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花鸟画的艺术表现研究

2015-05-30 20:43李强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八大山人构图花鸟画

李强

摘 要:明末清初画家中最具代表性的八大山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花鸟画的一代宗师。其画风独具自己个性特征,其艺术造诣也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风格化繁为简,画面虽然冷寂却包含情感。题材多为水墨花鸟,质朴浑厚,画中题材形象多运用夸张手法。画家寄自己情感于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以画达意、以画抒情的最高艺术境界,在历史的花鸟画道路上独树一帜。

关键词:八大山人;花鸟画;构图;笔墨;心境

八大山人的艺术高度很难逾越,至今都在被当下书画学习者作为学习的楷模。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在技法表现上浑厚雄壮并且简单质朴,毫无多余的笔墨语言,在水墨大写意的画面中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与概括,突破了元明时期的写意花鸟画的束缚,大胆革新,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在历史的艺术长河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

一、八大艺术渊源概述

八大原名朱耷,号雪个、驴屋,别号八大山人。他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上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虽然八大山人诗、书、画、印样样精通,并为自己成为一名书画大师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但他受家庭影响,并没有准备把绘画作为终身坚守之事。

他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儒家教育,所以他认为拿俸禄的王孙更应效力朝廷。八大山人早年的雄心壮志和憧憬仕途的所有年轻人一样,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朝廷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后来随着战事增多,国破家亡的现实使他看透了当时社会动荡的局面。在28岁时,他拜释弘敏为师,一心研究佛学,看透社会繁杂之事,开始自己的禅林生涯。其间,八大山人在绘画上苦心钻研,观察生活中的花鸟鱼虫,在寄情于景的同时,研究佛学与绘画理论。其所画的作品自有一番情调,出手不凡,至今遗留的《传綮写生册》应该是朱耷的最早作品。

八大尤其擅长花鸟画中的水墨画,泼墨与水分的结合尤其擅长。其用笔简练,但是气势却不亚于千军万马的动势,简中求繁,独具自己的特点。在他的画面中一撇一捺,一鸟一鱼,虽然寥寥几笔,却颇具生命气息。书法上八大研究历代的石鼓文,同时临摹学习各家之长,为他之后的艺术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书画上他题款常将“八大”二字写在一起,乍看之下像是“哭之”,又像是“笑之”,可见他佯狂下面哭笑不得的内心哀痛。 朱耷的画风逐渐形成,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独辟蹊径,把文人画和民间画派的特点相结合,既吸收粗犷的画风,在细节上又斤斤计较。他的画粗中有细,细中有拙,常借绘画抒发自己的亡国之痛,画面古冷却又有一番高不可攀的士气存在。

二、八大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继承和发展了院体画风,他的花鸟画最突出的特点是“少”:一是描绘的对象少;二是在技法上用最简练的笔法来概括对象,也正对应了这样一句话: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如来。其中含义,自有后人去体会。但是这个“少之又少”的花鸟画取势传情,却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创造出了简约含蓄、空灵冷逸、返璞归真的艺术特色。

(一)简约含蓄的构图

不管任何画家,在自己的作品上首先考虑到的都是布局,其次才是画面效果。八大山人就是这一部分画面处理的佼佼者。八大的画面构图,尽量从简出发,画面因素不多,但是很有内涵,简单而不乏味。他创造了含有悲凉荒寂情绪的画风,作品造型注重写实,但又不受自然的限制,用简约的构图强调简单含蓄之情。朱耷在绘画的学习上继承徐渭、林良的绘画风格较多。画面看上去温文尔雅,但是却粗中有细,含蓄中不乏浓厚的生命气息。画面灵活,不呆板。在构图上,他的视觉效果不是常见的平视,基本以仰视为主,水天一色。在这个整体的基础上,八大处理画面效果上,也非常注重细节,花卉的正仰反侧、呼应,墨色的浓淡处理得非常到位。更重要的是,八大山人借助绘画抒发情感的技法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言简意赅中颇见他的情感寄托之处。这也是在众多花鸟画家中,八大最明显的特征。

朱耷的花鸟画开启了艺术的先河,在构图上自由抒发情感,但同时又吻合人们的审美眼光。摒弃繁琐,以最精简的内容表达最丰富的情感,这也是当前众多画家追求的最高目标。画面因素多,需要有气势,但是画面少,却需要精致。以少胜多才是硬道理。所以,绘画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以最少的笔墨语言来表达最丰富的艺术内涵。八大山人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他简约含蓄的构图技法也是值得后人所推崇的要点之一。

