写,写真正触动你的东西。要记住,写作本来就是表达自我,本来就是你和这个世界的对话。从今天的表现来看,老师有理由相信你对写作的态度将有极大的改观。”上课开始就遇到这种尴尬,如果教师当时急于说服这个小男生正确对待写作,既显得苍白又毫无意义,这位小男生也未必能够接受,甚至受到消极影响。而教师因势利导,帮助这个小男生进行积极归因,让他发现自己的潜能,正确对待习作,保持乐观。

四、积极期待:培植韧性之道

韧性是指身处逆境或问题困扰时持之以恒、快速复原的能力,是一种动态的、有延展性的、可开发的心理能力或者心理优势。皮格马利翁效应让我们感受到,积极的期待具有一种特殊的力量,它不仅能够使人产生积极的改变,还能使人在身受困扰挫折时得以快速复原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当他人期待转化为自我期待时,它的能量更加强大。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鸟的天堂》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在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有个同学读到“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连读了三遍都没有读对,总把“不可计数”的“数”读错,他很受挫很着急,教师摸着他的头,笑着说:“不急,想一想,再来一遍。万一第四遍读错了,还有第五遍呢。”当第四遍读到这个词的时候,教师和他一起读,在教师的带领下,他读对了。教师亲切地说:“再读一遍,你会读得更好的。”果真,第五遍,他读得很流利。正是教师的积极期待,让他在短时间内复原并有了坚持下来的勇气。其实,积极期待就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之中,可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

真正的教学之道是让学生获得智慧资本和心理资本的双发展,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动力支持,帮助他们充满能量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之中。

[1]罗才军.智慧经营“旁逸斜出”[J].小学语文教师,2015(3).

[2][美]路桑斯(LuthansF.)等.心理资本[M].李超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小男生壁虎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最具期待小明星”
壁虎
壁虎的尾巴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小男生的“受气饭”
捉壁虎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