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视域下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融合发展

2015-06-11 04:09骆世查齐特
今传媒 2015年6期
关键词:台网类节目电视节目

骆世查 齐特

摘  要: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中国掀起一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热潮。在大众传媒方面,以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类电视节目一方面承担起在新形势下形塑中华文化认同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正历经着媒体融合的电视节目发展阶段。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文化类节目往往呈现出无益于中华文化认同的种种面向。本文最后以案例分析的方式,结合新媒体融合功能与媒体融合方面的理论,为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性融合发展提出应对之道。

三、文化类节目融合发展的路径创新

综上,文化类节目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仍然要落脚到具体的节目内容、形式、渠道、受众的考量上。融合发展若缺乏创新则会退回到“文化灌输”的老路,只有呼应市场需求的创新性融合发展才是提升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力,形塑中华文化认同的有力途径。

第一,电视节目类型元素融合。电视节目类型的概念通常是一种公式化表达,它观照的是电视节目样式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在文化类电视节目中,中华传统文化理应是内容取材的重要来源。因此可以简略得出“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文化类电视节目元素”的公式,具体而言前者可以是诗词、文字、掌故、戏曲、服饰等;后者可以是擂台赛、益智竞答、访谈综艺等。以《梨园春》为例,它是河南卫视于1994年开播的以戏迷擂台赛方式呈现的一档戏曲综艺节目。《梨园春》至少经历3次大的节目调整,从戏曲晚会到戏曲小品、相声,再到戏曲MTV和海选真人秀,类型元素逐渐多元化。

第二,电视节目形态融合。相较节目类型,电视节目形态的概念更强调电视节目样式的变化性与流动性。有学者认为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具有复制性、限定性、流动性三大特征[6]。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娱乐性特征是无需赘述的,其复制性和限定性无疑都是电视节目工业化、市场化生产的客观需要,其流动性正是文化类节目融合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以贵州卫视益智类节目《最爱是中华》为例,它借鉴了填字游戏、你说我猜等游戏形式,是对古代文人雅集等游戏的流动采用。

第三,“台网融合”。自2013年以来,台网融合的话题一直热度不减。具体到文化类节目上也有渐进的发展。例如《汉字英雄》,它是由爱奇艺与河南卫视从节目策划、制作、推广及招商等方面联手操作的,将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资源打通,标志着台网联动已升级到网台联动时代。《中国谜语大会》又是台网融合的另一例,第二季吸引了近8000万人次参与互动,并连续三天刷新央视三屏互动纪录。经过包装,它变成了一个吸引全民参与的猜谜平台。节目组开发的“有奖猜谜”、“获奖竞猜”、“上传全家福”等同步直播互动产品。

第四,节目产品与互动媒体融合。产品与互动性服务的融合往往决定了文化类节目的存亡,高参与高互动是文化类节目持续发展的动力。《中国谜语大会》从2014年2月11日到13日,央视连续三天播出该节目,在33个城市的平均收视率达1.78%,份额4.28%,总收视人数达1.65亿。通过央视网二维码和央视悦动手机客户端实时在线参与竞猜的人数达到206万人,“关于节目的种种讨论占据了微博、微信、论坛及各大媒体的头条。[7]”《中国谜语大会》通过电视媒体和新媒体两个平台,将传统文化和节日文化通过趣味方式进行整合传播,说明电视节目多元发展和创新传播的潜力。

四、结 语

“新媒体的产生,在突破了文化认同的传统时空限制之时,既可能更有效地强化既存的文化认同的机制,也可能消解和改变文化认同的能量与建构。[8]”井喷式涌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电视节目即面临着过度娱乐化的危险,但同时作为一种媒介文化传播手段又迫切需要创新型媒介融合发展。新媒体在这个意义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需要合理利用新媒体的社交服务功能,另一方面也要警惕新媒体发展中碎片化、虚无化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的消解,以致违背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融合发展的初衷。

参考文献:

  • 韩业庭.文化类电视节目: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EB/OL].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5-03/28/nw.D110000gmrb_20150328_1-09.htm,2015-03-28.
  • 吴品仪.检视台湾电视产业模仿同形现象——以综艺谈话性节目为例[D].台湾国立交通大学,2011.
  • Belay G. The (re) construction and negotiation of cultural identities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J]. Information and Behavior, 1996, 5: 319-346.
  • 李卓.對 “文明的冲突” 的一种传播学阐释[D].复旦大学,2012.
  • 谷虹.我国媒介产业融合研究的核心话题——2005年~2009年相关论文综述[J].新闻记者,2010(6).
  • 孙宝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5).
  • 沈杰.电视猜谜:原创节目的奇葩[EB/OL].http://www.tz2100. com/culture/1398043768218.shtml,2014-04-21.
  • 陈国明.全球化社会的新媒体与文化认同[J].北京论坛 (2007) 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 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 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2007.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台网类节目电视节目
地球物理台网仪器维修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推进报台网深度融合 做强区级融媒体中心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西藏地震应急流动台网浅析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MRG9000媒资卫士在市级电视台全台网的应用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