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病变支数冠心病患者心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015-04-22 05:12王晓春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支数乙组心电图

王晓春

(甘肃省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甘肃 天水 741020)

冠心病是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阻塞或血管腔狭窄造成心肌缺血、坏死、缺氧的一种心脏病变,主要类型为心绞痛、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心脏病)和猝死等,习惯称为"冠心病"[1]。临床上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冠心病。心电图是指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个心动周期的电位活动变化的图形,包括气搏点、心房、心室的相继兴奋,伴随心电图生物电的一步步变化,心电描记器可制作出各种形式的的电位变化图。是一种心脏兴奋发生、传播恢复的整个过程的客观描述。心电图具有快捷、信息量大、重复性好的优点,在临床诊断冠心病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临床中,对冠心病的治疗要做早确诊、早治疗[2],这样可有效疏解冠状动脉的阻塞部位,快速恢复血液循环。由于冠心病的病变支数对心电图的影响较大,心电图的变化仍未得到有效规律总结,临床中对心电图的解读仍存在一定的误区,经常由于受到解读受到掩饰而导致误诊漏诊,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威胁。临床中本文为探究不同病变支数冠心病患者心电图特点和临床意义,抽取2013年10月- -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3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方法

抽取2013年10月- -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3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性患者170例,女性患者160例,平均年龄为60.1 岁(Max83 岁,Min30 岁),164例患者合并高血压,90例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66例患者合并高血脂症。其中有43例为再梗死。依据支数数量将患者分为甲、乙、丙组,分别为110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别(P >0.05),具有可比性。

1.1.1 排除标准

已妊娠、哺乳或在在未来6 个月内有妊娠、哺乳计划者;急性并发症患者;严重心、肝、肺、肾及消化道疾病患者;胰腺炎。

1.1.2 剔除标准

未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治疗的患者;探究期间出现妊娠及计划妊娠的妇女。

1.2 分析方法

抽取所有患者的完整18 导联ECG 记录,主要分析入院首次的ECG记录,将ECG 表现分为[3]ST - T 异常型、Q 波型、伪正常型。应用Judkins[4]多投射角度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观察患者的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和左主干,以及主要分支血管充盈状态。有意义病变的诊断标准[5]为管腔狭窄超过50%。主要观察三组患者的Q 波型、ST-T 异常型和伪正常型ECG 的发生率,记录观察比对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6.0 软件处理,用例数、百分数(n,%)进行数据表示,组间数据用X2检验计数资料,P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Q 波型、ST-T 异常型、伪正常型ECG 三种异常的分布,三组患者分部均不平衡,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ECG 为正常发生率多集中在乙组,且显著增高。甲组与乙组在这三种异常中均无明显差异(P >0.05);甲、乙组与丙组比较三种异常,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详见表1。由此可知,在临床诊断中,面对ECG 不典型或没有特异性表现,并且疑似冠心病心肌梗死是,要反复比对不同时间段的ECG 表现,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酶指标等进行有根据的分析,必要时可进行CAG检测,要尽快确诊,早日治疗,以免病情延误。

表1 异常项比对

3.讨论

冠心病是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阻塞或血管腔狭窄造成心肌缺血、坏死、缺氧的一种心脏病变,主要类型为心绞痛、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心脏病)和猝死等,习惯称为"冠心病"。临床上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冠心病。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随着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介入治疗以其治疗有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6]。但是介入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早的确诊,越早确诊患者的治愈率越高,越容易挽救患者的生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冠心病患者应该要及早诊断,救治的关键就是要迅速将闭塞的冠状动脉疏通打开[7]。对预后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为梗死部位和范围。最具危险性的病变为左主干病变和多支病变,病死率分别达到78%和62%[8]。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梗死面积扩大引起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脏破裂等。

心电图是指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个心动周期的电位活动变化的图形,包括气搏点、心房、心室的相继兴奋[9],伴随心电图生物电的一步步变化,心电描记器可制作出各种形式的的电位变化图。是一种心脏兴奋发生、传播恢复的整个过程的客观描述。心电图具有快捷、方便、准确的优点,在患者就诊后立即进行18 导联心电图扫描记录,可对冠心病进行准确判断,但是由于不同类型呈现的心电图异常不同,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大的难度。

冠心病多支病变的病情较为凶险,在心电图检查中,会出现伪正常化表现,是造成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10],延误病情的发展,对治疗造成影响。造成ECG 伪正常化的原因为:当出现多部位梗死时,相互之间的电活动会相互抵消造成ECG 伪正常化;心电图记录时间比较迟,造成原本的ST-T 异常型发生改变,导致ECG 与正常表现相近;心外膜多部位发生梗阻只会造成QRS 低电压,常常会被忽略[11];此外,完全型左束支组织和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会对AMI 图形造成掩盖。临床研究中,常将多样化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可划分为3 个类型:典型Q 波型,包括胸导联R 波递增不良和递减的等位性Q 波;ST-T 异常型;易被掩饰的为正常化型。

本文为探究不同病变支数冠心病患者心电图特点和临床意义,抽取2013年10月- -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3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包括单支、双支及多支病变,将三种病变分别划分为三组,各自为甲、乙、丙组,分别为110例,分析比对三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分析结果显示:分析Q 波型、ST-T 异常型、伪正常型ECG 三种异常的分布,三组患者分部均不平衡,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ECG 为正常发生率多集中在乙组,且显著增高。甲组与乙组在这三种异常中均无明显差异(P >0.05);甲、乙组与丙组比较三种异常,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合其他研究报告可知,ECG 伪正常化表现发生率较高的为病变支数较多的冠心病,可在临床应用心电图中要注意判断此种情况,仔细分析,针对病症进行详细分析,避免误诊和漏诊。在临床诊断中,面对ECG 不典型或没有特异性表现,并且疑似冠心病心肌梗死是,要反复比对不同时间段的ECG 表现,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酶指标等进行有根据的分析,必要时可进行CAG 检测,要尽快确诊,早日治疗,以免病情延误。

[1] 李永慧,王小玲,李晓娜等.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变化浅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5):570 -571.

[2] 董优萍.碎裂QRS 波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72 -73.

[3] 吕磊,吴天源.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的冠脉病变及其危险因素[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7):797 -799.

[4] 吴贵军,韩雅玲,荆全民等.胸痛症状及其联合辅助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1,19(6):313-317.

[5] 卢国良,魏玲,杨晓华等.艾司洛尔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10):9 -11.

[6] 陈平安,刘震,李韶南等.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2):2151 -2152.

[7] 王岩,唐发宽,周英等.冠状动脉病变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1,32(7):1133 -1135.D

[8] 胡慧英,李志刚.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对T 波峰末间期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26 -28.

[9] 刘晓霞,杨静,韩如智等.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8):2082 -2084.

[10] 范咏梅,曾晨卉,容志毅等.老年患者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8(5):645 -647.

[11] 宋泽军,徐海蓉,热娜古丽等.活动平板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女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04(4):346 -348.

猜你喜欢
支数乙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心电图U波倒置深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联性分析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降低A牌号细支卷烟含梗签烟支数
乌斯特让检验纱线支数测量更精确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