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早产病人发生急产的高危因素分析

2015-05-14 14:04钟丽云
护理研究 2015年30期
关键词:自发性早产产程

陈 云,杨 帅,何 亚,钟丽云

产程过快引起急产易导致产妇软产道裂伤、子宫破裂、产褥感染、胎盘滞留、产后出血和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骨折、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等不良妊娠结局[1-3]。而自发性早产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轻,且产妇安胎过程中使用抑制宫缩类的解痉药导致产妇对疼痛不敏感,很难掌握何时进入产程[3,4],因此有必要对自发性早产病人的产程进行分析。本研究对自发性早产病人的产程时间及急产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以期找出发生急产的高风险因素,以提高临床护士对自发性早产病人产程的认识,为有效识别及规避早产病人的急产风险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广州某三级甲等医院出院诊断为自发性早产的224例病人,年龄28.26岁士4.53岁;孕周33.07周±2.73周;初产妇131例,经产妇93例;单胎妊娠199例,双胎妊娠25例。诊断标准依据第8版《妇产科学》[5],排除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胎儿畸形、生殖道畸形等病例。按照急产的定义,筛选出43例发生急产自发性早产病人为急产组,同期的非急产自发性早产病人181例为非急产组。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病人入院后均接受严密的早产监测、感染监测、宫缩抑制剂治疗和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等治疗。采用回顾性病历分析法收集产妇的一般情况(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既往妊娠及分娩史(含自然流产史、人工引产、早产史、阴道分娩史、剖宫产史等)、宫颈功能情况(含宫颈手术史、宫颈机能不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即IVF-ET术史)、本次妊娠史(含孕周、胎先露、胎膜早破、宫缩、阴道流血及抗分娩指数[6]等)及母儿分娩情况(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产伤、新生儿出生评分等)资料,了解其发生急产的产程及母儿结局情况,并对自发性早产病人发生急产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有t检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母儿结局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母儿结局的比较

2.2 两组病人发生急产的原因分析(见表2、表3)

表2 两组病人发生急产的原因分析

表3 自发性早产病人发生急产的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自发性早产病人急产的发生率 本组自发性早产病人224例,其中发生急产病人43例,急产发生率高达19.20%,与文献报道的急产在阴道单胎分娩的发生率为10.64~13.4%[3,7]比较明显偏高,提示自发性早产病人较足月分娩者更容易发生急产,而产后出血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新生儿出生评分较非急产组低,新生儿产伤发生率较高(P<0.05),与国内外研究不一致[3,4,7],可能与本组研究人群为自发性早产病人孕周小,而新生儿结局与孕周及出生体重的关系甚为紧密[3,8]有关。

3.2 自发性早产病人发生急产的相关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正相关因素分别为阴道分娩史、镇静解痉剂的使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1 500g。阴道分娩史的病人为经产妇,相同体重的胎儿通过产道受到的阻力相对初产妇较小[9],因此产程进展较快容易导致急产的发生。新生儿出生体重≤1 500g的低出生体重儿身材偏小,易从同样的产道娩出,使通过整个产道的时间缩短[1,9]。故病人临产时应综合孕周、宫高、腹围、B超等指标尽量精确评估新生儿体重,同时还应注意有无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等原因导致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情况。同时由于病人在安胎的过程中使用镇静解痉药[10],导致产妇对疼痛不敏感,且全身肌肉松弛[11,12],加上早产病人孕周小、胎儿体重低,产道不用充分扩张即可娩出胎儿,导致急产的发生。

综上所述,急产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发性早产的病人由于胎儿孕周小而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容易导致急产的发生,引起新生儿产伤、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等不良结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对高危病人进行急产的风险评估,特别是新生儿体重≤1 500g、使用镇静解痉剂及有阴道分娩史的病人临产时应警惕急产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有效识别临产、急产的高风险因素,及时转诊产房分娩,减少产妇及新生儿的损伤。

[1] 蔡慧华.急产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广东医学,2014,35(3):407-409.

[2] Sheiner E,Levy A,Mazor M.Precipitate labor:Higher rates of maternal complications[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d,2004,116(1):43-47.

[3] 李中元.158例急产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8(8):63-65.

[4] 徐斌.96例急产的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23(5):109-110.

[5] 谢杏,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8.

[6] 曾蔚越,蒋学风,陈亚楠.早产危险因素评分对先兆早产的临床预测[J].华西医大学报,2002,33(4):658-660.

[7] 贾金平.397例急产的临床分析[J].巾国妇幼保健,2005,20(8):234-235.

[8] 朱宇.≤孕34周早产分娩方式的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07:1-55.

[9] 苗俊娥.537例经产妇分娩情况及并发症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0:1-34.

[10]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早产临产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7):481-485.

[11] 潘形莉.146急产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11):81-83.

[12] 崔蓉,王蕾.237例早产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8):1229-1230.

猜你喜欢
自发性早产产程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胎儿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早产“黄宝宝”的家庭看护
早产宝宝的奶粉喂养,不是件小事
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无痛分娩联合缩宫素缩短产程的效果及护理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