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电影职业女性形象探析

2015-06-11 04:09杨文静
今传媒 2015年6期
关键词:阿玲职业女性底层

杨文静

摘  要:本文主要以中国早期电影中都市女性的职业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对职业女性形象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即将早期电影中的职业女性划分为“摩登职业女性”、“普通职业女性”和“边缘职业女性”这三类,通过对这几类女性形象包括她们的日常生活进行分析,从而找寻早期职业女性的社会文化内涵以及早期职业女性不同于现代职业女性的特点和现实意义。

不过,张石川导演的作品《脂粉市场》却是一个例外,由胡蝶扮演的女主角李翠芬因为父亲意外去世而不得不中断学业,为了维持生计,她便找了一份在百货公司当包装员的工作,却在上班期间受到上司调戏,她和另一位同事的暗生情愫也被女同事的介入而泡汤,翠芬在万分痛苦之后离职,经过艰难困苦的奋斗之后开办了一家合作商店,这对当时的女性而言是很难办到的。而且这样的奋斗女性在早期电影中绝对是一个例外,不过后来这部影片的编剧夏衍登报声明由于迫于检查部门的压力才不得已更改结局,原作结局翠芬境况悲惨。事实上,无论是韦明还是翠芬,她们这些具有五四理想的新女性在几千年的封建传统男权社会和资本主义浪潮的结合下依旧是被视为商品化的视觉消费对象,她们要想生存想独立就必须出卖身体,她们的智慧和美丽不过是对美丽资本的点缀。

(三)边缘职业女性

20世纪30年代早期电影塑造了一批形象生动的底层女性,影片在表达这些小人物的时候,使用更多的是一种多层次、多角度、人性化的表现方式。因为在30年代的中国,底层百姓是普遍的大众群体,因而电影也不遗余力的表现、展示着劳苦大众的悲喜人生。这些底层人物,尤其是底层女性,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寻求谋生之道,比如妓女、卖唱女、卖花姑娘等,虽然她们所从事的职业极其不稳定和边缘化,但是她们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以此谋生,具有短期固定性,因而笔者将这类女性归为“边缘职业女性”。

由袁牧之导演的电影《马路天使》被认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代表作,由周旋主演的歌女小红令人印象深刻,小红和小云俩姐妹被人骗到上海,一个被迫做了暗娼,一个成了歌女。这部影片深刻的描绘了社会底层的妓女、歌女以及其他底层的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以及女子在艰难岁月生活的不易和艰辛。还有沈西苓导演的电影《船家女》中的阿玲,阿玲跟随父亲撑船,她与一名工人铁儿互相爱慕着,日子虽然过得贫穷,时常也有船主来催债,但是日子还是简单幸福的。这种简单的幸福后来被幾个阔少打乱了,他们因为要阿玲做模特而遭拒后雇人打伤阿玲的父亲并将阿玲卖入妓院,阿玲自此人生就像被巨大的黑幕所笼罩,再无半点欢愉。中国早期电影里这类女性形象还有很多,大多是迫于生活压力而不得不从事这样的卖唱抑或是卖身行业,而且对这些多元化的小人物有血有肉的形象塑造,才会引起社会大众的感同身受或同病相怜之感,以此吸引更多受众。

三、结 语

20世纪的早期中国是时代更迭浪潮不断的时期,电影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是体现社会动荡和变迁的最直观手段之一,而职业女性形象作为展示民国时期女性风貌的视角,显然是不可忽略的研究对象,从她们身上我们可以窥见到近代中国社会观念变化的全貌。而当时无论是女星还是这些女星们所塑造的银幕形象,都摆脱不了传统和现代的博弈。她们一方面是传统道德下的男性附属品,而另一方面又是具有新潮思想的斗士,身上被打上了明显的社会转型标志。立足于早期中国电影的职业女性形象,当代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虽然更加多元化,但是由于大众媒介的发达和网络传播力量的快速发展,当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越来越流于趋同和同质化,反而少了早期电影中女性的那种敢为天下之先的形象,因而在这样一个同质化的、处处都在彰显个性反而使得个性更加难觅踪迹的时代,早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反而会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视觉和心理体验。

参考文献:

  • 游惠贞.女性与影像——女性电影的多角度阅读[M].台湾: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4.
  • 董莉.鸳鸯蝴蝶派电影中都市女性形象建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 张学玲.民国时期上海的摩登女郎[J].兰台世界,2011(9).
  • 张淳.中国早期电影《新女性》与民国上海的女性话语建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 陈惠芬.中国早期电影中的女性与上海大众文化[J].中国比较文学.2014(2).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阿玲职业女性底层
从蔡鸣喈之死看五四时期职业女性的困境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南瓜马车的午夜
八闽职业女性制服秀
中国职业女性的先驱:茅丽瑛
一件情侣衫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
中国底层电影研究探略
解答时尚鞋履“Q&A”
略论“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