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5-06-15 18:40李明车晓琪董长明
西部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全麻丙泊酚插管

李明 车晓琪 董长明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麻醉科, 重庆 401220)

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李明 车晓琪 董长明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麻醉科, 重庆 401220)

目的 探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中注射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对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57例接受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根据随机分层法分为三组,分别予以0.4ng/ml(A组20例)、0.5ng/ml(B组17例)、0.6ng/ml(C组20例)不同舒芬太尼靶控浓度,比较三组在麻醉诱导前(T1)、病人意识消失时(T2)、气管插管时(T3)以及插管后1、5分钟(T4、T5)各时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 、射血分数(SI)以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的差异。结果 在T1、T2、T3、T5各时点A、B、C三组患者MAP、HR、S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4时点时,A、B、C三组患者MAP、HR、SI比较差异显著(P<0.05);MAP水平A组较其他两组上升幅度明显,HR上升幅度A组明显高于C组,SI水平C组上升幅度明显。结论 在全麻诱导插管中采用0.4~0.6ng/ml靶控浓度的舒芬太尼均能提供稳定血流动力学,但效应室靶控浓度的不同,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效果亦有差别。

浓度; 舒芬太尼; 全麻; 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

舒芬太尼是一种强效麻醉镇痛药,在临床手术麻醉应用上已较为广泛,舒芬太尼全麻诱导中临床推荐适宜的使用剂量为0.2~2.0μg/kg[1,2]。靶控输注因其独特优势已作为新型静脉给药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对57例择期进行全麻患者应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靶控给药,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差异,从而为临床靶控浓度输注提供合理的依据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7月我院择期进行全麻气管插管患者57例,ASAⅠ~Ⅱ级,所有患者术前均排除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排除有面罩通气史或既往有气管插管困难者,体质量均低于标准体质量20%,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史[3]。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A组20例、B组17例、C组20例,并分别给予A组0.4ng/ml、B组0.5ng/ml、C组0.6ng/ml的舒芬太尼不同靶控浓度,三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等临床资料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三组患者入室后开放左上肢静脉,术前输入6ml/kg的羟乙基淀粉,采用BlS指数监测镇静深度,舒芬太尼及丙泊酚采用ochestra麻醉输入工作站进行TCL,进行3分钟的面罩吸氧后开TCL舒芬太尼,分别予以0.4ng/ml、0.5ng/ml、0.6ng/ml的靶控浓度,l分钟后开始TCI丙泊酚,血浆浓度起始值为3μg/ml,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再予以0.9 mg/kg的罗库溴铵静脉注射,2 min后经口进行气管插管,均一次性插管成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在麻醉诱导前(T1)、病人意识消失时(T2)、气管插管时(T3)以及插管后1、5分钟(T4、T5)各时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HR、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 、射血分数(SI)以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的差异。

2 结果

在T1、T2、T3、T5各时点A、B、C三组患者MAP、HR、S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4时点时,A、B、C三组患者MAP、HR、SI比较差异显著(P<0.05);MAP水平A组较其他两组上升幅度明显,HR上升幅度A组明显高于C组,SI水平C组上升幅度明显。SVRI、BIS三组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MAP、HR、SI 、SVRI、BIS 各时点变化

3 讨论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相比,具有更高的脂溶性和u受体亲和力,更易通过血脑屏障,其药效强度大约是芬太尼的5-10倍,同等剂量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相比,其抑制应激反应效果更加完善,能维持更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靶控输注是临床一种新型输注方式,能维持病人血浆或保持效应室药物浓度的稳定性。因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具有更高的麻醉深度可控性等明显的优势特点,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4,5]。

丙泊酚具有起效迅速,药效时间短,并且术后恢复良好及并发症发生率少等优点,已成为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一种静脉麻醉药。但是,采用丙泊酚麻醉时,可减弱交感神经兴奋性,扩张血管,抑制心肌而引起麻醉时低血压现象的产生[6,7]。舒芬太尼可作用于迷走神经以及交感神经递质释放,使张力提高和减少递质释放,从而具有抑制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药效。此外,研究还发现舒芬太尼能够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8~10]。本研究对在维持丙泊酚靶控输注浓度不变的状况下,探讨不同效应室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对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且,在本研究中, 采用血浆靶控浓度恒定缓慢输注丙泊酚,在充分镇静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避免麻醉药物丙泊酚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有利于临床对舒芬太尼在全麻气管插管中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进行更好地观察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患者T2、T3、T5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各检测指标均较T1诱导前有显著下降(P<0.05),在整个插管过程中,MAP、HR、BIS均在要求范围内,由此推测,舒芬太尼抑制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优越。在T1、T2、T3、T5各时点A、B、C三组患者MAP、HR、S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舒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为稳定性。本研究还发现在T4时点时,MAP水平A组较其他两组上升幅度明显,HR上升幅度A组明显高于C组,SI水平C组上升幅度明显;SVRI、BIS三组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说明随着舒芬太尼剂量不同,对抑制气管插管反应亦有差别,主要体现在抑制患者的HR上。

4 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在全麻诱导插管中采用0.4~0.6ng/ml靶控浓度的舒芬太尼均能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但效应室靶控浓度的不同,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效果亦有差别。

[1]韩冲芳,杨文曲,卢玉荣.效应室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8):1009-1010.

[2]张小艳,李刚,王令平.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脊柱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血浆皮质醇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2009,47(6):76-79.

[3]李超,王勇,贾慧群,等.手术患者内嵌Schnider药代动力参数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准确性的评价[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31(4):407-409.

[4]张凤文.老年肺癌患者切除术采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与传统静脉麻醉比较[D].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2009.

[5]白耀武,钱金洪,高秀江.剖宫产术患者瑞芬太尼-异丙酚-阿曲库铵复合麻醉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9,29(9):808-810.

[6]张志捷,徐辉,于红,等.鼻内镜手术患者靶控输们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控制性降压[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12):1089-1090.

[7]刘碧华.乳腺癌手术患者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6):84-85.

[8]刘斌.三种麻醉方式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6):94-95.

[9]何亮亮,李炜.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1):29-31.

[10] 徐凯智,李宇虹,杨莉,等.国产舒芬太尼单次注射对老年手术患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8):2593-2594.

Research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ufentanil TCI induc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odynamic

LI Ming,CHE Xiao-qi,DONG Chang-ming

(ChangshouPeople’sHospital,Chongqing40122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duc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injection of different target concentration in sufentanil patient hemodynamics. Methods 57 patients

general anesthesia intubation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ased on a random stratified method. They were given 0.4ng/mL (A group), 0.5ng/mL (B group), 0.6ng/mL (C group) different sufentanil target concentration, The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T1), patients with loss of consciousness (T2),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T3) and 1,5 min after intubation (T4, T5) at each time point, MAP, HR, SVRI, SI and BI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1, T2, T3, T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AP, HR and SI of three groups(P>0.05). In T4, MAP, HR and SI of three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MAP level of group A in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the other two groups. HR rise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C. Conclusion Anesthesia induction used 0.4-0.6ng/mL target concentration of sufentanil can provide stable hemodynamics, but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arget-controlled chamber, also inhibi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ces in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reaction.

Concentration; Sufentanil; Anesthesia; Tracheal intubation; Hemodynamic

R 971+.2

A

10.3969/j.issn.1672-3511.2015.07.031

2014-03-03; 编辑: 陈舟贵)

猜你喜欢
全麻丙泊酚插管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奶牛子宫角和卵巢子宫静脉插管方法的研究》图版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探讨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