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情分析的操作路径

2015-04-17 16:40黄翠雅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学情教学效果课文

黄翠雅

(闽侯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闽侯 350100)

在一次福州市教学研讨活动中,笔者听了一节来自台湾的小学语文教师教授四年级上册阅读课《木偶奇遇记》的教学观摩课,授课前教师先向学生了解有没有预先读过这篇课文,学生普遍肯定的回答后,教师则先组织学生将自己所知道的内容写下来,在了解了学生写的内容后,针对性的调整了讲课的方略。台湾教师的学情分析的细节启发笔者就此展开探究与实践。

一、学情分析之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忽略了学情,在对学生知识储备情况没有足够了解的基础上就去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导致了不够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如果能在教学前,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特点、答题思维和学习兴趣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学生对即将所学知识的了解情况,从实际出发来确定教学方法和计划,才能真正开展教学活动。学情分析是小学语文开展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对课堂教学、课后评价及指导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之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

1.教学对象的整体特征把握

以四年级某班教授课文《搭石》为例,对学情分析中教学对象的整体特征进行研究。首先,四年级学生已基本能正确识读所学课文中的文字,且具备了基本分析并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其次,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已经掌握了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圈点勾画、理解文章及联系阅读等多种方法,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根据以上学生的“已知”状况,制定合理学习目标。接着,学生自身的经验应该与课本内容之间有相当的差距,如“搭石”是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陌生,需要用形象的图片、视频等加深他们的印象,即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最后,对学生的习惯和兴趣应当关注,例如学生对《搭石》这篇文章会不会感兴趣?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懂得适当创设情景,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2.基于学生“知”的程度及欲望组成学情内容模块

小学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是影响最终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优秀的学情分析,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基于未知、已知、想知、可知、须知五个维度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解。其中“已知”指的是学生已掌握的相关能力和经验知识等,是明确教学起点的参照物。“未知”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前还没有学习到的能力和知识。例如在《搭石》的学习中,文章抒情性强,语言优美,对于文章中的“谴责”“清波荡漾”“协调有序”等词语四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该尽早分析这些学情,并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可知”指的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可以掌握的能力、知识、经验和方法。例如在二年级课文《黄山奇石》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掌握黄山奇石的特点,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想知”基于学生的兴趣和个人需求,了解学生真正想要了解的知识,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须知”指的是根据课标要求,学生需要完成的目标,获得的能力和知识,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参照之一。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情分析的操作路径

1.检查作业及预习效果把握学生的已知程度

学生向教师最直观的信息反馈之一是作业,在检查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能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对下一次的教学进行改进。因此,教师在布置合理的作业的同时,还应该准确、及时的检查作业,并进行必要的记录,以便随时了解学情。另外,在课堂学习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掌握学生的需求和基础,也是了解学生“已知”的有效途径。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阅读课文《从现在开始》的学习中,如果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就能轻而易举了解到小猴为什么最受大家的欢迎。而教师正是没有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来为学生分析大家为什么不喜欢猫头鹰,为什么不选袋鼠当大王。这样繁琐的分析,不仅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忽视了语文知识的学习,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2.立足教学内容本身,分析学生的“未知”及“须知”点

在语文教学开始前,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相关“未知”知识点,然后根据课本的编辑意图,分析学生需要掌握哪些能力和知识。将“未知”和“须知”有机结合,从而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计划。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课文《春雨》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学情分析,得知学生对文中的某些词语,如“时节”“潜”的意思不太理解,也不明白春雨为什么会“润物”。而教材编辑中本节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能流利、有感情、正确的背诵全文,并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初步了解古诗的寓意,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中心思想。教师如果能将学生的“未知”和教材设定的“须知”巧妙结合,来设计教学进程和环节,并着重关注学生对课文中生字词及人文思想的渗透,则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感知学生的学习需求欲望,明确其想知的内容

“想知”是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的需要,教师应该深入实际,感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欲望,获得可靠、真实的学情信息,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鼓励和认可,从而保证教学效果。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乌塔》一文的学习中,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设计了学生提问环节,整节课的氛围特别热烈。此时,以为平时较为沉默的学生也举手进行了提问:乌塔年龄只有14岁,不应该去餐馆打工啊?我国法律禁止雇佣童工。这样的提问让老师眼前一亮,借此又引导学生对我国的相关法律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因为学生知识经验、生长环境的不同,学习需要也是不同层次的,所以即使面对相同的学习内容,也会有不同的质疑和优势。只有关注学生想知道的内容,才能从整体上满足学生需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语文水平。

4.抓住教学目的,确定学生可知的内容

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以学情分析为基础,也是学生“可知”内容的最直观体现。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丑小鸭》一文的学习中,学习目标的设计如下:掌握“瘦、特、堆”等生字;掌握文章主线,了解不同时间段丑小鸭的不同境遇;感受丑小鸭外形及心理状况的变化,有感情、流利的朗读全文。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师在了解学生“可知”内容的基础上制定的,践行了“学生是学习的中心”这一理念,并且落实到了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和步骤。另外,教学目标在设计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一方面能充分展示出教师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能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进行规范。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清晰而明确,既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步,还不会因为目标太过“天马行空”而苦恼,可谓双赢。

新课标理念要求以生为本,构建有活力的生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直观的体现是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一项较为复杂系统的工作,应该考虑到学生多方面的因素。随着对学情分析研究的持续深入,教师对学情分析要有更为深刻和清晰的认识,力争使学情分析成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载体。

[1]陈隆升.了解学生,把握现状:了解学生:常识缘何成为难题[J].中学语文教学,2010(3).

[2]代云丽.怎样做好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1(8).

猜你喜欢
学情教学效果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背课文的小偷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背课文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