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医学生艺术欣赏课程的启示

2015-05-12 05:06黄武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人本主义审美教育

黄武

【摘 要】罗杰斯提出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在教学目的、学习观、教学观、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鲜明的观点,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医学生艺术欣赏课程带来了新的启示。

【关键词】人本主义 医学生 人文素质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170-02

一、罗杰斯及其人本主义

罗杰斯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在教育领域从事了多年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在他出版的专著《学习的自由》一书中, 罗杰斯系统阐述了其教育观,给许多国家的教育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启示。直到今天,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仍有非常积极、值得借鉴的一面。

(一)教学目的

罗杰斯把促进“整体的人”作为教育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通过发展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学习观

罗杰斯的学习观认为学习的动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每个人能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罗杰斯在其研究中把学习分为两类,即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他认为无意义学习发生“在颈部以上”,只涉及心智,相当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它们一方面不容易学习,另一方面又容易遗忘,与情感和个人意义无关,不涉及培养完整的人。

(三)教学观

罗杰斯主张废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扮演“促进者”的角色,促进学生自由学习。教师的任务是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营造积极上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罗杰斯对传统教学进行了批判,认为教师是传统教学中知识与权力的拥有者,过度的灌输知识,让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和服从。

2.教师是促进者。罗杰斯的“意义学习”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并非不要教师的指导,而是把教学看成是促进学生自由学习的过程,把教师看成是学习的“促进者”。

(四)教学方法

罗杰斯把学习看成是一个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活动。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与教师两个互有异同的精神世界的互相沟通、互相理解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方式学习,并能学好;要尊重学生,在感情上和思想上与他们产生共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自我学习。

二、启示

(一)把培养“完整的人”作为课程的教育目的

罗杰斯之所以把培养“整体的人”作为教育目标,是因为他认为“完整的人”能充分发挥其自身所有的潜能;具有对社会和他人的信任感;具有理性的、适应社会要求的、面对现实的精神;具有开放的态度,有创造性;具有不断发展、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行为举止符合社会要求。

在现实中,社会的发展为医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医学生的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已不能满足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医学院校开始关注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开设了相关课程,而艺术欣赏课程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欣赏课程目的是培养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医学生成为“完整的人”,如美术欣赏、音乐欣赏、书法艺术、影视欣赏、舞蹈艺术、摄影艺术欣赏等。“审美对于人的精神自由来说,审美对于人的人性的完满来说,都是绝对必需的。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能实现精神的自由,人也不能获得人性的完满,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在医学生艺术欣赏课程的教学中,不能只注重教材理论知识的讲授,还要教“如何做人”,要以促进医学生成为“完整的人”为目的,整合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手法,积极探索提高医学生艺术欣赏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二)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

医学院校的艺术欣赏课程课时少,在有限的时间里,授课教师往往过于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展开教学,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极少,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需求”信息不对称,教师不了解学生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感兴趣,在一些课程的讲授过程中甚至出现教师在讲台上兴致勃勃地讲课,而学生却在台下低头看医学书的现象。而罗杰斯对这种传统教学进行了批判,他认为要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把被动学习回归到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单独或协同制定学习方案,师生共同参与,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形成他们自己的看法、表达他们自己的感受。教师在教学中要扮演好“促进者”的角色,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要用理解、真诚和关怀的态度对待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尽可能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主动分享彼此间的学习经验和感受,向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所需的资源。注重挖掘和激发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学习。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事先通过谈话和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了解,结合医学生和医学的特点进行整合,让医学生切身体会到审美和医学的关系是如此紧密,如色彩的心理影响在不同医疗环境中的应用等。在教学设计上,适当增加师生互动的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相信和帮助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三)重视意义学习,反对知识灌输

罗杰斯认为现代教育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过度强调认知学习的重要性,而这种教育是无意义的。意义学习,指的是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将来决策时起到重大作用的学习,而不是指仅涉及经验累积的学习;不仅是一种知识积累的学习,而且将各部分经验都充分融合。罗杰斯指出意义学习应包括四个要素:学习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主动要求学习,即便有外部刺激,其内心依然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学习有渗透性,会使学习者在行为、态度、个性等方面发生改变;重视学习者自我评价,而不依赖教师评价,因为学习者才最了解学习的效果,知道自己是否满足需要。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设计,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如在欣赏徐悲鸿的美术作品时,再不能让教师单纯地理论授课,首先可选取学生最熟悉的奔马图作为欣赏对象,以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提问、互动等形式让学生发表对作品的理解;其次,教师介绍徐悲鸿的人生经历和奔马图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进一步分析作品的内涵;最后在提问、互动和讲解中渗透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作品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的认识,以达到意义学习。

(四)与时俱进,加强教学方法研究

罗杰斯认为教学不是单纯教授某种学科知识,而是教授获得这种知识的方法。即组织好教材,便于学生自己学习,适合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和特长;善于辅导,教师不要过多的讲解,而要重视有效的咨询和辅导,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创造;尽可能提供更多必要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我学习。

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让学生获取知识的范围大为拓展,从学校的课堂延伸到网络海量的信息。网络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媒介。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常用的讲授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设定教学问题,让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获取相关信息,进行自我学习。如在艺术欣赏课中,可以就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成就设定问题——“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为什么意大利会成为文艺复兴的起源?”“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可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后,在课堂进行分组主讲或讨论。

除了结合网络开展问题教学法,还应该提倡体验教学法。如在讲授“线条的节奏”时,可通过让学生听节奏迥异的音乐,用线条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借此感受线条的节奏变化。在讲解“墨分五色”时,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墨与水在宣纸上的不同变化。

虽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选择,但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的精华部分对医学生艺术欣赏课程乃至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还是有很大启示的。医学生艺术欣赏课程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的审美课程,有其特殊性。医学生在入学之前,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了解的审美知识有限,加上医学院校的特殊文化氛围,使得医学生审美能力普遍不高。而承担艺术欣赏课程授课任务的专职教师因为专业知识背景多为文学、艺术,对医学知之甚少,要想将审美与医学较好地结合起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在教学上要把培养“完整的人”作为教育目的,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在教学观上,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促进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观上重视意义学习;与时俱进,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人文与医学融通。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叶朗.让大学生具有更高的精神追求[J].中国美术教育,2009(2)

[3]谷陟云.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9(10)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

【作者简介】黄 武(1979- ),男,硕士,桂林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人本主义审美教育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浅析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之社会艺术功能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