(二)空灵冷寂的造境

在意境的营造上,八大的绘画风格是特别有代表性的。古冷静寂是他画面的最大特点,也体现了他在那个年代的精神寄托。看八大的作品,几乎所有绘画里面都包含他的这种特点。画面简约,透漏的却不是诗情画意。有的只是寂寞、空寂。冷峻中饱含感情,叫人看后长久不能相忘。恰到好处地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己的作品中,寓情于画,这也是画家一生的追求。这种空灵的画面效果,也使我们把世间琐事抛却,自由自在,身心放松。同时,八大的花鸟还善于留白,让空白占据了画面大部分空间,增强了画面的空灵感,使人产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八大笔墨虚实的处理也是画面的特点之一。飘逸、冷峻的画面效果离不开技法上的表现。在用笔用色上,八大山人独具自己的特点,寥寥几笔却颇具内涵,少而不简单。

画面情感的表达离不开个人的生活经历,朱耷从小到大的生活阅历,使他比常人更有丧家之悲亡国之恨的情感体会,所以冷逸的绘画风格成为他的画面特征也是所能理解的。八大山人在1689年画的《瓜月图》,笔法简而放,用笔极其冷逸, 明白地呈现一位感情深受困扰者的抑郁。同时构思和构图都非常猝然,引起观者的思考,结合画面,品味画上难懂的诗,就如同一个人深夜在荒山野岭久久仰视月亮,令人浮想联翩。

八大的作品都比较自然,不造作。空灵是八大花鸟画带给观者的最初印象,冷逸是细细品味之后的深切感受。他用空灵冷逸的笔墨和孤傲不群的形象来宣泄满腔的悲愤和家国之痛,因为这样空灵冷逸的结合构成了八大花鸟艺术的独特魅力。但是八大山人的花鸟画空灵而不空洞,冷逸而不冷涩,蕴藉丰富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也是我们后人所要认真学习的地方。

(三)返朴归真的心境

绘画的人最难控制的就是一个人的心态,技法笔墨只要肯下功夫,画面都会有所体现。但是画面的感觉直接折射的就是一个人的情感表达,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所画的作品给人感觉也不一样,所以有时候看一个画家的悟性如何,心境非常重要。有的人会早早顿悟,也有的人一生都在急躁、漂浮中度过。当然时间可以冲淡很多人的思维,历经几十年的洗礼,八大到了晚年,对绘画的感悟逐渐由早年的恣意纵横到了圆熟平静的境界,从画面的造型、笔墨、构图上都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唯一没变的可能是一生的怨愤、混乱、焦躁、孤傲、激动、幽默的情感和心绪。尽管老年有所释然,但是在画面的技法表现上依然能够看出八大山人的情感所依。不过,八大经过书法的磨砺,字画的熏陶,晚年心境还是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八大的作品中折射出来的一个人的心态也正体现了一个画家的心境。晚年八大的作品,在技法上逐渐归于平静,含而不露,老有所依,所依为画面,画面就是自己的心境。这也是八大的心态体现。他这种返璞归真的心境影响了很多后世画家的画风。从这一点上他对后来的人们的画由心生的情感表达起到了较好的折射作用。这种绘画中所达到的心境高度,值得我们绘画爱好者认真研读和学习。

三、八大花鸟画对后世的影响

八大山人的绘画造诣对后世的影响是很大的,它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影响了后代很多著名画家。朱耷绘画的精神内涵是后世人最敬佩的。他简约含蓄的寥寥几笔,却充分体现了他的精神追求和内心情感表达。技法可以练习,但是技法和情感的结合却是画家不好把握的。后来的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人都受朱耷的影响,不仅在技法上多加研习,同时对自己的心态也进行有益的调整和修行,及时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心境绘画,他们都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其成因就是他们在学习八大山人画风的同时,仔细研读八大取得如此成就的历练过程,这对他们的艺术修养有着很大的帮助。八大的绘画风格也让当下绘画爱好者受益匪浅,笔者的艺术老师经常向我们推荐历史各个朝代独具代表性的画家,其中朱耷就是花鸟画爱好者学习的典范。艺术当随时代,八大山人的情感和当时社会阅历互相吻合。当下,国家也提倡艺术服务社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同时艺术也是情感的体现,八大山人在二百多年前的艺术精神也与此暗合,后人在他的作品中能吸收到许多有用的东西,这也是现代人喜欢八大山人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相信八大山人的艺术造诣能够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艺术爱好者。

参考文献:

[1]八大山人.八大山人书画集[M].天津: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2]卢辅圣.八大山人研究[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

[3]顾祖钊.艺术至境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作者单位:

盐城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八大山人构图花鸟画
建构八大山人研究的知识谱系
——评朱良志先生《八大山人研究》(第二版)
清·八大山人《湖山泛舟图》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八大山人作品欣赏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浅谈构图法在风景油画创作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