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对小婴儿室间隔缺损体外循环手术中的血液保护作用

2015-05-08 07:51邸勇任悦义邢介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3期
关键词:氨甲环酸输入量

邸勇 任悦义 邢介龙

注射用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对小婴儿室间隔缺损体外循环手术中的血液保护作用

邸勇 任悦义 邢介龙

目的评价注射用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在小婴儿室间隔缺损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 100例择期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 随机分为注射用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组、注射用血凝酶组、氨甲环酸组及对照组, 每组25例。记录围术期情况。结果 注射用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组输注浓缩红细胞输入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注射用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浓缩红细胞输入量、血浆输入量、术后0~3 h、3~24 h引流量和总引流量均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在小婴儿室间隔缺损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血液保护作用优于单用药物,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注射用血凝酶;氨甲环酸;体外循环

注射用抗凝血酶(AT)是一种肝脏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合成物, 作为一种生理性的抗凝物质, 可以有效的灭活凝血酶, 起到良好的止血作用;而氨甲环酸同样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纤溶药, 可以有效的抑制出血。注射用血凝酶、氨甲环酸均为良好止血药, 两种药物作用于凝血级联反应过程的不同阶段[1], 因此联合应用两种药物是否能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 有待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1日~2014年10月30日, 本中心择期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100例。年龄6 ~11个月, 性别不限, 体重5~10 kg, ASA分级Ⅱ级, 心功能NYHAⅠ~Ⅱ, 左室射血分数>50%。所有患儿均未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 术前凝血功能未见异常, 肝肾功能未见异常。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注射用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组、注射用血凝酶组、氨甲环酸组及对照组, 每组25例。四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室后麻醉诱导。氨甲环酸组:入室后补液应用氨甲环酸10 mg/kg、体外循环预充氨甲环酸10 mg/kg。注射用凝血酶组:术毕超滤完成后静脉推注用血凝酶0.5 U。注射用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组:注射用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联合用药。对照组:未用药物。体外循环预充保持红细胞比容(HCT) 20%~25%。术毕常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1.5)。手术结束常规留置纵隔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瓶。

1.3 观察指标 记录术中出血量、浓缩红细胞及血浆使用情况、术后0~3 h、3~24 h胸腔纵隔引流量、总纵隔引流量和输血量。术后第1天常规查血凝血常规。

1.4 疗效判定标准[2]术中出血量计算公式:吸引总引流量+纱布吸血量-盐水冲洗量-肝素盐水量。 术中出血量分级Ⅰ级≤50 ml、Ⅱ级>50 ml且≤100 ml、Ⅲ级>100 ml且≤150 ml、Ⅳ级>150 ml。浓缩红细胞输入标准血红蛋白(Hb)≤100 g/L。新鲜冰冻血浆输入指征参照BCSH指南。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患儿术中出血量分级情况的比较。见表1。

2.2 四组患儿浓缩红细胞输入量血浆输入量、术后0~3 h、3~24 h引流量和总引流量的比较。见表2。

表1 四组患儿术中出血量分级情况的比较(n)

表2 四组患儿出血量、引流量及输血量的比较

表2 四组患儿出血量、引流量及输血量的比较

注:注射用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组与其他三组比较,aP<0.05;注射用血凝酶组、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例数引流量总引流量浓缩红细胞输入量血浆输入量术后0~3 h术后0~6 h对照组2553.1±6.8 58.4±11.5 120.9±21.0347.0±42.7271.0±48.7氨甲环酸组25 39.3±5.7b 47.3±12.8b 94.70±17.8b282.4±38.2b241.2±40.1b注射用血凝酶组25 42.7±6.1b45.1±9.1b 83.4±16.9b264.3±34.5b236.8±38.6b注射用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组25 20.6±5.0a 30.3±10.4a 55.8±15.4a231.8±29.4a217.0±31.2a

3 讨论

按血凝酶说明书推荐儿童最大用量0.5 U, 因患儿体表面积较成人大, 体内液体多, 血容量多, 并且相对手术创面大,体外循环后患儿凝血功能创伤大, 给予较大剂量血凝酶以便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注射用血凝酶主要含有自巴西矛头蝮蛇蛇毒提取的血凝酶和磷脂依赖性凝血因子Ⅹ激活物, 主要作用是可广泛用于需止血的各种医疗情况及预防出血, 可避免或减少手术部位术中及术后出血。注射用血凝酶仅有止血功能, 而并不影响血液的凝血酶原数目, 主要止血机制是通过裂解纤维蛋白原A2链的作用, 生成纤维蛋白Ⅰ单体和纤维肽A, 然后在凝血酶作用下迅速在出血部位形成纤维蛋白凝血块而达到止血目的[3], 同时血管内在纤溶酶作用下可迅速将纤维蛋白Ⅰ降解。

本研究结果表明, 与单用注射用血凝酶、氨甲环酸比较,注射用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联合用药组浓缩红细胞输入量、血浆输入量、术后0~3 h、3~24 h引流量和总引流量均降低,提示联合用药血液保护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而本实验通过对D-二聚体的检测可以发现, 联合用药可以更好的保护血液凝血系统, 促进凝血的同时避免了凝血因子的过多消耗[1]。

综上所述, 在小婴儿室间隔缺损体外循环手术期间, 实施注射用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其效果显著, 可以最大程度上进行血液保护, 此效果是单一用药所不具备的。

[1] 刘洵, 徐诚实, 崔凌利, 等.注射用血凝酶复合氨甲环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2, 32(8):958-960.

[2] 王丽.儿科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368.

[3] 朱明炜, 曹金铎, 贾振庚, 等.蛇毒血凝酶在腹部手术中的止血作用以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中华外科杂志, 2002, 40(8): 58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3.107

2014-12-26]

266000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任悦义

猜你喜欢
氨甲环酸输入量
氨甲环酸在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的应用
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进展*
电流互感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输入量与尿量比在深Ⅱ度烧伤患者休克预防性补液中的应用分析
牙膏中的氨甲环酸,有隐患吗
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单髁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增一型分层模糊系统结构的PCA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