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培训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上海版专印刷大奖赛培训模式分析

2015-06-01 12:30李不言罗尧成
关键词:大奖赛高技能职业技能

李不言,罗尧成

(1.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印刷实训中心,上海 200093;2.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规划与科研处,上海 200093)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培训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上海版专印刷大奖赛培训模式分析

李不言1,罗尧成2

(1.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印刷实训中心,上海 200093;2.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规划与科研处,上海 200093)

职业技能竞赛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了条件,对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的推动与引领作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版专)参与了历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竞赛培训模式,通过对该模式的总结分析,提出了完善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培训模式的改革建议。

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竞赛;培训模式;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版专)

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通知,明确提出“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1]。为响应这一号召,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08年5月决定共同举行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2](以下简称“印刷大奖赛”)。通过三届的成功举办,印刷大奖赛已发展成为全国一级赛事,成为印刷行业优秀人才技能大比拼的最高平台。高职院校通过参与这一竞赛,推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砝码,在促进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素质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自印刷大奖赛举办首届至今,在历次赛事中均取得了骄人战绩,本文通过对上海版专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培训模式的分析探讨,提出了完善职业技能竞赛的若干建议。

一、印刷大奖赛中的“上海版专现象”

回顾三届印刷大奖赛,学校在印刷高技能人才培养上取得的突出成效,在业内已被誉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上海版专现象”[3]。在首届比赛中,上海版专学生有6位进入前10名,并取得了其中的第一名与第三名;在第二届比赛中,上海版专参赛选手获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7个,优秀奖1个的优良战绩;在第三届比赛中,学校共获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7个,优秀奖8个,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学校连续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和“特别贡献单位奖”称号。2013年2月,上海版专竞赛选手王东东同学在获得第三届印刷大奖赛一等奖的基础上,代表我国首次参加了7月份在德国举办的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组比赛并一举斩获铜牌,为我国填补了在该类奖项上的空白,同时也受到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嘉奖。

“上海版专现象”的形成是学校多年改革探索与经验积累的结果。学校经过多年的尝试与改革,形成了既兼顾高职院校共性,又具有自身特点的职业技能竞赛培训模式,并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符合行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二、上海版专印刷大奖赛培训模式的主要特点

上海版专印刷大奖赛培训体系(见图1)的参与单位由校内外多部门构成,在运行过程中各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协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竞赛培训模式。

图1 上海版专印刷大奖赛培训体系Fig.1 Training system of printing grand prix by SPPC

(一)氛围营造与优秀选拔相结合

印刷大奖赛已成为由学校层面组织、各职能和教学部门通力配合的一件大事。学校在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参与过程中始终注重校内氛围的营造,对每届印刷大奖赛的筹备、培训、参赛等各环节均大力宣传与支持,使所有在校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了解竞赛、参与竞赛,树立其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在营造良好竞赛环境的同时,各系部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合选拔出理论、操作方面均较为突出的优秀学生进行培训,形成优良氛围下的竞争机制。创造每位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得到参加印刷大奖赛的机会,众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的培训及比赛过程中,也充分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动力。

(二)培训内容与企业需求相结合

学校在职业技能竞赛培训时,坚持培训内容与企业需求的有机结合,力争使参与过培训的同学能在毕业后快速融入到企业的生产运行过程中,较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在整个培训过程一直保持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使得每位同学不仅能在校掌握基本技能,更能在企业培训过程中了解实际生产流程和操作规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符合行业标准和胜任企业要求的技能水平。

(三)实训机构与教学系部相结合

上海版专职业技能竞赛培训采用实训中心与相关教学系部紧密结合的运行模式,由实训中心组织操作培训、考核,各相关系部则负责理论培训与考核,这一组织形式为受训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提供了有效保障。这一配合不仅体现在培训过程中,在考生选拔初期,也同样采用实训中心向系部推荐操作能力较强同学的方式,做到了人才选拔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四)制定以实践为重点的技能培养方案

上海版专学生在三年学习期间,需多次进入校实训中心或校外企业开展长时间的实践训练。如印刷技术专业大一新生在完成2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后就进入校实训中心开始12周的印刷认知实践训练,大一第二学期进行12周的印刷综合实践训练,经此培训后学生可基本掌握各类印刷方式主流设备的操作方法。该批学生步入大二后需再次进行4周的平版印刷中级工实践训练,大三进行平版印刷高级工及企业顶岗实践。经过较长时间的实操练习,在为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更为学生步入企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上海版专这一培养方案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技能培训重点为实践训练的理念。

(五)借鉴培训经验改革教学内容与方式

学校近年借鉴竞赛培训模式的有效经验,对校内相关专业的教学作出了相应改革。如借鉴竞赛操作培训经验对实训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编排,融入设备构造原理、设备故障排除、产品弊病鉴别等模块,改变操作培训只停留在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设备层面的现状,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行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实训教学比重,提高操作水平要求,使学校真正建立起以掌握相关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并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逐步提升难度要求,提升学生中获取高技能资格证书人数的比例。

