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血”来

2015-05-30 10:48张彩霞
关键词:作文课中学生读书

张彩霞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给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芸芸众生,佳作难求。虽然偶然也会发现“象样”的作文,修改之后仍然觉得难登大雅之堂。当问题出现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味地过多责怨学生显然有失公平。有人曾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此话虽然有点偏激,但仔细评味却有一定的道理。身为主导者的我们更有一种不容推卸的责任。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我发现当前的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题材陈旧不堪﹑内容空洞乏味﹑语言平淡如水﹑感情矫揉造作,往往有“骨”没有“血肉”,犹如患上了顽疾“贫血症”。此症虽非不治之症,但要治愈关键在于找到问题的症结,分析病因,才好对症下“药”。从教学实践看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革课堂作文教学,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一堂精彩的作文课,应该发扬出激情,迸发出思想,焕发出青春。一堂精彩的作文课应该是一首婉转悠扬的曲子,一朵芳香怡人的玫瑰,一幅清秀明丽的山水画,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于漪老师在《语文教学谈艺录》书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见解:“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一大半,学生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在作文教学中,情境设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写作兴趣能否激发。上作文课时,教师应以轻松的话题引入课题,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境,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把视觉、听觉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活泼多样地展现出来。如:我布置学生写《父亲》时,先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父亲,然后播放刘欢的《父亲》和筷子兄弟的《父亲》歌曲,从而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氛围中灵气飞扬,火花闪耀,才情焕发,自然而然产生“我要写”的欲望,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

2.更新评价理念,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作文的评改具有鼓励、导向和制约的作用。改革评改方法,构建创新作文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1)以鼓励为主,批评为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评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肯定的同时表扬他,并委婉地指出他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2)评价标准不要求统一,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3)多种批改形式交叉使用可采取小组互批互改,学生可以自行修改后,同桌互评,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批改等多种方法。

二、实施主题化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积累素材,专项训练。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写作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需要日积月累。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提倡学生多作摘抄,并写出自己的感悟,摘抄时要学会分类如:名言、警句、诗词、人生哲理,赏读名作、自然风景等。学生对自己摘抄的笔记要做到“常读、常写、常记”为自己以后写作备参考,以读书来促进中学生的人生阅历。教师每周可抽出一节课,举行一些活动或比赛如:成语故事演讲、诗词赏析擂台赛等,并适时地鼓励和奖励学生,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使他们热爱写作,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2.留心生活,培养观察的习惯。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表达。生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这需要学生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鲁迅常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只要贮备丰富材料,写作时才能挥洒自如,而观察便是其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平时要求学生多留心生活,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多与自然亲近,体验观察的乐趣,并学会写观察日记。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1.要捕捉事物的特征2.观察要有序3.充分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三、归纳并传授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为文章增添亮色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学会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詳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要求身为教师的我们要传授学生在审题、立意、选材、标题、情感抒发、语言运用等方面的技巧,让技巧为学生作文插上腾飞的翅膀。这些都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大家都已知熟,在此我就不过多地介绍了,以免画蛇添足。

四、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须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并以达到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将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的。”其实,语文教学说到底,就这么简单:教会学生读书和作文。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高认识。但学生阅读课外书需要老师指导阅读范围,甚至指定读物,如订阅《中华活页文选》《语文报》《中学生阅读》《读者》《意林》等报刊杂志,以及教育部指定中学生阅读的名著等,通过阅读可获得大量信息,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激发写作欲望,让学生写作时不再无话可说;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好电视、网络、报刊等信息工具进一步拓展视野,增长见识。这样写作时才能够写真事、抒真情,改变学生以往写作的“言而无物,事虚情空”的局面。

当然,教无定法,但是若你能采用以上的教学方法,实践就会证明,它会让学生作文“有骨”同时更“有血有肉”,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活“血”,彻底治愈中学生作文的“贫血症”。

猜你喜欢
作文课中学生读书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马老师上作文课
我们一起读书吧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