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学过程落实 提升高考地理成绩

2015-05-30 23:05沈爱民
中学理科园地 2015年3期
关键词:题干答题审题

沈爱民

摘 要:从历年高考信息反馈来看,地理得分率偏低。唯有准确理解把握高考地理试题特点,明确复习方向、合理安排复习计划,提前研究迎考策略,方能提升得分率。

关键词: 高考地理;命题规律;地理复习

高考地理得分率低,是高中地理教师的共识,常说理综考物理,文综考地理。地理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历年地理高考成绩偏低。如何落实地理教学过程,理清答题思路,注重答题技巧,提升高考成绩,值得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思考、探索,本人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准确理解把握高考地理命题特点,明确复习方向

高考地理命题和知识点考查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1)命题依据: “两依”,即依考试说明、依托教材

依据《考试说明》:对知识点中了解、理解、掌握、应用权重各不相同。命题体现新课标学以致用的理念,命题设计体现社会性、实用性,不回避重点、常考点,注重考查学生地理素养。

依托教材:命题依纲靠本,严禁超纲。考查源自于对课本中的原理、图表以及知识点等要求。素材来源于地理杂志、地理统计图表、高校教材等。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2)命题程序:规范化

命题先选命题素材,进行改装、讨论、做题、定题。大题体现主干知识的热点、重点、难点;小题主要平衡试题难易度和知识面。

(3)难易度比例

近几年我省地理高考难度系数在0.5左右,易中难比例为6:2:2,基础题或基础变型题占80%。以2014年我省高考试卷为例,其中选择题11、12题,37题综合题(1)、(2)题具有较高区分度。

(4)题型稳中有变

近几年我省高考题型结构、题量基本保持稳定,但要关注新变化。命题回避已考试题,但试题背景改变,知识点不改变。

根据这种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特点,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基础知识,重视回归课本,有的放矢,明确目标和方向,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答题技巧,注重教学过程落实。

2 合理安排复习计划,提前植入高考理念

高考地理备考工作,要清楚什么时候复习必修课,什么时候复习选修课,特别初中地理的复习安排。高三复习任务十分紧,学生遗忘率高,效率提升不快。每节内容上两课时,一节课讲知识结构、例题,另一节课讲评试题,加上单元考试、月考占用时间,按此进度第一轮要复习至3月份,高二教学安排显得十分重要。近几年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二下学期完成选修课教学及提升初中地理复习,高三开始从必修一开始复习。复习中注重基础知识点落实、例题讲解、试题讲评。教学过程中注重考练,试卷按高考试题模式限时训练。通过这样训练学生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养成良好的答题品质,对地理高考模式提前介入,明确高考地理试题特点,这样安排和训练大大提升复习效果。

3 研究迎考策略,提升得分率

3.1 优化复习功能和成效

第一轮复习:“两回归,一构建” 。重点是回归课本、回归基础知识;构建学生知识网络,培养学科地理素养。专题复习重在总结提升,通过几道题解决一类题,归类常考题型,破解解题突破口。

3.2 破解过失性失分,还学生该得的分数

规范答题。将规范答题的要求和基础知识常考点印发给学生(如影响气温的因素等),这样学生遇到题目就会懂得答题思路。

以错纠错。指导学生错题重做,从错题中总结错因,建立反思机制,避免重犯。

强化审题。培养良好审题习惯,读懂试题,明确考什么?问什么?

限时训练。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快速与准确的关系,养成良好做题习惯。

调整心态。越临近高考学生往往压力越大,教师要善于疏导学生,教会学生减压。

3.3 掌握命题规律与解题技巧

选择题部分:

命题规律:还是以2014年我省高考试卷为例,其中选择题虽然12题,其实只有4至5个题组,围绕题干设计题目。11题、12题地球运动的题目淡化计算,重点考核学生对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晨昏线、地方时、时区、区时等的理解掌握。人口统计图表、曲线图为常考题。从试题知识内容看大致可分为概念类、成因类、分布类、特征类、计算类、推理类、读图类等。

解题技巧:

(1)明确题干要求,注意关键词语。

题干中关健词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2)注重题干图形中有效地理信息。

考试中许多题目解题与插图关系密切,答案往往隐含在题中的一些信息,读懂有效信息,结合题意,答案就能迎忍而解。

(3)关联题组关键是要做对第一题,否则影响下题做答。

遇到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想方设法做对第一题,要避免做错第一题,否则会影响到第二题,甚至第三题。若在解答后续题目时感到无从下手时,则要反思前一题是否做错。

综合题部分:

命题规律:37题设问围绕特征问题、成因问题、分布规律、评价问题、判断问题、区位问题等。选修部分围绕规律、分布、成因、解决办法、措施等。

解题技巧:读懂题意、看清图示、认真审题审图、注意联系、准确表达、注重使用地理专业述语。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巧用阿拉伯数字、切中要点、问什么答什么。评价、区位等问题要答有利或不利,成因类题目要答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适当采用模糊策略,如该区域、该河等。

以下题为例加以说明。

如:阅读材料和地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图1中乙区域是世界大城市带之一,该国内陆地区却相对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但钢铁、造船等工业发达,而图中A水电站总装机大,水库全年水位稳定,全年基本满负荷运行,年发电量世界第一。

(1)简要分析A水电站年发电量世界第一的原因

分析:题干材料A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大,年发电量世界第一,可见装机容量大,水库全年水位稳定,可见流量平稳,即A水电站所处河段径流量大,图中等值线可看出河流落差大。

发电量大往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降水量及季节变化;②河流流量、径流量;③落差大小;④用电市场;⑤装机容量等。

感悟:读懂题意、认真审题审图答案便出。

(2)简要分析修建R铁路需要克服哪些不利条件。

分析: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不利条件,不要误答为区位条件分析,把有利条件也答下去。答题思路时要从两方面入手,即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西部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可知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图中可看出经过河流、沼泽,答案可以为途经河流、沼泽等地区。该区为发展中国家,其基础设施落后;工程技术不发达;资金短缺;经过多个国家的跨境铁路,需国家间协调、合作。

感悟:评价要从多方面切入,解题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回答,单从自然条件回答就是多完美也不能得高分,同时要注意问的是不利条件。要懂得从图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3)说出甲地气候类型,并分析甲地冬季较为温暖的原因。

分析:甲地地处纬度40~60南半球西风带的背风坡,可判断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暖要想到影响气温的因素:①纬度;②地形;③海拔;④洋流;⑤距海远近等。由图中可知纬度位于南纬45附近属中纬度,纬度较低;临海即地势低平;距海近,受海洋影响大,冬季气温高;沿岸受巴西暖流影响增温作用明显。

感悟:温暖要想到影响气温的因素,一一做答,这样回答问题八九不离十。

综上所述,准确理解把握高考地理命题特点,明确复习方向;做好计划,注重高中三年教学过程,提前接触高考题型植入高考理念;讲究复习策略,注重答题规范、破解答题思路、培养良好答题品质、养成良好审题习惯,从而提升高考地理得分率。

猜你喜欢
题干答题审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数字算式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三招”学会审题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