(六)以参与竞赛为契机加强学校专业建设

学校通过参与历届印刷大奖赛,带动并推进了学校各方面的建设,具体表现在:在硬件设施上,参与并承办该类竞赛大大促进了学校印刷实训中心及各系部实验室的建设;在教师素质上,参与竞赛进一步提升了带教老师的理论及操作水平,使其能与全国乃至国际最高水平对接;在科技服务上,竞赛有效拓宽了学校与企业、其他院校的交流渠道,为学校开展更为宽广、更深层次的科技服务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上海版专目前已逐步形成了具有“以教促赛,以赛带教”鲜明特点的竞赛培训模式,这一培训模式在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这一培训模式的运行仍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对学校实施的印刷大奖赛培训体系及流程(见图2)进行分析后发现,学校目前的培训体系在如下方面仍需做相应的改革完善:如参赛选手第一轮选拔以理论考核为主,缺乏全面性;学生虽经长时间基础技能培训,但竞赛培训时间较短,学生技能应试痕迹过重,呈现“揠苗助长”现象;过于关注竞赛学生中对拔尖学生的培养,对于全体学生技能的提升改革举措欠缺等。

图2 上海版专印刷大奖赛培训流程Fig.2 Training process of printing grand prix by SPPC

三、完善职业技能竞赛培训模式的几点改革建议

通过对上海版专印刷大奖赛培训模式的案例分析,可以得知,开展科学合理的培训模式对于提高竞赛成绩,促进院校整体培养水平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培训模式,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特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一)实施多元的人才选拔方式

面对参赛选手名额有限的现状,为了不落下任何一位具有潜质的学生,应拓宽人才选拔渠道,坚持多元化的挑选方式。实施理论考核选拔有其先天优势,其适用于大范围海选,可继续保留,与此同时,应适当加大操作能力选拔的力度,如由实训带教老师将平时实际操作相对较好的同学向系部推荐,即便其理论考核成绩不够理想,也可综合考虑其操作水平而破格让其进入竞赛培训,避免由于理论考试“一刀切”而造成人才选拔的片面性。各专业系部在关注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可联合校级实训中心或企业适时举办技能比拼类活动,此类学校竞赛一方面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更方便地发掘具有较高操作水平的同学。

(二)制定能力本位的培训方案

部分高职院校往往是在竞赛前数月集中对参赛学生进行培训,这一竞赛培训组织方案易造成学生对技术掌握不全面,难以解决突发问题等现象,应制定长期、重能力的人才培训方案来解决相关问题。整个培训过程应以掌握全面操作技能为核心,以培养综合能力为目的,而不是只针对于竞赛考核内容。培训周期应尽量延长,避免由于短期强化而出现“揠苗助长”。重视学生自主解决突发情况和故障能力的锻炼,使学生在竞赛过程和日后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三)形成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将竞赛过程中成熟、完善的培训模式融入日常教学,形成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这是举办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的初衷,也是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应努力把竞赛培训中较好的方法、经验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如借鉴竞赛培训各模块内容,将其适当修改后用于平时讲授;又如可通过定期举行模拟竞赛,营造校内崇尚技能培养的氛围,让更多无法真正参与全国性竞赛的同学也能体会到比赛带来的乐趣,并在竞赛形成的浓郁学习氛围中不断成长。探寻日常教学和竞赛培训的良好契合点并实施相应改革,完善形成以教学促进竞赛,以竞赛带动教学的长效机制,这应是高职院校长期坚持的改革发展方向。

对于职业技能竞赛,学校应抱有更积极的参与态度。不应只停留在选派学生参加竞赛上,应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竞赛的筹备组织,甚至承办各级各类竞赛过程中。尤其是通过承办竞赛,可有效地促进学校的硬件设备建设,有力地提升教师的技能水平,为更多同学、教师参与比赛创设有利条件,同时也能营造出学校高技能人才更好成长的环境氛围。职业技能竞赛是发掘和带动更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培训模式的不断完善,实现高技能人才培育过程的更加科学、规范、合理,这是高职院校更好地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EB/OL].(2006-04-18)[2013-08-16]http:∥baike.baidu.com/view/2952606.htm,2006-04 -18.

[2]新闻出版总署.关于举办首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通知[EB/OL].(2008-06-26)[2013-08-20]http:∥www.gapp.gov.cn/cms/html/21/1385/200806/458465.html,2008-06-26.

[3]金鑫.破译上海出版印刷人才培养“密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01-27(7).

[4]彭换新,王文凯.高职机电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3):9-10.

[5]王绍章.论职业技能竞赛的作用[J].成人教育,2011,31 (7):16-18.

[6]靳润成.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J].教育研究,2011,33(9):56-61.

[7]刘宇晖.组织职业技能竞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9(2):32-34.

[8]鞠锡田.对职业教育技能训练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21(1):38-41.

[9]王国庆.关于职业院校构建职业技能训练体系的个案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28(4):62-65.

(编辑:巩红晓)

Exploration of and Reflection on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Training Mode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Analysis of Printing Grand Prix Training Mode by Shanghai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College

Li Buyan1,Luo Yaocheng2
(1.Printing Training Center,Shanghai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College,Shanghai 200093,China;2.Plann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Shanghai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College,Shanghai 200093,China)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creates conditions for discovering and selecting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and plays an important promoting and guiding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b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hanghai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College(SPPC)has formed a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competition training mode by participating in the national printing industry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is model,then gives some reform proposals on how to improve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mode by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lyskilledpersonnel;vocationalskillscompetition;trainingmode;Shanghai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College

G 712

A

1009-895X(2015)02-0197-04

10.13256/j.cnki.jusst.sse.2015.02.018

2013-11-13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市级“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知识型、发展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资助项目(B11079);中国职教学会2012—2013年度科研规划资助项目(210821)

李不言(1983-),男,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实验实训教学。E-mail:759069884@qq.com.

猜你喜欢
大奖赛高技能职业技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人类发明大奖赛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经典复刻 2015赛季俄罗斯F1大奖赛
久逢甘露 2015赛季F1大奖赛墨西哥站
重整旗鼓 2015赛季F1西班牙大奖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