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2015-05-31 09:43宁静
当代医学 2015年34期
关键词:缬沙坦左心室峰值

宁静

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宁静

目的 分析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给予缬沙坦治疗,每天1次,每次80mg,以8周为1个疗程,超声多普勒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室舒张功能进行测量。结果 48例患者治疗前的平均收缩压为(160.8±12.9)mmHg,治疗后的平均收缩压为(136.2±8.8)mmHg,治疗前后平均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平均舒张压为(99.6±7.4)mmHg,治疗后平均舒张压为(85.5±6.2)mmHg,治疗前后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重量(LVM)、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等指标较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峰值速度E较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峰值速度指标A及A/E比值(峰值速度A/峰值速度E)与治疗前壁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缬沙坦应用于左心室舒张功能过程中不仅可降压作用,同时可对左心室肥厚起到一定的逆转作用,从而有效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高血压;缬沙坦;心脏功能;左心室舒张

缬沙坦作为一种高度选择性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其临床作用机制是通过直接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而发挥降压作用,经大量临床研究资料显示,缬沙坦不仅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同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较高,且不易对左心室舒张功能影响造成影响[1]。本研究采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此类药物可能对左心室舒张功能所造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张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本院确诊,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及其他心脏疾病的患者,排除了患有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并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 46~75 岁,平均(53.6±9.8)岁,病程 0.7~2 年,平均(1.4±2.4)年。

1.2 方法 该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为:患者口服缬沙坦(海南黄隆制药厂有限公司,20120512)每次80mg,每天1次,以8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期间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将剂量增加至每天160mg,并在服药期间对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给予密切观察。

1.3 观察指标 采用超声多普勒对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室舒张功能进行测量,测量指标包括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及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心室重量(LVM)、体表面积(BAS)、左心室重量指数、峰值速度E,峰值速度A,计算A/E比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该组患者的降压疗效 该组患者治疗前的平均收缩压为(160.8±12.9)mmHg(1mmHg=0.133kPa),治疗后的平均收缩压为(136.2±8.8)mm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P<0.05);该组患者治疗前平均舒张压为(99.6±7.4)mmHg,治疗后平均舒张压为(85.5±6.2)mmHg,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P<0.05)。

2.2 该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该组患者治疗后LVM、LVPWT、IVST等指标较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峰值速度E较治疗相比明显上升,峰值速度指标A及A/E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48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s)

表1 48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s)

时间 例数 LA(mm) LVDd(mm) LVPWT(mm) IVST(mm) LVM(g/m2) LVEF(%) E峰(cm/s) A峰(cm/s) A/E治疗前 48 37.2±4.4 49.6±5.2 12.1±1.6 12.4±1.6 164.8±15.9 67±14 65±15 82±16 1.26±0.34治疗后 48 36.4±5.5 49.1±4.6 9.4±1.9 9.4±1.9 134.2±13.7 68±12 68±12 68±16 0.94±0.38 t值 1.23 1.35 3.34 3.67 4.02 1.55 1.45 4.23 4.4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为机体内一项重要的心血管调节系统,不仅与机体内环境稳定性具有密切联系,同时还具有调控机体血压的作用[2]。有临床研究资料显示,血管紧张素Ⅱ通过二脂酰甘油、三磷酸肌醇等途径对合成收缩蛋白以及增加生长因子具有突出的作用,从而作为了诱发心肌肥厚的基础所在[3]。另有研究报道指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肥厚与心脏血管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不仅对治疗及预后过程造成影响,同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4]。临床研究证实,在治疗高血压期间不仅应将降压作为最根本的治愈目的,同时需要对靶器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5]。临床研究显示,高血压病患者多易诱发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当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伴发左心室肥厚时,不仅可增加心肌舒张期的僵硬程度,同时也降低了其顺应性,进而对收缩功能造成影响,严重时可诱发心脏泵功能衰竭导致死亡[6]。缬沙坦则通过对血管紧张素Ⅱ产生显著的拮抗作用,从而对血管紧张素Ⅱ的一系列的促生长作用起到了阻断作用,最终使得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得以改善[7-8]。本研究结果显示,该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降低,LVM、LVPWT、IVST等指标较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峰值速度E较治疗相比明显上升,峰值速度指标A及A/E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提示缬沙坦不仅可稳定患者血压,同时对改善左室舒张功能起到一定的应用价值。综上所述,缬沙坦可作为一种治疗高血压理想方法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1] 陈亚红,鲁科峰,蒋整.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1):2350-2351.

[2] 杨习星,李宏林.硝苯地平缓释片(Ⅱ)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降压效果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7):882-883.

[3] 李莉.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7):80-81.

[4] 徐菱蔓.缬沙坦分散片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4):19-20.

[5] 黄汉菊,卢建雄,杨月嫦,等.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9):2154-2155.

[6] 万晓群,李为华,何德华,等.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20(4):373-374.

[7] 刘婕.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壁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2,13(10):445-446.

[8] 王晓彦,朱栋晓,施晶晶,等.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和动脉顺应性影响的超声学评价[J].中国临床医药杂志,2013,22(6):110-11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4.083

山东 255020 张店区人民医院内科(宁静)

猜你喜欢
缬沙坦左心室峰值
“四单”联动打造适龄儿童队前教育峰值体验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是心脏病吗
宽占空比峰值电流型准PWM/PFM混合控制
基于峰值反馈的电流型PFM控制方法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46例疗效观察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