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5-05-31 09:43张伟
当代医学 2015年34期
关键词:射血左心室评分

张伟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张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记录2组护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51.31±3.04)mm,左心室射血分数(52.13±6.48)%;对照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54.92±4.97)mm,左心室射血分数(48.79±5.0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体力限制评分(9.31±2.43)分,社会限制评分(4.52±1.87)分,情绪评分(6.41±2.03)分,症状评分(5.34±1.79)分;对照组干预后体力限制评分(13.48±4.22)分,社会限制评分(6.21±2.96)分,情绪评分(9.57±4.26)分,症状评分(8.53±3.08)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能够提升患者左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综合护理干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低下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慢性心衰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极高,且具有反复发作、病情不断恶化、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的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1]。老年人群由于身体各项机能落后,长期卧床容易引发感染、褥疮以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部分患者由于缺乏关怀伴有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目前临床治疗模式朝向社会-心理-生理的综合模式进行转变,更加注重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不再是单纯的减轻患者症状[2]。为了探讨综合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2例患者均为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系统随机法分为2组(n=51)。纳入标准:患者均有心血管疾病病史,休息或者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等体征,伴有心动过速、肺部啰音、颈静脉压力升高以及外周水肿和肝脏肿大的体征,伴有心腔扩大、第三心音等体征[3]。所有患者年龄在

60~90岁之间,均自愿参加本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排除合并有恶性肿瘤患者;除外精神疾病患者,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观察组男32例,女19例,年龄64~89岁,平均年龄(78.37±4.13)岁,病程8个月~9年,平均病程(4.55±1.34)年。对照组男33例,女 18例,年龄 63~88岁,平均年龄(78.53±4.21)岁,病程10个月~11年,平均病程(4.62±1.42)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常规护理方式,根据医师开具的医嘱为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一是护士要积极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加强和患者沟通,鼓励老年患者说出内心感受,通过转移注意力、病案教育等给予患者劝说与安慰,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家属应给予积极的支持,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二是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通过在走廊、病房挂上照片、诗画等布置环境,保证病房光线的充足和空气清新,护士执行护理操作做到四轻,从而减少机体耗氧、减轻心脏负担。三是开展饮食和运动护理干预,饮食上指导患者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多食用蔬菜和水果,禁烟限酒,避免饮用浓茶与咖啡,少食多餐;运动上根据患者的情况个体化指导患者开展合适的运动,要以轻体力、有氧运动为主,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解释即使心功能恢复也应尽量从事轻体力活动,避免重体力劳动,建议患者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运动。适当活动有利于提高心脏储备力,提高活动耐力,改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一旦运动过程中有心慌、气促要立刻停止运动,减轻心脏的负荷,并以此作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征。四是开展体位护理干预,一般叮嘱患者取半卧位或者坐卧位休息,减少机体耗氧量,帮助患者处在放松状态,必要时给予垫上靠枕,定时翻身拍背变换体位、防止局部长时间受压出现褥疮。五是药物护理。使用利尿剂的护理,遵医嘱正确使用利尿剂,观察尿量及水肿消退情况,并注意有关副作用的观察和预防。如排钾类利尿剂最主要的副作用是低钾血症,从而诱发心律失常或洋地黄中毒,故应监测血钾及有无乏力、腹胀、肠鸣音减弱等低钾血症的表现,同时多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深色蔬菜、瓜果、红枣、菇类、豆类等,必要时遵医嘱补充钾盐;使用洋地黄类药物,一定按时按量服用并注意观察洋地黄中毒表现。

1.3 观察指标 采用超声心动图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从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和症状4个维度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l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减少,左心室射血分数提升,上述指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

表1 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4.4251,bP=0.0000;t=2.9077,cP=0.0036

组别 例数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mm) 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1 58.36±6.53 51.31±3.04ab 43.28±3.4552.13±6.48ac对照组 51 58.34±6.49 54.92±4.97a 42.95±3.51 48.79±5.03a

2.2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体力限制评分(9.31±2.43)分,社会限制评分(4.52±1.87)分,情绪评分(6.41±2.03)分,症状评分(5.34±1.7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t=6.1154,aP=0.0000;t=3.4471,bP=0.0006;t=4.7822,cP=0.0000;t=6.3949,dP=0.0000

组别 例数 体力限制 社会限制 情绪 症状观察组 51 9.31±2.43a 4.52±1.87b 6.41±2.03c 5.34±1.79d对照组 51 13.48±4.22 6.21±2.96 9.57±4.26 8.53±3.08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本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且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有报道称国内成年人中有近400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患病率达到了1%左右。由于病情不断进展恶化以及体能受到限制,反复住院给患者造成的经济压力与精神负担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WHO将生活质量定义为不同文化与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于所关心的生活目标、期望和标准等有相关生活状态体验,目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针对治疗疾病的护理模式已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4-5]。目前临床针对心力衰竭的得治疗一方面要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要着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要远低于其他类型心血管疾病的慢性病患者。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伴随年龄增长身体各项器官出现不同程度衰退,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目前针对心衰临床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模式,可以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是护理效果同样不容忽视,护理措施可以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让患者在内心上感受到重视,增加了患者疾病的自控能力。本科对患者开展了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可以让老年人群树立足够信心,克服对于心衰恐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主动配合治疗;通过饮食和运动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掌握正确的饮食与运动习惯,通过学会对疾病监控了解复发指征,更好的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并可以及时就医;此外本科还为患者提供了温馨舒适的环境以及服药干预在患者生理和心理上支持和关心,有效的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6-8]。本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开展了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心理、环境干预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通过体位的干预、药物服用干预等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强化了临床药物治疗的效果。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51.31±3.04)mm,左心室射血分数(52.13±6.48)%;,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合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老年患者心脏功能。观察组干预后体力限制评分(9.31±2.43)分,社会限制评分(4.52±1.87)分,情绪评分(6.41±2.03)分,症状评分(5.34±1.79)分,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升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能够提升患者左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1] 张连英,周国光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6):80.

[2] 邵志华.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9):1533.

[3] 黄希,汪艳丽,张锦佳.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及生活质量评价[J].西部医学,2014,26(1):105-106.

[4] 李世华.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4):39-40.

[5] 贺婷.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3):22-25.

[6] 肖万玲,易云兰.延伸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14(6):68-69.

[7] 刘春红.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急救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2):122-123.

[8] 林建娟.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3,20(3):20-2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4.068

吉林 132011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四疗区 (张伟)

猜你喜欢
射血左心室评分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是心脏病吗
我给爸爸评分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An Optimal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Caching-Based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Backhaul-Limited Small Cell Networks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