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柱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疗效分析

2015-06-27 05:54张盛成卜猷东朱永强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半月板交叉胫骨

张盛成,卜猷东,朱永强

(四川省威远县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四川 威远 642469)

三柱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疗效分析

张盛成,卜猷东,朱永强

(四川省威远县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四川 威远 642469)

目的 探讨三柱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自2007年2月至2013年2月对22 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采取切开复位,三柱均以钢板螺钉固定,术后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2 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均获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神经、血管损伤,无一例内固定失败,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6 例,良4 例,可2 例,优良率90.9%。结论 采取三柱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在直视下对胫骨平台的内侧柱、外侧柱、后侧柱进行复位,尽最大可能恢复平台三柱的解剖结构,固定强度好,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功能。

三柱固定;胫骨平台;三柱骨折

罗从风等[1]提出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将胫骨平台分为内侧柱、外侧柱、后侧柱,而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在临床上不常见,发生率约9.3%。笔者自2007年2月至2013年2月对22 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进行切开复位、三柱固定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 例,男16 例,女6 例;年龄22~46 岁,平均35.6 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2 例,高处坠落8 例,重物砸伤2 例;合并侧副韧带损伤6 例;合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8 例、后交叉韧带损伤5 例、半月板损伤12 例,腓骨小头骨折8 例。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

1.2 围手术期处理 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膝关节X线检查,膝关节CT和三维重建,详细了解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全貌;膝关节MRI检查,了解膝关节附属结构损伤的情况;患肢血管彩超检查,了解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根据详细的术前检查制定周密的手术计划。患肢布朗氏架抬高,跟骨骨牵引,脱水消肿,嘱患者主动进行足踝屈伸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待伤肢肿胀消退、皮纹出现时手术。

1.3 手术方法 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患者采取摇摆体位,对内侧柱和后侧柱骨折选择膝关节后侧倒“L”形切口,外侧柱骨折选择膝关节前外侧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逐层分离,保护好膝关节周围的血管、神经和肌腱,显露胫骨平台的内侧柱、外侧柱和后侧柱,探查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半月板有无损伤及损伤情况,切断半月板与胫骨髁之间的韧带,翻起半月板,自半月板下显露胫骨平台关节面,在直视下复位塌陷骨折,撬拨复位,开窗植入自体髂骨或髂骨与人工骨的混合骨,术中同时进行平台内侧柱、外侧柱、后侧柱的复位,恢复平台向后倾斜的角度,见骨折复位满意,平台关节面平整,选择适当的钢板,临时以克氏针固定骨折块和钢板,C型臂X线机透视证实骨折复位好,平台关节面平整,钢板位置合适,以螺钉固定。一般内侧柱选择“T”型或有限接触性动力加压钢板(limited contact dynamic compresive plate,LC-DCP);外侧柱选择解剖型锁定钢板,钢板要足够长,采取微创固定;后侧柱选择“T”型支撑钢板,塑形与胫骨后髁相贴附,以螺钉固定。骨折复位固定后,进行膝关节稳定性检查,根据半月板损伤情况对半月板进行修复或部分切除,一般不做半月板全切;如果交叉韧带断裂在胫骨结节止点处撕脱,一期修复。

1.4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消肿治疗,布朗氏架抬高,主动进行股四头肌收缩和足踝关节的屈伸活动,术后2~3 d在CPM机辅助下进行膝关节被动活动,3~4周主动进行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术后6~8周患肢不负重扶拐行走,3个月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弃拐负重行走。

2 结 果

22 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均获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神经、血管损伤,无一例内固定失败,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2]评定疗效,优16 例,良4 例,可2 例,优良率90.9%。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4。

图1 左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正位X线片

3 讨 论

3.1 三柱分型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胫骨平台骨折有许多的分型系统,其中Schatzker和AO/OTA分型被广泛接受,然而这两种分型主要是根据骨折正位X线片来分型,但对一些累及胫骨后侧髁的骨折,这种分型容易误诊。Wicky等[3]报告42 例胫骨平台骨折分别应用X线和三维CT评估,43%应用X线片骨折的严重程度被低估。Macarini等[4]用CT平扫25 例胫骨平台骨折,只有48%的病例和X线片诊断相符,而60%的病例改变了手术计划。随着CT平扫的广泛应用,一些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被发现很难用传统的分型系统分类。罗从风等[1]提出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将胫骨平台分为内侧柱、外侧柱、后侧柱,将累及皮质破裂定义为柱骨折,有利于帮助外科医生更好理解骨折类型及选择手术方法,从而制定明确的术前计划,有助于指导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从而能显著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

图2 左胫骨平台三柱骨折侧位X线片

图3 左胫骨平台三柱骨折三柱固定手术后正位X线片

图4 左胫骨平台三柱骨折三柱固定手术后侧位X线片

3.2 手术体位及切口的选择 所有患者均采取漂浮体位,避免术中二次消毒,可以随时根据手术需要调整体位。手术切口一般选择联合切口,后侧倒“L”形及前外侧入路。后侧倒“L”形切口主要用于显露平台后柱和内侧柱,在显露平台后柱骨折块时,从半腱肌和腓肠肌内侧头的间隙进入,移动性大,重要的血管、神经有腓肠肌内侧头保护,损伤的可能性小,必要时可部分切断腓肠肌腱,以充分暴露平台后外侧髁的骨折,骨折固定后予以修复。显露平台内侧柱骨折块时,通过切口的内侧缘向前分离解剖可达到;平台外侧柱骨折通过前外侧入路显露。

