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工的风险与机遇

2015-05-31 10:00张向辉
中国船检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国海海工海洋工程

本刊记者 张向辉

2015年5月1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包括船舶和海工装备在内的12行业成为政府力推“走出去”的重点行业。在加快“走出去”过程中,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如何抓住机遇,实现由大变强值得思考。

海工市场风险加大

过去两年是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加速成长的时段。“中国因素”正成为世界海工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力量。一举超越韩国和新加坡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尤其是在2008年后,随着世界航运和船市陷入寒冬,船企掀起倒闭破产浪潮。海工领域一枝独秀,表现出欣欣向荣之象。众多船企如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浩浩荡荡奔海工。于是,无论有没有海工装备建造经历,一些造船企业陆续转向海工制造领域,而这种匆忙的转产行为,企业带来不确定的市场风险也在不断加大。

2014年,全球新成交各类海洋工程装备订单419.8亿美元,同比下降34.3%,各类海工装备利用率下降1-2个百分点。我国企业承接的海工装备订单普遍存在价格较低、首付款比例低、部分订单船东无租约等问题,在当前油价暴跌、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撤单、弃单等海工市场风险明显加大。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刘健奕指出,海工订单需求下降导致产业发展风险有所增加,突出表现在市场竞争加剧、弃单风险上升、进度拖期导致的成本增加三方面。前两年海工装备的“接单潮”,如今相继进入交付期,之前因生产技术准备不足、盈亏评估分析不及时造成的施工脱期、订单亏损等问题暴露出来。

业界人士提醒,应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一是在选择船东时,应借助风险识别专业机构的力量,对船东的可靠性、可信度和资质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确保合作船东是优质客户;二是要对所承接的项目进行成本评估,权衡利弊,避免盲目接单;三是要在商务谈判、设备选型、产品设计、项目建造、系统调试等经营生产活动中做好文档记录,确保船企在执行项目建造合同过程中处于主动位置;四是要加强对生产、经营、技术、安全、质量等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专题培训,提升全员风险防范意识;五是优化项目管理流程,不断创新生产工艺,全面提升海工建造水平。

“软”问题突出

专家指出,正是由于一些船厂缺乏对海工产业的理解,造船厂把精力和标准还停留在建造商船水平上,而海工建造的技术相比船舶建造更为复杂、高端,这也导致平台建造中留下风险和隐患。在此情况下,如果有一家企业的钻井平台发生事故,有损中国海工制造这张“名片”的声誉。

海洋工程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是要看市场能力强不强,没有市场能力,没有订单,企业就无法存活。目前,油价一跌再跌,海工企业日子不好过。事实上,即使油价不跌,企业也没有订单。因为,现在很多平台建造处于无租约和寻找租家的局面,尤其是国字头的船厂,由于可以拿到出口信贷,较为容易地获得银行金融支持,还在坚守中。但是“零”订单,让企业,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倍感压力。专家指出,毫无疑问,中国海工在制造、技术投入大量资金,但市场订单在哪里?我们船厂有的“坐等”订单,还有到处招标也拿不到订单的。反过来观望,中国真正的海工装备的使用者又有多少在中国下订单?国际油气大公司,如壳牌、美孚,选择在中国下单更是凤毛麟角。专家呼吁,中国三大石油公司都是中国重要的油气开采商,中国“三桶油”要担起发展民族工业的责任,把订单下给中国海工企业,加强与中国海工企业的合作与共赢。

我们常说,海工是一个高风险、高门槛、高技术的产业,投资需要谨慎。谈到海工投资,就不得不提挪威海工业。众所周知,挪威是一个小国,但该国的海工业为什么如此发达?挪威北海是世界海况最恶劣、最复杂的环境之一,但这里拥有很多挪威人自己投资、建造的深水平台。挪威海工投资人实际上是从牙医开始的。牙医赚了很多钱,每人出一百万到几百万不等,根据市场做出判断,这里的投资人、中间商等“圈内人”对资本市场非常熟悉了解,促成了奥斯陆发达海工市场的形成。在这里,获得投资似乎不是困难的事情,只要能把“故事”说明白,就可以吸引到他们的投资,就可以上市。反观中国海工资本市场,在A股市场,除了中海油服在香港上市,还没有其他海工项目和公司上市。

相比海工劲旅韩国和新加坡,中国海工在项目管理、安全管理以及国际化水平上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项目管理方面,中国船企与韩国、新加坡有很大不同。尤其是管理过程中的资源调度问题,项目经理很难及时调度,需要各种审批,各种报告,程序繁琐。

