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引路结对帮扶——学前教育一体化模式探索

2015-04-17 16:40张晓芬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我园教研幼儿园

张晓芬

(永安市实验幼儿园,福建永安366000)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也是社会公平的决定力量。目前,我国城乡教育、公民办教育差距越来越大,发展极不均衡,若不及时解决教育公平,将会造成未来社会新的不公平。因此,做为省级示范园,我园在努力提高自身办园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应积极发挥示范性作用,致力于构建学前教育一体化模式,促进城乡、公民办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幼教整体水平。

一、示范引路,全方位提升学前教育一体化水平

作为省级示范园,我们认真承担永安市课改基地园、三明市《指南》实验基地园及永安市学前教育第一片区龙头园的职责,每年与各乡镇中心园及永安市学前教育第一片区内的16所民办园牵手,定期对全三明市幼儿园开展《指南》实验成果展示和课题研讨,较好地发挥出了示范辐射作用。

1.以教研活动为突破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活动是教学工作的先导,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教师们立足于教育教学实际,致力于发现、解决问题的一种行动性研究活动,是教师们获取新观念和新知识、转变或提升已有经验的一种日常性学习活动。然而,经过调查发现,一些乡镇园尤其是民办园普遍存在着忽视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形式化、随意化的现象。据了解,这些乡镇园、民办园的园长及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日常教学工作老化,开展教研活动的意识薄弱。有开展的也存在着教研形式单一、随意性大,缺乏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办园的理性思考能力,教研仅限于备备课、读读刊物,缺乏有效性。为了促进这些幼儿园重视教研活动,以教研为载体端正教师的教育思想,丰富其教育理论,更新其教育观念及提高其教学反思能力,我园提倡教研活动共参与,让这些幼儿园的教师参与到我园的教科研活动中,使其在参与中互动、理解、转变、提升。为此,我们将定期邀请乡镇园和民办园轮流参与我园每周三的教研活动,引导他们立足于本园实际,从教研的形式、内容、问题的推进等几方面进行尝试,引导他们利用教研活动更新观念、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14年,作为市先进教研单位,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在幼儿园运动性活动区中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探索”和“教学策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现场教研活动,让周边幼儿园观摩了我园教师的现场研讨,感受我园教研活动的扎实开展和教师们对问题的研讨分析能力,从而有效地发挥了园与园之间的联动效应。

2.以定期开放为窗口,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作为省级示范园,我园坚持每学年开展1至2次由市教育局举办的全市性开放活动,以观摩环境创设、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课题成果展示、同课异构等形式,全方位展示我园的教育教学内容与成果。2014年5月,作为三明市《指南》实验园,我们对全三明地区的各类示范园进行了“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活动区的创设和材料投放”的观摩研讨,还对永安市幼儿园开展了“幼儿园环境创设及户外活动”现场观摩,受到了专家及同行的一致好评。定期开放,为全市幼儿园提供了交流学习和研讨的平台,有效地发挥了我园对全市各类幼儿园应有的示范辐射作用。

3.以课改和特色创建园所文化

认真研究、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和要求,贯彻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积极开展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以整合的思想设计和实施新课程。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和渗透,结合本园的实际,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实践,开发出具有本园特色、适应本园幼儿发展的“魅力永安”——笋竹之乡的园本课程;“快乐亲子”家园共育园本课程及幼儿园绿色教育园本课程等,使课程具有多元化、灵活性。

为发挥示范性作用,我园通过研讨会、交流会、文本传递等方式,将育人和教科研方面取得的经验成果推广到其他幼儿园,公开自己的课程设置及示范园本开发的新理念、新做法,供其他幼儿园借鉴。此外,作为各级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培训基地,我们每学年接收上百名实习生到我园进行入职前的培训指导。其中,我园有15位骨干教师被外聘为闽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师,为实习生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指导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分别进行教研、教学活动设计、儿童歌曲即兴伴奏、儿童舞蹈编排以及儿童画等学习。力求使这些学生能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扩充幼儿教师队伍,为学前教育添砖加瓦。

二、结对帮扶,针对性开展学前教育一体化试点

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下,我园积极开展教育帮扶工作,先后与青水、小陶、西洋、贡川四所乡镇幼儿园结对子。2013年,牵头成立了永安市学前教育第一片区,坚持定期指导与扶持的原则,对片区内16所民办园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努力实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由于民办园“以生养师”的管理理念,致使她们在办学中存在幼儿人数超编、教师严重缺编、队伍不稳定、硬件投入少等问题,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园所的发展。为此,我园充分发挥省优质园的优势,加强与被帮扶园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教改教研、师训等方面的交流与帮扶:

