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型网络词语易读性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2015-05-07 02:19李松涛曾环宇李佳
语文学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语境汉字

○李松涛 曾环宇 李佳

(中南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随着互联网的发明与应用,这一理想成为现实。互联网拓展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世界俨然成为麦克卢汉笔下的“地球村”。远在千里之外,甚至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人们,凭借着电脑键盘的输入、字符的跳动,就可以彼此畅谈。

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对网络上语言传播形式的影响和改变是显而易见的,由此也诞生了一种新的语言样式——网络语言,惹出了至今仍未平息的是是非非。随着国内学者对网络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大众对网络语言的含义、分类、特点、性质、成因和影响等方面的认识与理解逐渐加深。然而,易读性作为文本语言的研究主题,在网络语言中却是一个重要而又被长期忽略的课题。本文就以网络语言的主体——汉字型网络词语为例,以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采用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手段,了解大众对汉字型网络词语的理解程度和使用频率,分析影响汉字型网络词语易读性的影响因素。

一、汉字型网络词语易读性的含义

网络语言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它是伴随网络传播的兴起与发展而产生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在我们日常使用的通用语言的基础上,混杂了各式各样的符号,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我们称之为“语码混合”,而且应该是广义的语码混合。[1]通俗地说,以汉语的网络语言为例,它包括了汉字、数字、字母以及其他符号,还有图片(摄影、绘画)、音频、视频、网络图示等等,凡是计算机网络所能提供的一切表达手段,都可用在网络的表情达意、嬉笑怒骂上。

根据《新华网络语言词典》对网络语言的分类,我们可以将汉字型网络词语定义为,通过假借、合成、仿拟和译介等方式,由汉字符构成,不包含字母、数字与表情符号等的网络词语。易读性(readability),又称可读性、易懂性,指的是文本易于理解的程度和性质。[2]汉字型网络词语的易读性,则指大众对汉字型网络词语的理解程度。

二、调查程序设计

本文主要了解大众对汉字型网络词语的整体理解程度、使用频率和适用场合,以及影响汉字型网络词语易读性的主要因素。其中,调查假设使用频率、性别、学历、上网时间和语境等因素影响汉字型网络词语易读性。

(一)调查对象

汉字型网络词语易读性调查分析的调查对象为两个年级的学生:

一是中南大学文学院三年级学生。大学生代表较高文化程度的人群,汉字型网络词语,如果连学习了语言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都无法理解,其易读性可想而知。

二是中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学生。高一年级学生完成了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其文化程度代表着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如果这样的受众能够理解,那么汉字型网络词语的易读性可见一斑。

本次研究的调查范围除了适度控制男女比例外,样本的抽查都是随机选择的。此次调查的样本总容量为130 人,最终有效样本为100 人,有效样本构成见表1:

表1 样本构成表

(二)汉字型网络词语来源

从《新华网络语言词典》(汪磊主编,2012 年)1637 个汉字型词语中,以32 为基数,选出50 个词。然后以百度指数(关键词每天在百度被检索的频次,经过加权,反映网民对关键词的关注热度)中的用户关注度为标准排序,去掉17 个无搜索量中的后10 个词(按首字母排序)。最后,从剩余40 个词中除去奇数词,得出最后20 个词。问卷中有语境部分的句子皆来源于该词在《新华网络语言词典》中的例句。具体词汇如表2:

表2 汉字型网络词语

(三)调查问卷范式

第一部分 被调查者基本信息

1.学校: 2.年级: 3.性别:□男 □女

4.平均每天上网时间:

□不足1 小时 □1 至2 小时

□2 至3 小时 □3 小时以上

第二部分 汉字型网络词语易读性调查问卷(无语境)

01.驴友:

A.词义理解程度:□完全理解□基本理解□不理解

B.词汇使用频率:□经常使用□偶尔使用□不使用

第三部分 汉字型网络词语易读性调查问卷(有语境)

01.我希望在网上找个知心驴友,一起游遍祖国大好河山。

词义理解程度:□完全理解□基本理解□不理解

三、调查结果

1.汉字型网络词语易读性整体状况。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被调查者在无语境的情况下,完全理解的词汇占36.25%,基本理解的词汇占29.50%,达到基本理解及以上的词汇占65.75%;被调查者在有语境的情况下,完全理解的词汇占48%,基本理解的词汇占28.60%,达到基本理解及以上的词汇占76.60%。

2.汉字型网络词语的整体使用频率及运用场合。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被调查者对汉字型网络词语的使用情况,经常使用的词汇占16.90%,偶尔使用的词汇占28.40%,不适用的词汇占54.70%。此外,被调查者在对汉字型网络词语的运用场合中,网络交际占43.07%,短信占21.05%,日常对话占32.66%,写作占3%。

3.使用频率与汉字型网络词语易读性的关联。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被调查者对汉字型网络词语的使用频率和理解度如图1 所示:

图1 被调查者对汉字型网络词语的使用频率和理解度

如图所示:所选20 个汉字型网络词语的使用频率和理解度呈明显正相关。

4.学历与汉字型网络词语的易读性的关联。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在无语境的情况下,大三年级和高一年级的完全理解度分别为34.60%和38.10%,大三年级和高一年级的基本理解度分别为27.70%和31.30%。在有语境的情况下,大三年级和高一年级的完全理解度分别为44.80%和51.30%,大三年级和高一年级的基本理解度分别为28.70%和28.50%。

