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发展创意经济的城市基础

2015-06-11 17:49闫云霄
今传媒 2015年6期
关键词:苏北大学经济

闫云霄

摘  要:鉴于城市自身在研究对象和范围上的复杂和广阔,城市的构成和创意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其复杂的特性,影响创意经济发展的城市要素很难用某几个要素简单概括。但是,根据城市形成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和审美基础三个角度进行划分,再结合苏北城市发展的现状,苏北发展创意经济的城市基础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充足而廉价的土地、切合地方经济的服务应用型大学、多元的审美文化传统。

相比之下,苏北城市在这方面拥有非常明显的资源和价格优势。一方面,苏北城市较之苏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城市化进程比大都市更为滞后,不仅城市内部有大量空间可以重新规划,而且,城市周边县镇可以为科研机构、企业提供充足而廉价的土地,能够为创意生产研究机构和转化机构提供稳定的土地资源,便于吸引大量科研人才和企业进驻城市;另一方面,在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土地价格飞涨的情况下,连云港和盐城城市的土地价格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内陆地区的徐州、淮阴和宿迁的城区土地价格也较之中西部大城市更为廉价。这一巨大优势能为更多的科研机构、公司进驻提供激励措施,为创意人员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这是寸土寸金的长三角大都市无法具有的。

三、社会基础:切合地方经济的服务应用型大学

大学能够对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3T”作用,即科技、人才和包容。在科技上,大学既是城市科技的中心,也是创意产业科技的最重要支撑力;在人才上,大学是城市人才高地,产生人才磁石效应,能够吸附优秀人才集聚,研究成果可以转变成企业,并且吸引更多企业到大学附近,从而形成产业布局的良性循环状态;在包容上,大学比企业、社会上更富有自由开放、包容民主的氛围。

苏北城市的大学资源无法与同为长三角的上海、南京、杭州等大都市相比,但是,大学对城市创意经济的影响并不简单取决于数量多、级别高,一方面,较之我国中西部同等级别的城市,苏北城市具有更大的优势。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本科院校,成为苏北城市科技人才聚集地。他们为苏北城市培训人才、输出技术,推动创意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些大学更加切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大学的科技成果服务于地方的特色鲜明,可以迅速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地方城市建设服务,具有非常突出的服务地方应用型大学的特征。例如,中国矿业大学在机械制造技术上拥有非常雄厚的实力,而大学所在城市徐州地处中原东部地区,传统机械制造在产业结构中属于支柱产业,大学科研创新成果与当地城市形成良性的供应与需求关系,在推动地方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意人员、企业来到这座城市。同样,苏北沿海城市连云港和盐城,所在城市的大学淮海工学院、盐城工学院均以海洋化工为特色,强调服务地方的办学导向,大量科研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当地城市的企业发展上,由此推动了海产品的养殖、加工等经济发展。

四、审美基础:多元的审美文化传统

城市的灵魂在于文化,城市文化的灵魂又来自于审美文化。层出不穷的城市病往往导致了人们把城市形象扭曲为审美的对立物。阿诺德·伯林特就反对把工业化的城市与审美对立起来,他指出,现代工业化的城市拥有道德的潜能和审美的可能性,而且,“这种审美的可能性显得更广泛、重要和急迫”[5]。

城市创意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土地、科技等“硬件“,还需要充满诗意的审美文化这一“软件”。一方面,创意经济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城市文脉基础上,没有深厚的文化资源,一个城市就不具备发展创意经济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审美文化的凸显可以为城市营造必要的“创意情境”,所谓创意情境,按照西方学者Landry的看法,就是整座城市或某一个地方、某一区、某几栋建筑,由一些可能的条件组合而激发了思想和发明的创造和流动。这里的城市建筑因为灌注了城市审美文化的精神而显得富有生气,因此,城市情境从表层上看是城市的物质基础,但是,在深层结构上看,则是城市审美文化的感性显现。研究表明,城市文化的开放、自由、包容更有利于推动城市创意经济的发展,相反,保守、单一的城市文化对创意人员和企业的吸引力更少,也更不容易激发创意人员的灵感。佛罗里达创意资本理论的核心观点表明,创意阶层更喜欢多元化、包容性、自由开放性的地方。例如,英国伦敦、美国纽约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创意城市,与城市自身具有的“文化大熔炉”的多元性、包容性有着直接关系。

苏北城市在审美文化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苏北城市形成相对独立的文化板块,具有个性化、地方化的审美文化特质,有利于塑造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城市软实力,吸引创意人员和企业进驻;另一方面,不同城市又具有各自的文化小传统,徐州的汉文化、连云港和盐城的海洋文化、淮阴和宿迁的楚文化,五个城市形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审美文化传统,从而营造了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产生了文化大熔炉的效果,有利于营造创意情境。

参考文献:[1] Florida Richard,Irene Tinagli.Europe in the creative Age [R]. EUROPE:ALFRED P.SLOAN.FOUNDATION,Demos.2005.

猜你喜欢
苏北大学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大学求学的遗憾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