在安全管理方面,因为一些船企基本没有海工经验,尤其是缺乏与油气企业对接的经验,在安全链条上显得非常薄弱。虽然近年来安全意识有很大提升,但远远不够。据说,壳牌石油公司审查和参观船厂时,可谓是“明察秋毫”,即使发现陪同人员乘车时有一个人没系安全带,就会在整个审核中多一个差评,基本不会与这家船厂合作。理由是如果自身的安全都不能保证,又怎能保证项目的安全?再到船厂,如果发现工人没有佩戴安全眼镜,没穿防护鞋、工作服等,又是一个差评。因为工人在打磨的时候,如果不穿戴好安全眼镜等防护工具,一不小心,有可能造成很大伤害,这种伤害对个人、家庭、项目、企业都会造成巨大损失,如果这些都不在乎,下订单给这家船厂后的结果会怎样?

船厂国际化水平还有待提升。高端船东到船厂参观考察,需要对话,了解企业文化、公司履历、项目理解、具体报价,由于一些公司没有经验,报价报不好;由于不理解,船东谈什么,听不懂;由于对项目不熟悉,对方对技术有什么要求,不明白,这是中国海工企业接单难的一个很大障碍。据悉,当前中船公司专门成立了营销公司,配备精兵强将,接单几率大大提升。

再就是交船期问题。海工装备很特殊,对时间要求非常严格。所以我们看到,新加坡吉宝公司如果感觉时间紧张,会安排两千多员工一起投入到项目中,加班加点,确保准时完成。而在这方面我国海工企业有待提高,要千方百计确保按时交船,如果不能按时交,也可以进行主动赔偿,但不能采取“到时候再说”的态度。如果交船不利,很有可能不再有下次合作机会。

“互联网+”海工

“互联网+”无疑是今年最热的词汇。互联网重新定义了教育、服务、商业、媒体、出版、通讯、物流等几乎一切事物。未来互联网也将重新定义船海工业, “互联网+海工”时代渐行渐近。

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圣坤指出,中国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科技水平还不足以支撑。互联网技术的冲击是一个急起直追的机会,充分发挥互联网支持下的船海工程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精细化等高科技,是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技术实质上是一个工具,但互联网思维深深影响了所有传统造业,它使整个世界扁平化,提供了横向跨界合作管理、交互、创新的平台。由它所引入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3D打印、虚拟仿真、人工智能化等技术,将把设计研发、制造和服务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以满足人们对产品的绿色、节能、安全、环保、舒适和个性化要求。从而不可抗拒地提升了产业,改变了产业,促进了产业的转型。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的一个重大冲击是催生了一些新产业,模糊和跨越了一些产业的边界,融合了一些产业,提升和拓展了一大批产业,重新定义了产业链和价值链,从而促成了产业业态的创新。

互联网技术打开了创新的大门,什么领域都能创新,什么样的创新都有可能是颠覆性的、整合型的、跨界的、跨领域的。张圣坤指出,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必须是融合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新科技为一体的新业态;必须是信息化、智能化来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必须是以设计创新为先,使产品从低端走向高端,打造品牌;必须是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引导、优化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新业态;必须是二、三产业融合的新业态,也就是从生产性制造到服务型制造;必须是上、下游产业综合协同的新业态,也就是船海业必须要与运输、渔业、海洋经济、油点开采、海洋勘探等休戚相关,协同发展;必须是从生产性制造到服务型制造;必须是有文化底蕴和能提升的新业态;必须是绿色的新业态。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发展必须“软”、“硬”兼施,构造人才高地,着重要提出人才高地的建设。要使产业升级,首先人才要升级;要使产业转型,首先人的思想要转型思考;要做到创新驱动,首先要有创新的人才;要使企业做大做强,首先要有敢作、敢为的企业家。要实现“互联网海洋工程”,就要有马云式的先驱者。因而人才高地是海洋工程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条件。

猜你喜欢
中国海海工海洋工程
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船舶海工装备入列
吹响海洋强国梦号角——镇江高新区船舶海工产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
海洋工程无损检测的特点分析
解读《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无处安放的海工行业
基于采购优化的海洋工程装备项目材料追溯管理技术研究
“海工王者”的骄傲与焦虑
彰显中国维护主权决心我海监船编队巡航钓鱼岛
海监工作快讯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