5.性别差异与汉字型网络词语的关联。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女性被调查者对无语境的汉字型网络词语的易读性在上网时间为1-2 小时、2-3 小时、3-4 小时的完全理解度分别为27%、31.78%和36.25%,基本理解度分别为25.83%、26.78%和38.75%,基本理解及以上分别为52.83%、58.56%和75%。男性被调查者对无语境的汉字型网络词语的易读性在上网时间为1 ~2 小时、2 ~3 小时、3 ~4小时的完全理解度分别为38.75%、32.85%和61.42%,基本理解度分别为25%、40%和17.85%,基本理解及以上分班为63.75%、72.85%和79.27%。

6.上网时间与汉字型网络词语易读性的关联。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大三年级女性被调查者在无语境的情况下对汉字型网络词语在不足1 小时、1 ~2 小时、2 ~3 小时和3小时以上的完全理解度分别为25%、27%、31.78%和36.25%,基本理解度分别为25%、26%、26.78%和38.75%,基本理解及以上分别为50%、53%、58.56%和75%。大三年级男性被调查者在有语境的情况下对汉字型网络词语在不足1 小时、1 ~2 小时、2 ~3 小时和3 小时以上的完全理解度分别为0%、39%、32.85%和61.42%,基本理解度分别为0%、25%、40%和17.85%,基本理解及以上分别为0%、64%、72.85%和79.27%。

7.有无语境与汉字型网络词语易读性的关联。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在无语境的情况下,被调查者对汉字型网络词语的完全理解度和基本理解度分别为36.25%和29.50%,基本理解及以上为65.75%。在有语境的情况下,被调查者对汉字型网络词语的完全理解度和基本理解度分别为48%和28.60%,基本理解及以上为76.60%。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汉字型网络词语的整体易读性、使用频率和适用场合

对大众传播的定义要求它尽可能地接触最大数量的受众,所以,它就必须尽可能地采用人们容易理解的书写方式或表达形式。然而根据数据显示,大众对汉字型网络词语的理解程度,在无语境的情况下,达到基本理解及以上的词汇占65.75%,总体理解程度一般。值得一提的是,在有语境的情况下,达到基本理解及以上的词汇占76.60%,总体理解程度还比较理想。

一个词语的使用频率越高,它存在的价值就越大。然而,根据数据显示,被调查者经常使用的汉字型网络词语仅占16.90%,偶尔使用的词汇占28.40%,不使用的词汇占54.70%。由此说明,被调查对汉字型网络词语的使用情况很差。

此外,在对汉字型网络词语的使用场合中,网络交际占43.07%,短信占21.05%,日常对话占32.66%,写作占3%。由此说明,汉字型网络词语更多的是运用于网络交际,日常生活中偶有涉及,传统写作则较少。

(二)影响汉字型网络词语易读性的因素

易读性研究之所以重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它可能告诉我们一种方法,用以测量文字资料的易读性。第二个原因是,寻找一个这样的公式,能够提供关于写作形式影响理解难度的最重要的信息。[3]研究影响汉字型网络词语易读性的因素,能够帮助我们更合理地运用网络语言。

使用频率:汉字型网络词语的易读性与该词的使用频率呈明显正相关,即词汇使用频率越高,该词的易读性则越高。原因分析:“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词汇的使用频率越高,大众接触的可能性越大,从而提高被调查对该词的理解度。反之,词汇的使用频率越低,大众接触的可能性越小,从而致使该词成为“生词”。

性别:男性被调查者相比女性被调查者对汉字型网络词语的理解程度较高。原因分析:性别差异导致认知能力的不同,在总结以往语言学习中性别差异的研究时发现,男性在语言类比(verbal analogy)和词汇量方面好于女性。[4]由此说明,男性被调查者在理解未接触过的汉字型网络词语方面较女性更强。

上网时间:汉字型网络词语的易读性随上网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原因分析:上网时间是被调查者接触汉字型网络词语的主要渠道,随着上网时间的增加,大众接触词汇的可能性越大,从而提高大众对该词的理解度。反之,则降低大众对该词的理解度。

有无语境:有语境的情况下较无语境的情况下,被调查者对汉字型网络词语的易读性较高。原因分析:语境能为句子本身提供大量的言内、言外信息,一句话在语境中所传达的实际信息,远远超过其纯粹的语言意义。[5]因此,在有语境的情况下,更有利于我们对词语或句子的理解。

学历:由上述数据显示,汉字型网络词语的易读性并不随学历上升而升高。

综上所述,汉字型网络词语易读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使用频率,性别,上网时间和有无语境。

汉字型网络词语作为网络语言的主体,是我国语言生活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它的出现,为汉语表达系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即使有人不愿接受,它也以词约意丰、以简驭繁、快捷方便等特点确保了自身无可取代的地位。

然而,通过一系列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表明,汉字型网络词语,特别是在无语境的情况下,大众对其理解度一般。大众对其使用频率总体较差,且多出现于网络交际中。同时,调查发现影响汉字型网络词语易读性的因素主要包括:词频,性别,上网时间和语境等。因此,我们需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它,时刻把握影响汉字型网络词语易读性的因素,在合适的场合运用于合适的人群。

[1]汪磊.新华网络语言词典[M].商务印书馆,2012.

[2]童艳肆.新课程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易读性刍议[J].中国历史教学研究,2014(3).

[3]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华夏出版社,2006.

[4]陈琳.语言学习中的性别差异:表现、原因与思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3).

[5]王西克.语境的作用[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5).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语境汉字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00后阅读偏好的三大特点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跟踪导练(三)2
你为何不能幸福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