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殊儿童需求的手工教学发展研究

2015-05-30 21:13吕艺征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需求发展

摘 要:手工艺术具备美术的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的特性,又由于它本身的取材的多样性与操作方便性的特点,无疑更能充分调动孩子们手、眼、脑协调发展,有效的帮助特殊儿童康复治疗,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习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通过手工的学习并能促使特殊儿童与教师,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建立融洽的关系。

关键词:特殊教育;手工教学;需求;发展

林永馨主编的《特殊教育辞典》对特殊教育这样定义: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1]。

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和普通的孩子一样,都有一颗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手工艺术具备美术的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的特性,又由于它本身的取材的多样性与操作方便性的特点,无疑更能充分调动孩子们手、眼、脑协调发展,有效的帮助特殊儿童康复治疗,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习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通过手工的学习并能促使特殊儿童与普通人建立融洽的关系。

一、特殊教育对手工教学的需求

特殊儿童是全社会都应该大力关注一个群体,人类的文明进步标志,不仅仅是物质的丰富,还应该是更多的关爱,包括特殊儿童在内的弱势群体的一种进步。特殊儿童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促进特殊儿童智力的康复与开发,更应该深入研究手工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

(一)手工活动能够满足特殊儿童的兴趣需求

特殊儿童首先是儿童,他们和正常儿童一样,都爱动手、喜欢新奇的事物。手工活动恰恰兼具了新奇和运动的特性。由于手工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易操作性,从而可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孩子对手工制作的要求。例如折纸,既可以做简单的方形,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能力逐层增加难度,以及用完整一张纸折叠出的逼真人物、动物等。特殊儿童又不是一般儿童,特殊儿童能够利用做手工锻炼自己的手、眼、脑由此促进一些功能的康复与成熟。推动特殊儿童更好的融入社会,能够自食其力,甚至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有效的促进人体内部动机的生成,内因是做成一件事情的根本动力。因为手工本身具有的趣味性,使得孩子对此能够产生强烈的想要做的欲望,并能持之以恒的做到很久。特殊儿童由于身体或者心理的某些缺陷,在生理发展方面有所限制。长时间的呆坐或保持一个姿势会让他们更加疲劳,适时适度的做些手工运动不但有助于他们身心的发展,还能减少他们的疲劳。我们都知道每当我们做一个有兴趣的事情时,时间就觉得过得很快。一次到特殊学校搞活动,当我们和智障儿童一起叠元宝、小星星、千纸鹤时,孩子们的快乐洋溢在脸上,当我们把做好的一颗颗小星星粘贴在一张彩色的纸上时,一个男同学不由自主的快乐的唱起了歌。

(二)手工活动可以有效的促进特殊儿童手、眼、脑协调发展

手工活动是特殊儿童教育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的,其目的是通过有计划的审美教育,以满足特殊儿童审美情感的需要,同时激发特殊儿童审美创造能力,有效的促进特殊儿童手、眼、脑协调发展。我国古代文论《诗大序》讲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2]这篇本来论述诗歌的文章,也可以用来表现儿童的手工活动。手工活动不仅能够适应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可以有效的促进他们的身体、智力、社会性和情感各个方面的发展,实现它重要的发展价值。“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首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幼儿头脑中的已有的表象,并鼓励幼儿大胆对这些表象进行创造加工,在这一过程中,儿童用脑对已有图式进行个性化的整合、删减、拼接、夸张,并在此基础上将这些图式转换为适合自己的各种视觉形式,这样就完成了从眼到脑的过渡[3]”例如,让自闭症儿童做玫瑰花,他们可以通过对纸张性能的了解、剪刀使用,以及形状、色彩的技能的把握,有效的刺激他们的大脑的康复。手指运动可以锻炼小肌肉群的发育,自闭症儿童的精细动作的不灵活缺陷。在现实社会中特殊儿童自卑、孤独,但在手工活动,特殊儿童可以忘却一切的烦恼,让思想自由自在的畅游。

(三)手工教学活动有效的辅助特殊儿童康复治疗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能力发展都有一个最佳期,一旦错过最佳期,即使再得力补偿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特殊儿童在药物和精神治疗同时,还可以辅助手工活动,比如残障儿童在做康复训练的运动能力训练时,闲暇可以用手指捏纽扣、整把抓泥球、用线穿珠等这些精细动作。要做到有慢到快,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特殊儿童的康复治疗。谚语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补偿部分身体的不足,手工活动的过程就是多种感官运动的过程,锻炼的过程。对特殊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特别是有计划、有层次的手工活动动的训练,有利于特殊儿童缺陷的最大程度补,有利于其身心的最大限度发展[4]。

