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分析

2015-05-08 08:04盛毓萍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4期
关键词:脉压标准差变异性

盛毓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25团医院内科,新疆伊利 833203

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高血糖状态。近年来,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正在逐年增加。由于人体内糖代谢紊乱能够引起心血管病变,扰乱自主神经功能,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病情加重。血压变异性是一段时间之内患者的血压动态波动情况,其是血流动力学在心血管自主神经的反应[1]。该研究选取该院收治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0例,监测24 h的动态血压,取得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0例设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单纯高血压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实验组中男12例,女18 例,年龄 40~70 岁,平均年龄(54.6±3.3)岁,病程 3~15 年,平均病程(7.2±3.9)岁,平均体质量(71.3±6.8)kg。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9.2±5.3)岁,病程 5~17 年,平均病程(8.2±4.2)岁,平均体质量(72.4±5.7)kg。两组患者均排除冠心病以及肾性高血压等其他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平均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降压治疗,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140/90)mm Hg以下。实验组患者同时配合控制血糖治疗。将动态血压监测仪缚于患者左上臂,通过间断性的自动充气配合振荡法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的进行24 h的动态血压监测,早上6时~晚上22时,每半个小时测量一次,晚22时~次日早上6时,每一个小时测量一次。获取动态血压与血压变异性各相关血压指标及系数。

1.3 统计方法

所有采集数据通过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进行χ2检验,组间数据指标差异进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日间平均收缩压(137.2±4.9)mmHg、日间平均舒张压(77.1±4.7)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13.7±2.4)mmHg、夜间平均舒张压(64.3±4.6)mmHg;对照组患者的日间平均收缩压(127.5±3.7)mmHg、日间平均舒张压(74.6±5.2)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08.3±4.4)mmHg、夜间平均舒张压(63.5±5.1)mmHg,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6,P<0.05)。实验组患者日间脉压差(70.3±3.5)mmHg、夜间脉压差(63.87±14.26)mmHg、24 h平均脉压差(76.2±2.7)mmHg;对照组患者日间脉压差(61.4±5.4)mmHg、夜间脉压差(58.42±11.28)mmHg 、24 h 平均脉压差(72.7±2.5)mmHg,实验组患者的日间脉压差、24 h平均脉压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97,P<0.05)。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性参数对比(n=30)

2.2 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比较

实验患者日间收缩压标准差9.36、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6.6,24 h收缩压标准差7.42;对照患者日间收缩压标准差4.09、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2.9,24 h收缩压标准差3.7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6,P<0.05)。 如表 1 所示。

3 讨论

高血压作为糖尿病临床合并并发症之一,老年患者的发病率较高,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由于老年患者身体素质差,因此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容易造成其代谢紊乱,造成其它器官损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治疗老年患者2糖尿病时,控制血压和控制血糖同样重要。临床实践表明,糖代谢异常与糖尿病和高血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采取血糖和血压同时控制的治疗方式,有助于降低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疾病的伴随风险,提高治疗效果[2]。高血压与糖尿病之间相互影响,若不经过有效的治疗会导致患者的血糖和血压同时升高。目前,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遗传、胰岛素升高和周边环境影响都可能引起糖尿病,部分可导致血压升高造成高血压[3]。糖尿病患者的动脉弹性指数呈明显下降趋势,低于血糖正常情况下的患者。这说明糖尿病对血管弹性具有直接影响,且与血压无关。而与高血压的相关的因素为胰岛素抵抗,其可以造成心血管自主神经出现功能紊乱和结构异常。该研究中,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0例设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单纯高血压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的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日间平均收缩压(137.2±4.9)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13.7±2.4)mmHg;对照组患者的日间平均收缩压(127.5±3.7)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08.3±4.4)mmHg。实验组平均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日间脉压差(70.3±3.5)mmHg、24 h平均脉压差(76.2±2.7)mmHg;对照组患者日间脉压差(61.4±5.4)mmHg、24 h 平均脉压差(72.7±2.5)mmHg,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患者日间收缩压标准差9.36、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6.6,24 h收缩压标准差7.42;对照患者日间收缩压标准差4.09、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2.9,24 h收缩压标准差3.7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较单纯的高血压患者更易引起动脉弹力顺应性下降,因此对血压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收缩压而非舒张压,以显示脉压差增大。

随着医学治疗高血压技术水平的提高,24 hABP监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血压实验显示,BPV与平均血压同样可造成高血压性靶器官损害,且损害程度与BPV呈正相关,即BPV越大,则患者的器官损害越严重。因此,目前临床上将BPV的控制伴有糖代谢异常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的主要手段之一。综合考虑胰岛素抵抗等影响和因素,实现血糖和血压的降低。在传统的糖尿病治疗中,使用二甲双胍作为主要的降糖药物,该药物可实现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浆胰岛素水平并有效实现降压。而新型降糖药物在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更高的降糖效果,并且降低了治疗风险。

[1]林华容,吴平彬,周琳妮.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19(3):329-335.

[2]雷宇,滕晓云,刘力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特点分析 [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9):886-887.

[3]王志军,周建芝,吴寿岭.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随访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2):151-154.

猜你喜欢
脉压标准差变异性
用Pro-Kin Line平衡反馈训练仪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测量血压时要注意“脉压”
对于平均差与标准差的数学关系和应用价值比较研究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特点分析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冬病夏治止咳贴贴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医学科技论文中有效数字的确定
老年人脉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