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区域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对策

2015-05-12 00:09杨丽香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建设对策物流专业高职院校

杨丽香

【摘 要】分析北部湾区域经济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并针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教学现状,提出适应北部湾发展的物流教学对策。

【关键词】北部湾区域经济 高职院校 物流专业 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074-02

北部湾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得物流变得越来越重要。北部湾区域经济的发展为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提供了发展参考。面对北部湾经济区域的发展、物流人才需求的变大,高职院校该如何调整物流专业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以适应北部湾的发展已成为明显问题。对此,本文试分析北部湾区域经济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并针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教学现状,提出适应北部湾发展的物流教学对策,以促进物流人才的培养,继而促进北部湾经济发展。

一、北部湾区域经济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从各国发展区域经济的经验中得出,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物流行业支持。而物流业的发展也带动着交通运输业、通信业等的发展,从而使得整体经济得到一个提升。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快速,人才市场对于技术型人才已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专门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呈现出好态势。让职业学校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和高职教育的发展,是国家的一道政策。从根本上来说,这道政策的实施,也为高职院校确立了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出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设置上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不明晰。大部分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开设得比较晚,一般是在2004年以后才根据形势所需而开设的。所以大部分高职院校对物流专业的认识不是很清楚,仍处在探索建设时期。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都是照搬本科院校或者其他地区的学校,不仅缺乏学校特色,也没有针对本区域的需要。这也是致使培养出的物流专业人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原因。

(二)教材选用存在问题。物流专业是一个很注重实践的专业,所以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否则是不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的。所以,高职院校需要针对物流专业选用突出学工结合教学内容的书籍来作为学生的教科书。而从当前的各种现象来看,高职院校所选用的教材尽管含有“仓储、运输、配送等内容,但没选用含有实用类的教材,由此高职院校偏离了学工结合的教学理念。即使一部分高职院校做到了选用实用型书籍作为教科书,但却没有针对内容进行教育推广。

(三)物流师资队伍缺乏。基于物流专业的特殊性,物流专业的重心是偏向于实践操作的。在培养实践型学生方面,教师的作用最为关键。建设一批具有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是高职院校的必须之事,也是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域的必须之事。在人才市场上,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是相当少的。而物流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高职院校在招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会影响北部湾的发展,也影响高职院校建立物流专业的发展。

(四)校企合作力度不够。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指引,培养出的人才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很多高职院校很乐意并且很热心与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但由于企业不愿意对教育承担必要的义务,所以校方在校企合作上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这也是校方培养的学生脱离需求轨迹的又一个因素。

三、北部湾区域经济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对策

(一)明确目标。高职院校需建立一个明确的物流教学目标,以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作为方向的引导。明确专业存在的目的主要是什么,是为满足学校的要求,还是为北部湾经济的发展培养相关的物流人才。当前,趋于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大高职院校有必要针对发展需要,对当前的物流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或优化。为了不脱离市场实际需求,学校应当在进行北部湾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物流人才调查之后,针对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编排相应的教学课程,制定新的考核方式。

(二)编写适应北部湾区域发展的教材。在改革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材的改革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高职院校所选用的教材脱离北部湾区域发展的实际需要,其中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明显。学校应当结合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编写物流人才的培养方案和专业教材,在教材中选择一些精品进行推广。此外,学校应当时刻坚守学工结合的教学理念。在编写教材上,与企业进行密切的合作,共同编写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教学。

在教学模式上,校方应当根据北部湾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教学上的革新,改变原有的教学内容结构。并结合岗位需求,在以往的知识内容上做调整或者添加应对对教学内容的改变调整上,学校应当根据物流专业的实践性,对其教学的方案做一系列的研究,在从中选出一套适用可行的方案。

(三)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目前人才市场上最缺的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双优的物流教师。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北部湾区域经济物流业发展的关键。由于高职院校是注重实践教学的学校,所以教师在满足教师的基本任教能力和素质的条件后,还需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既要上得了理论知识课,也要上得了操作实践课。一个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是决定学校是否能培养出符合北部湾经济发展需要的的人才的一个关键要素,也是学校教育是否能稳健发展的要素。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执行。首先,加强校方与企业间的合作,定期将教师派到企业中实习。为此校方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的物流专业教师实习体制,并根据物流专业的教学内容特点,与企业进行协商,让其同意对学校开放关于物流业的某一个片区,帮助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其次,学校可以到企业物色一些有丰富实践知识的人员到学校担任教师一职。或者利用企业的便利,建立一个教师培养基地,让企业的实践性人才进行一些实训的指导,让其利用自身所学帮助学校,丰富教师的任教知识,填补教师当前的知识缺漏。

(四)对实训基地的选取。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最大难点就是物流的实训教学。校方在物质和经济上存在较大的困难,致使校方物流基地的建设不够完善,规模和结构都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所以校方需要借助企业的平台,占个“吃现成”的便宜,与有条件的企业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去进行实训。

借助企业便利给学生上实训课,不仅解决了学校经费难的问题,也使得学校、企业、学生间得到更好的沟通交流。并且学生可以通过到企业去实习,明白自己有哪一方面需要补拙,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实践的能力,又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企业的物流流程。企业还可以趁校企合作的机会,在来往的学生当中,寻找符合本企业要求的物流人才。

总之,在北部湾区域经济的发展下,不论哪个专业的教学,都需要以发展为目标。物流专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区域经济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使得物流业成为各大高校的焦点。而物流专业由于起步晚,现仍处在摸索阶段,其目标是模糊不清的。北部湾区域经济的发展,无疑让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明确了目标。在目标的实现中,不论是北部湾区域经济,还是高职院校的物流教学都会得到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忠.区域物流经济发展与物流人才需求关系探讨[J].经济视角(中旬),2011(5)

[2]张济民.试论物流教育与物流人才培养[J].物流技术,1998(6)

[3]赵志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探索[J].中国证券期货,2010(8)

[4]张芮.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08(1)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407)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建设对策物流专业高职院校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研究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中的应用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完善高校考试管理,加强考风考纪建设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