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发展中利益相关者的冲突与协作

2015-05-30 00:53郭凯莹
广东园林 2015年5期
关键词:相关者协作冲突

郭凯莹

摘要:以香港湿地公园为例,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探讨在管理与发展香港湿地公园中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访客、土地所有者、本地居民、政府等。通过文献回顾、资料分析及实地观察,揭示利益相关者间存在的矛盾如使用者之间冲突、利益冲突等。湿地公园发展中利益相关者的协作方式是通过绿色团体、非政府组织的介入,以及鼓励本地居民参与,减少不同利益主体的冲突。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湿地公园;利益相关者;矛盾;协作 文章编号:1671-2641(2015)05-0003-67

中图分类号:TU986 收稿日期:2015-01-21

湿地在自然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净化环境,为动植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地。然而,随着城市发展步伐加快,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湿地面积日渐减少。建立以湿地为主题的公园,集保护、教育、游憩功能于一体,实现对湿地的保育,让游客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对湿地有进一步的认识,提升其保护意识,以实现可持续的目标。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发展模式”,这成为我们社会关注的热点,各行各业争相向“可持续”这个目标看齐。随后,世界旅游组织认为可持续旅游要全面考虑目前以及将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环境影响,既能满足游客的需求、行业的发展,同时不损害环境以及当地人的利益。显然,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发展的过程中这些利益相关者间是否存在冲突?又会存在什么矛盾?涉及众多利益主体,他们之间又是如何相互协调发展的呢?

本文将以香港湿地公园为例,分析湿地公园发展过程中与利益相关者间的潜在冲突,总结出他们间的协作方式,为同类可持续旅游项目提供借鉴信息。

1香港湿地公园开发与管理概况

1.1开发背景

为了弥补因为开发而失去的自然生境,政府在天水围北部建设生态缓和区——香港湿地公园,将其发展成为集保育、教育、旅游于一身的世界级设施。这一举措无疑为当地居民甚至香港以外的游客,提供了一处户外休闲娱乐、认识湿地的目的地。项目由公务计划拨款,归入旅游事务署的职权当中,由渔农自然护理署负责管理和日常保育。

1.2建设进程

香港湿地公园建设分为两期,一期工程面积仅占地240m2,由模型展览、模型、湿地浮桥等部份构成,提供导览和湿地知识讲解的服务,免费向公众开放,成为小区和学校户外教育项目,并吸引了不少观鸟爱好者。然而第一期被居民认为缺乏吸引力,只是城市中蚊虫的后花园。吸取了第一期的经验,经过第二期的开发,香港湿地公园目前拥有10000m2的室内“湿地互动世界”(访客中心)和超过60hm2的湿地保护区,即户外体验区域。此外,通过义工计划,居民可广泛参与,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在香港湿地公园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政府与小区、园区与参与者之间通过不断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冲突,才能维持湿地公园的持续发展。为了加强小区参与程度,渔农自然护理署推出香港湿地公园义工计划,参与各项协助湿地保育的活动,包括义工训练、湿地护理工作、展览廊及湿地保护区导览服务。

1.3运营情况

自2006年全面开放至今,香港湿地公园每年约接待访客440000人次,其中15%为游客。至于香港湿地公园的财政状况,由于2006年尝试招标引入营运主体失败,目前其日常运作由政府支持。2010-2011年度,其营运支出为5670万元,园内营业收入约1050万元,主要来源于入场费以及餐厅租金,政府资助率为81.5%(表1)。

上述从开发的缘由、建设管理、访客及运营状况简要地概述了香港湿地公园的管理经营情况,其中涉及政府、小区、访客、游客、教育机构、绿色团体等。营运至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斗争与协调一直在进行中,香港湿地公园在处理这些关系中,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同时也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不足,下文就利益相关者的问题展开讨论。

2利益相关者的冲突与协作

“利益相关者”是管理学范畴的一个概念,它引入到旅游领域,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关系,解决利益相关者的冲突,促进协作关系,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周兴华、俞孔坚、王素洁等认为“相关利益主体可以认为是任何国际、区域到地方甚至是家庭内部的群体或个人,对某一问题有共同的利益,影响一个决策或受决策影响”,因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尽可能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基于此,引用国外学者Waligo等人对可持续旅游中利益相关者的限定,主要涉及八个利益主体,包括投资开发商、居民、政府、绿色团体、雇员、部门主管、教育机构以及游客。基于对众多利益相关主体的考虑,Waligo等提出了MSIM(Themulti-stakeholderinvolvementmanagement)系统,旨在促进利益主体间的协作,以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每一个旅游项目的开发和管理过程都会存在复杂的利益关系,由于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等原因,利益的角逐容易引致矛盾及冲突。在香港湿地公园的开发中,当地居民与政府是涉及利益较大的主体。当香港湿地公园运作后,上述两个利益主体之间仍会存在冲突,此外涉及的利益主体扩大至游客、绿色团体、教育机构这些不同类型的使用者,以及管理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

