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棵开花的树

2015-05-30 10:48叶荔琼
中学理科园地 2015年3期
关键词:绘制导图学科

叶荔琼

摘 要:探究式教学是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后,地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创新式教学模式,具有各种优点,但一般的探究方式对地理教学效果的提高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近几年,地理教师将思维导图引进地理探究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规划探究流程、构建地理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并不断引发教师自身对如何认识地理思维能力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进行思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探究教学;探究流程 ;知识体系;地理思维

地理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核心内容,探究式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探究模式因在激活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具有极大的推助作用,所以它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

思维导图是模拟人的脑细胞结构,以放射状的模式代替传统直线模式来思考、安排、记录事物。因为在表述时,类似生物学中的根系分布图,因此又被形象地称为“思维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来推动探究活动的开展,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人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谈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来推进探究教学的意义与作用。

1 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规划探究流程

探究教学模式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对事物或问题的探究欲望,以此来推动学生完成探究地理规律的活动,教师要科学规划探究目标与探究步骤。而学生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探究,具体操作时采用什么样的流程,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在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一阶段,学生虽然在初中接触过“地理”这一学科,但对“地理”这门综合性学科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科学习规律、学科思维能力、学科学习模式、学科研究技巧的了解与掌握程度与高中新课标的要求差距很大。因此,在进行探究学习时,探究流程是否具有科学性、步骤性与可操作性,决定了操作过程的效率与难易程度,而思维导图则可以形象直观的展示:探究目标、探究过程、探究步骤、探究方法,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与操作性,非常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并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来指导学生绘制探究流程,培养学生精心预设、运筹帷幄的做事能力。那样,探究效果必然事半功倍,从而达到能力培养与智力提升的双重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进行“热力环流”知识点教学之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探究活动:探究山谷风(图1)。

思考:

①山谷风是如何形成?山风和谷风各是白天还是晚上?

②从前,有两位老翁,一个住在谷底,白天卖臭豆腐,生意极好,一个住在半山腰,白天砍柴,晚上烧炭,炭也卖的极好,但卖炭翁每天被臭豆腐的臭味熏得难受,卖臭豆腐的老翁被烧炭时的烟熏得够呛,于是两者闹到衙门,请县太爷评评理。如果你是县太爷,你能不能解释其中的缘由,并为两位老翁解决问题?

图2是学生为实施探究活动用思维导图绘制的流程图形: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利用思维导图,学生能清晰、准确、科学地统筹安排地理探究流程,并以此来推进探究进程。

2 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地理知识体系

构建高质量的地理知识体系是提高地理学习能力的基石。思维导图有手绘和利用电脑软件操作两种方式,因受条件限制,手绘这种方式对学生来说更直接方便。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程序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知识体系:(1)在学习完一节课(或复习完一单元,一章节甚至一本书)后,老师不做总结,请学生回去用思维导图归纳,每位学生可独立完成,也可分组合作。(2)第二节课教师用幻灯片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供全班同学比对,首先请每一张思维导图绘制的作者向大家介绍绘制的思路,再要求同学们对展示的思维导图进行讨论,最后请学生对每张图的优缺点畅所欲言。(3)教师予以评价。①教师要让学生知道用思维导图来构建知识体系可以是多种模式,就象以上各位同学的图形,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就象花园里的花朵姹紫嫣红,形式多样。②教师评价时一定要对每张思维导图予以肯定和鼓励,要用发现美的眼光予以赞赏,因为从归纳总结到绘制,学生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学生常常是以一种忐忑不安并期待老师能予以肯定的心态进行绘制,当你首先以赞赏口吻来评价时,无疑是给学生注射一支强心剂,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恰恰是这信心将推动着她或(他)在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而这在教学中达到效果,是我们老师苦口婆心,敦敦教导所无法达到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常常忽视的。③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思维导图要怎样绘制才能对学习地理最有效:发散思维的层次性、系统性及关键词的选用,然后指导学生一起来完善各张图形,以此培养学生能欣赏自己的作品,也能用批判的眼光接受自己的作品,并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完善自己的学习作品。④由学生组成评审团,对已完善的思维导图进行评审,选出一张构建得最完美的思维导图作为明星图形,并把它展示在班级的荣誉栏里。这不仅是每一个环节学习的总结材料,同时在班集体中形成良性的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也是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心智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

图3是我们在高三复习河流专题过程中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我利用Findmapping 2008软件把它转画下来:应该说这位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构建河流专题知识体系时,虽然还有些缺漏,但相对以往传统的“一言堂”的地理教学,他的归纳相对更为系统性。

不管是探究式教学或者其他教学方式,最终都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利用思维导图来辅助探究式教习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简化知识体系,紧扣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科学地构建核心知识体系,理清知识点的地位与相互间的联系呼应,既有利于学生理解也有利于学生记忆,使得探究式教学方式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3 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地理思维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不断引发我对如何认识地理思维能力和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培养的思考 [1 ]。地理学科逻辑思维包括比较思维、概括思维、逆向思维、判断思维、推理思维(包括演绎思维:从一般到特殊;归纳思维:从具体中总结出一般规律)等等。地理学科逻辑是地理课程教材之根本,所以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地理学科逻辑思维。让学生能用地理学科逻辑来考虑地理问题,解答地理题目,而不是让学生成为地理知识的储藏库,这样我们的地理教学才是有效的、成功的。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地理学科逻辑的梳理是我们中学地理教师的首要任务。而中学地理探究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的产物,其对高考考生提高地理综合素养、提升地理学习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能将思维导图引入探究教学模式,在探究教学的实践中,将思维可视化,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达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综合分析思维是地理学科重要的一种逻辑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维是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的重要环节。例如,在探究有关“河流”知识点时,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洪涝”。在教学中,我通常通过以下程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思维。

(1)学生利用各种学习工具区分“洪”与‘涝“的概念。

(2)收集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莆田地区建国以来发生洪涝灾害资料。

(3)引导学生从“洪”、“涝”两个方面分别对以上三个地区不同时期发生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4)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不成涝”、“不怕涝”、“利用涝”三个方面思考“洪涝”的具体措施。

(5)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每组用思维导图手绘洪涝成因(见图4)及措施(见图5)。

(6)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延伸,如:“洪涝”往往对农业生产产生严重的后果,建立灌溉系统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对洪涝时“不怕涝”这一方向采取的有效措施,老师引导学生从重要“灌溉”“建立工程”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并用思维导图分析(见图6)。

通过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在中学地理探究教学中,学生在教师预设(或自己设计)的探究流程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把自己的思维,用文字、图表等可视符号表现,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思维不断地进行调整、整理、巩固、排序增删,以此来整理自己的思维,从而达到提升逻辑思考的能力的目标。

总之,地理探究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与能力的管理,或者说是将地理思维可视化能力的再现。当学生能熟练地在探究学习中使用思维导图时,那么他们的探究能力必然有着质的提升与飞跃。

思维导图就像一棵树,扎根在学生的思维的土壤里,成长在探究学习的天空下。当每个同学的地理田园里都长出这样一棵开花的树,探究教学才是一种有效而且高效的地理创新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林培英等译.通过地理课学习思考[M].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绘制导图学科
Art on coffee cups
【学科新书导览】
烃思维导图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放学后
“超学科”来啦
第6章 一次函数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