二、特殊教育中如何进行手工教学

(一)鼓励特殊儿童自由地自由的进行手工创造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模式,改变单一的、成人化的审美标准,建立一种宽容、多样的审美观和评价观。由于特殊儿童的思想方法和观察角度和一般人不同,往往能出其不意的创造出佳作来。比如泥塑课,在特殊儿童自由的感受泥性时,不要轻易的干涉他们,要事先想到他们可能和正常儿童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应给予他们充裕的时间。通过他们对陶泥的捏、揉、摔、贴、搓、压等不同手法,他们一样可以感受的泥巴的柔软与可塑性。如果捏制某一个具象的物体时,不必强调严谨准确,只要尽力去做,都是纯真可爱的,都能够体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表现心理水平,更不需要追求形象的客观再现。教师要注重的是每个特殊儿童各自的气质和特殊需要,在构思上更多地鼓励那些有独特想象力的孩子。

(二)因人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根据不同的儿童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手工本身就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学内容多就地取材于民间,教师应根据不同程度的特殊儿童选择不同的手工教学内容,如果只追求内容美观,但是难度大,特殊儿童接受不了,就会产生畏难情绪,知难而退,而失去对手工的兴趣。比如剪纸,如果有的特殊儿童不能很好控制剪刀,教师就可以选择让孩子撕纸,一样达到训练的效果。一个班级可以多种教学内容,这就是“同班不同教”“一班多教”灵活形式。

教师还要善于发现特殊儿童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爱好特长,根据学生的个性,设计合适的课程。因为每个孩子的特殊性,他们在某一个方面的天赋,不一定很快的显现出来,但在平时的生活中会有不一样的痕迹,教师要做和有心人,善于发现,懂得推理,然后程式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他们的潜力充分的挖掘出来,然后再进行系统的训练、学习,他们就有可能在某一个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

(三)帮助特殊儿童了解一些常见的表现技法

手工活动是美术活动的一种,是需要一定的媒介和技巧的。一开始,允许特殊儿童自然而然的接触手工材料,自由的发挥,随着他们技能的提高,就需要教师仔细的指导,为创造满意的表现效果而提供接触技能技巧的机会。如,孩子们自由玩泥巴有了足够的时间后,许多孩子由于缺乏技巧,而难以表现更有深度的物品,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慢慢的失去对对手工制作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进一步教授一些必要的技法,带领孩子用搓泥条,盘筑成型;压泥皮,卷塑成型;用泥模进行翻制成型;用拉坯机拉坯成型等,逐渐传授技能,提高难度。但技法只能作为教学一种辅助手段,要在适时适当地时候传授。

(四)遵循原则,不断强化

根据教育原则,巧设“最近发展区”。教师在给特殊儿童设计课程时要有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学习制作到创作,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多让特殊儿童接触成功的手工作品,鼓励他们去研究模仿。因特殊儿童的综合能力相对较弱,他们学习一种手工制作,今天学了明天可能就忘记了,这需要不断地强化训练、不断地重复,使整个操作过程在他头脑中积淀下来。决不能中途放弃、半途而废,导致功亏一篑。对于特殊儿童,强调的就是强化训练,通过不断的“铁杵磨成针式”的强化训练,让每一次次“磨”逐渐在他们的印象里留下痕迹,储存记忆,达到知识积累,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5]。

三、开展多样的评价形式,

促进学生学习手工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特殊教育学生手工的学习是一个缓慢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展示的过程。展示应该是多样,不但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让学生通过微信平台、QQ空间、微博等,还要做好现实中的展览、宣传。展览前后做好学生的宣传工作,给给予学生极大的鼓励与赞赏,让学生建立足够的自信心,推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的热情。特殊教育手工教学是一个需要需要引导、发展的课程,需要学生了解自己,认可自己的创造。鼓励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展示的过程还可以让学生产生极大的荣誉与满足感,让学生寓乐于学。可以根据学业情况设置手工展的次数,一般可以一学期一次大型的,一季度一次小型的展出。我在每次给学生手工展出时,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从他们留着汗水的脸上,可以读出满满地自信与骄傲。

手工艺教学能够促进儿童各方面的信息储备,在产生大量解决问题途径的同时,推动特殊儿童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在整个特殊教育中,手工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有利于特殊儿童的康复与肌肉发展锻炼。有利于特殊教育的教学的更好的发展。

注释:

[1]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M].华夏出版社,1996:32页

[2]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页

[3]边霞.幼儿园美术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百度词条:特殊教育-早期教育http://baike.baidu.com/view/8852.htm

[5]田幸培:开展手工制作活动 促进智障儿童发展:中国知网

参考文献:

[1]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4] 滕守尧、边霞.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3).

[5] 李全华、吕耀坚.儿童美术创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 雷江华,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5,121.

[7] 朴永馨.特殊教育词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8]朴永馨.特殊教育概论(修订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8.

作者简介:

吕艺征,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手工,特殊儿童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需求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查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