2.1当地社区:抵触接受参与

Newsome.Moore.Dowling都认为旅游目的地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与过度使用、拥挤,以及当地小区相关。对于当地居民而言,建设香港湿地公园导致他们失去了原来的家园,当地的生活习惯、风俗人情都将被改变,桑基鱼塘、养鱼种田的生活方式将被改变,世世代代的农耕文化将不复存在。他们对当地文化的坚守与政府保育自然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双方各执其词,都有坚持的理由。但是,通常情况下公众与政府力量悬殊,冲突最终都不了了之,反对的呼声越来越微弱。而随着香港湿地公园的建设,当地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居民逐步意识到湿地所带来的环境效益,湿地公园才逐渐被当地小区接受。

为了进一步促进小区参与,渔农自然护理署推出香港湿地公园义工计划,参与各项协助湿地保育的活动,包括义工训练、湿地护理工作、展览廊及湿地保护区导览服务。政府为鼓励附近居民参与到香港湿地公园的管理与建设中,开设培训课程,增进了本地人对湿地、自然环境的认识。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当地居民对香港湿地公园固有的态度;同时,他们能自豪地为访客讲解湿地相关知识,更增进了他们的归属感及对湿地公共的认同感。这一项举措为当地居民提供直接参与的机会,促进当地小区对香港湿地公园的认识及认可,无论对于小区还是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都极具意义。

2.2当地居民与访客

当地居民能将被重建的家园和被改变的文化接受成为事实;然而湿地公园每年年均接待44万访客,访客需要占用当地的公共资源,例如公共交通工具、道路设施等。访客的增加给小区环境带来各类问题,如人群拥挤、环境问题、资源使用冲突等。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冲突严重影响了当地小区的日常生活。同时,冲突亦会带给访客消极的游览体验,不利于当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因而,在当地居民以及外面的使用者之间,需要采取一种平衡的措施,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和提供就业机会,将会是调节这种矛盾的较佳选择。譬如,园内餐厅、小卖部、纪念品店的竞标优先考虑附近居民,园内工作岗位优先考虑附近居民,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湿地公园应该是公共空间,更应扮演社区公园的角色,对于附近1000m范围内的居民,应该予以特殊的免票政策。最后,缓和当地居民与访客之间矛盾,需要拉近两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这跟前述“义工计划”有紧密联系:鼓励当地居民参与义工计划,除了改善他们对湿地公园抵触的情绪,还能拉近居民与访客的距离,居民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向访客讲解湿地知识,增强居民的归属感,而访客也能感受到本地居民的欢迎,促进双方的沟通交流。

2.3政府部门内部:牵制与协作

谈及在政府部门间的牵制与协作,香港湿地公园的运营管理方包括旅游事业署、渔农自然护理署、环境局、审计署等政府部门,就香港湿地公园的事项提出质疑、建议等。2011年,香港审计署就香港湿地公园的管理提交了审计报告,指出入场人数、湿地保育、计划管理、行政事宜、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相关管理部门必须针对问题作出回应。政府部门中,跨部门的协作,能更客观地揭示问题,并要求得到回应与行动。这种协调机制,体现了不同政府部门协作所带来的正面效益。

2.4绿色团体、非政府组织

绿色团体、非政府组织,也是旅游目的中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绿色团体或者非政组织,对环境保护具有特别的兴趣、目标,为旅游地提供专业知识、服务,甚至是基金支持。香港湿地公园与伦敦湿地中心、双溪布洛沼泽保护区缔结成为“伙伴湿地”的机构,其共同特征都是为候鸟提供休憩境地,能形成信息共享的平台。此外,香港湿地公园还与学校、社区组织、企业非正式组织等组成伙伴计划,该计划鼓励不同领域的人群参与湿地公园的义工活动,与不同机构进行良好互动,为湿地公园的管理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更重要的是,能引起更多人关注湿地保护。

3结论

了解香港湿地公园的开发背景、建设运营情况,发现在它的开发建设、管理运营过程中,参杂着不同的利益者,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既存在冲突,又相互协作,目的是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在公园建设前期,最大利益冲突源于当地居民与政府之间不同的价值追求,当地居民坚守本土文化,政府推崇湿地保育。而投入使用后,又涉及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冲突与协作并存。访客增加使得公共设施的承载力问题凸显,访客与居民间就公共设施使用的问题上存在冲突,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于当地小区,政府鼓励更多小区参与,发挥小区协作对公园的积极效用,逐渐淡化冲突。同时,政府部门间的牵制与协作,能及时揭露湿地公园管理与运作的问题,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对于公园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此外,绿色团体、非政府组织的协作、支持,也对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本文仅以香港湿地公园为个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代表所有湿地公园的情况,但也引起同类公园的反思。香港湿地公园在协作上取得的成功,值得借鉴参考;而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冲突,也可作为警示。在发展可持续旅游过程中,不同利益相关者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竞争、冲突、协作,都不容被忽视,应该加以控制和利用。

猜你喜欢
相关者协作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协作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