1.建立“以人文本”的管理制度。科学的幼儿园管理制度一定要建立在尊重孩子、尊重教师和立足于教育的基础之上。为此,我们邀请被帮扶园相互交流园务工作计划,制定管理制度和教师培训计划;互相交流、探索如何拓宽办园的新路子,制定科学合理的幼儿园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从而更新被帮扶园的管理理念,提高办园质量和管理水平。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邀请被帮扶园的教师定期到我园参加教学观摩、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和教学教研活动,参观幼儿园的早操活动、环境创设、班级区角设置及教玩具制作,互相交流教学活动计划等。此外,我们还制定乡镇幼儿园骨干教师和民办教师跟班学习安排表,紧紧围绕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从活动内容、结构、手段、语言等方面入手,实行现场指导,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切实解决教学问题。另外,我园每年选送3名骨干教师送教下乡,为乡镇园教师带去先进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园际交流,优势互补。利用历年来我园开展探索性主题活动、联合国亲子项目活动、音乐、美术等省级科研课题中积累的经验和办学特色,引导被帮扶园立足本园实际,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几方面进行改革,引导被帮扶园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同时我们也有效开发和借用乡镇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乡土特色,对我园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

三、托幼小衔接,扩大学前教育一体化内涵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只仅限于3-6岁的幼儿教育,对3岁前的幼儿管理,也只仅限于教学内容简单一些、活动组织时间短一些、生活上照顾细一些,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学前教育的完整性。

本着“加强对0-3岁婴幼儿早期潜能开发,提高0-3岁儿童家长科学育儿水平,有效促进社会对早期科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基本知识了解”的指导思想,2011年,我园积极申报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基地,成立永安市级首家公办早教亲子园,成为永安市首家“早教示范基地”。

除了成立亲子园,我们还加强宣传力度,传播先进理念,与燕南街道各社区合作,开展早教现场咨询解答和指导活动。定期出版0-3岁婴幼儿亲子报和专辑,对家长进行早教工作和先进育儿理念的培训宣传。另外,我园还加大对早教教师的培养力度,成立早教课题组,组织成员开展相关理论学习和教学研讨活动。同时,邀请社区适龄宝宝来园开展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教学水平。本着成功经验要共享的理念,我园先后有六位青年教师分别对姐妹园所进行0-3岁婴幼儿早教观摩培训,与全市幼教同行进行研讨交流。

加强幼小衔接工作,让大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与小学在学习任务、方式、作息时间、要求等方面的差异,为他们顺利升入小学做好准备。为此,我园在实践不断探索,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我们开展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活动;组织小学低年级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结对子听课,探讨学生握笔正确姿势的训练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邀请小学校长为幼儿园家长开设幼小衔接讲座,提醒家长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心理和物质上的准备。此外,在2014年9月,我园和市实验小学联合开展全市幼小衔接论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家园互动,构建学前教育一体化新格局

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的,而是在诸多条件如与家长、教师及同伴的相互合作中构建的。在合作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提出:最理想的教育应是学校+家庭教育。可见,孩子的有效发展离不开家园的齐心共建。我园早在2006年就进行了联合国亲子课题“心手相牵快乐同行”的子课题研究,并将课题的研究成果延续下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长期以来,我园通过不断地创新家园共育模式,与家长建立新型关系,开展了一系列共商育儿方法的平等双向活动。譬如,我园通过学前教育宣传月、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向家长宣传《纲要》《指南》精神;通过家长学校,举办家教讲座,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提高教育水平;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先后举办了“迎新年亲子运动会”、“六一亲子游园”、亲子操表演赛、“我爱家乡美”亲子手工绘画展、“大手牵小手,爱心义卖捐助”活动以及社区老人进课堂。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有效地增进了幼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也无形中实现了家园共育的有效性。2015年3月,由我园家长主动发起建立的“家长自愿者爱心守护队”正式成立,家长自愿者们利用业余时间走进孩子们的课堂,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幼儿来园、离园时间,自觉自愿地帮助维护幼儿园周边安全和幼儿交通安全等。这种自发自愿的家长参与无形中构筑了“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

总之,为促进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健康地向前发展,离不开社会大背景的有利支持,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整体规划与科学部署,更离不开幼儿园自身的探索与努力。各园所应从切身实际出发,以《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理论依据,因地制宜,营造出自己的教育氛围,办出自己的特色,努力打造优质的服务水平和教师队伍,才能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幼儿园一同向上发展,从而有效地推进学前教育在质量上的一体化。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我园教研幼儿园
户外厨房诞生记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爱为本 绘美好
美育生活,艺术人生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