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研究

2015-05-30 10:48王莲莲
中学理科园地 2015年3期
关键词:小组学习问题导学教学法

王莲莲

摘 要:“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为“三导三主四联动”, 通过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来实现“问题导学”教学法中的“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的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与方法,进行问题导学,来实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结构以“问题导学”为主线,形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问题导学”成为学生的有效思考;发挥“能力导向”的作用,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每个环节进行展示学习成效。

关键词:问题导学;小组学习;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问题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因此,笔者根据“晋江一中、晋江市华侨中学联合办学”提出的“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为指导思想,以“以问题为核心、以能力为导向的问题教学”为重点进行“问题导学”法教学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与方法,进行问题导学,来实现教学目标。

1 实施 “问题导学”教学法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

1.1 什么是 “问题导学”教学法

“问题导学”是基于学习目标的问题案为载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灵魂,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基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一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使学生高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导三主四联动”。三导:导学、导练、导问;四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紧扣学习目标的主线作用;四联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等四个基本学习环节的联动学习。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来实现“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的教学环节。

1.2 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分组原则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别、兴趣、学习品质、爱好等进行考量,把全班学生分成8组,每组为6-7人,并按差异进行结对帮扶。小组要发挥每个学生个体作用,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更要帮助小组中其他学生的学习,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责任,人人都是组长,承担小组学习运行中的学习、纪律、卫生、评价、帮扶等工作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以求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1.3 构建“问题导学”教学法 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需要,学生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使我们的小课题研究实现实质性的进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水平都有质的提高。(见表1)

2 课堂教学结构以“问题导学”为主线,形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结构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以“问题导学”为主线,形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这节课为例说明。

2.1 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要基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知识点循序渐进,符合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本节课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先让学生明白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变形,再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例题加深,让学生经历了思考、回顾、动手操作、提出问题、判断、找方法、合作交流等过程。

2.2 用类比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来学习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十分相似,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依据是不等式的性质,所以讲授新课之前老师先口头复习等式的性质,然后通过对两个不等式“7>5”、“-7<-5”左右两边同时加上、减去、乘以、除以某一个相同的非零的数,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不等式的性质,同时和前面刚复习的等式的性质比较,对比掌握。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让学生非常清楚地看到不等式的解法与方程的解法只是最后系数化为1不同,其它的步骤是相同的,强调最后一步“负变,正不变” 并强调可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2.3 在“能力导向”下进行五种“问题导学”设计

在备课中,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问题,以利于学生探究。课堂教学坚持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提高能力。教学设计的“问题”产生的基点是基于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基于教师对认知规律、学习规律的理解、把握和智慧应用。因此,我设计的是以学科、学生、教师三位为一体的整合相融问题,应该根据知识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分为“自主学习的问题、合作学习的问题、合作探究的问题、导学精讲的问题、自学精练的问题”等五种类别的问题进行设计。

(1)从概念上来说,适合于自主学习的问题设计:什么是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

(2)从解法上来看,适合于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概括解一元一次方程步骤、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3)从类比的数学思想上来看,适合于合作探究的问题设计: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步骤的相同之处和差别是什么?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4)从数形结合思想的方面来看,适合于教师导学精讲的问题设计:怎样把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它可以形象认识不等式解集的几何意义和它的无限性.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数形结合的具体体现,教师应进行导学和精讲精练。

(5)从具体题目解的情况来看,适合于学生自学精练的问题设计有:数量关系、以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等为模型的具体题目、不等式与方程结合的应用题目。

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问题导学”成为学生的有效思考

3.1 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赏识学生,鼓励学生,合理评价学生

在教学框架下教师的“导”,是“导”而不包办,“导”而不替代,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过程、导方法、导思路、导思维、导疑难辨析、导学科思想的渗透、导学科活动经验的积累。在问题思考后的提问中可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又能更好地巩固前面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提问过程中可以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

3.2 “问题导学”成为学生的有效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教学”,教师用生动活泼准确的教学语言,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唤起学生数学思维情趣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调控,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欲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的兴趣。毕竟数学的问题思考层次分明、直接和逻辑性强,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就启动、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素质得到发展,得到提高,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是数学课永恒不变的追求。

4 发挥“能力导向”的作用,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每个环节进行展示学习成效

4.1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问题思考、提问、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形成知识网络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不等式的解法步骤。在课堂活动中经历、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过程,重在学生参与完成。

4.2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课堂讨论,中间贯穿鼓励性语言,并让学生自己理清思路、板书过程,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学生在各个环节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进而达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发展过程中来。

只有当学生真正获得了课堂上属于自己学习的主动权时,他们个性的形成与个体的发展才有了可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领会在“能力导向”的“问题教学”法的主要思想和做法,给学生留些自由发展的空间,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环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猜你喜欢
小组学习问题导学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新高考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新探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组织模式改革探讨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