3.3 内固定物的选择 内侧柱一般选择“T”型或LC-DCP钢板,钢板应适当短一些,外侧柱选择解剖型锁定钢板,钢板要足够长,采取微创固定;后侧柱选择“T”型支撑钢板[5],塑形与胫骨后髁相贴附,以螺钉固定。对于后柱骨折,由于胫骨平台后柱解剖特点,内固定方式较多,笔者均采用“T”型支撑钢板固定,“T”型支撑钢板可横向和纵向固定,骨折远近端固定牢靠,对骨折承载的支撑力最大,骨折垂直移位最小,力学稳定性最佳。Zeng等[6]通过体外模拟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生物力学实验,对4种不同固定方式进行比较:前后拉力螺钉、锁定钢板、有限接触自动加压钢板、“T”型支撑钢板。结果显示“T”型支撑钢板固定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承载的支撑力最大,骨折垂直移位最小,而单纯前后方向拉力螺钉固定强度最差。

3.4 三柱骨折固定的必要性和优点 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在临床上不常见,发生率约9.3%。这类骨折粉碎程度重,往往合并有交叉韧带和半月板的损伤,骨折复位和固定较困难,治疗要求高,手术不但要重建胫骨平台的三柱,而且还要尽量恢复胫骨平台的解剖结构,同时还要处理损伤的交叉韧带和半月板,因此对手术切口要求既要暴露骨折端,又要显露损伤的交叉韧带和半月板,笔者采用的后侧倒“L”形及前外侧入路完全可以达到此要求,手术时同时暴露平台的三柱,在直视下复位,恢复平台的解剖形态和后倾角[7],根据术中情况植骨。笔者采用三块钢板固定,不仅可以分别牢固固定平台的三柱,重建平台的三柱,而且可以起到“三角形”固定的效应,使整个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大大增强,术后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以便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功能。

3.5 交叉韧带和半月板损伤的处理 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往往伴发不同程度的侧副韧带、交叉韧带和半月板损伤。对于这些损伤的处理文献中有不同的观点,笔者对于交叉韧带涉及撕脱骨片的损伤,作一期修复,不涉及撕脱骨片的韧带损伤,均采取保守治疗,二期行膝关节稳定性检查,如果出现膝关节不稳,再作韧带重建。对于侧副韧带损伤也是先采取保守治疗,以后根据膝关节的稳定性再作相应的处理。因为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本身骨折部位多,骨折粉碎程度重,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如果还要进行侧副韧带、交叉韧带损伤手术的重建,则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造成手术切口内组织长时间的暴露,大大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术后切口一旦感染,会对患者造成灾难性的打击。而且有些侧副韧带、交叉韧带损伤通过保守治疗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笔者以保守治疗这种损伤,8 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或完全中断有7 例获得了优良的效果,不需要二期重建。Scheerlinck等[8]证实对侧副韧带损伤采取保守治疗有满意的疗效,并认为不应该在伤后立即重建前交叉韧带。对于半月板的损伤,行半月板的修复,如确实不能修复,可作部分切除,一般不作半月板全切。Honkonen[9]对131 例胫骨平台骨折作了平均7.6年随访后发现,在骨折手术治疗中实行了半月板切除术的患者中,74%出现了继发性退行性变,而半月板未受损或修复好的病例中退行性变的发生率为37%,有明显的区别。因此一期行半月板修复后,根据以后半月板愈合情况,有无行走痛,再作相应的处理。

3.6 术后并发症防治和功能锻炼 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切口加压包扎2~3 d,减少关节腔内积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术后3 d开始在CPM机辅助下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早期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关节、足趾的主动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CPM机辅助下循序渐进锻炼直至膝关节能主动进行功能锻炼,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1]罗从风,胡承方,高洪,等.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1(3):201-205.

[2]Rasmussen PS.Tibial condylar fractures.Impairment of kneejoint stability as an indication for surgical treatment[J].J Bone Joint Surg(Am),1973,55(7):1331-1350.

[3]Wicky S,Blaaer PF,Blanc CH,etal.Comparison between standard radiography and spiral CT with 3 d reconstruction in the evaluation,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J].Eur Radiol,2000,10(8):1227-1232.

[4]Macarini L.Murrone M,Marini S,etal.Tibial plateau fraCtUreS:evahation with multidetector-CT[J].Radiol Med,2004,108(3):503-514.

[5]张盛成,卜猷东.T型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髁冠状面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10):973-974.

[6]Zeng ZM,Luo CF,Putnis S,etal.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posteromedial tibial plateau split fracture fixation[J].Knee,2011,18(1):51-54.

[7]黄文华,姜楠,钟世镇,等.胫骨平台后倾角的测量及临床意义[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10):825-828.

[8]Scheerlinck T,Ng CS,Handelberg F,etal.Mediumterm results of percutaneous,arthroscopically-assisted osteosynthesis of fractures of the tibial plateau[J].J Bone Joint Surg(Br),1998,80(6):959-964.

[9]Honkonen SE.Degenerative arthritis afte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J].J Orthop Trauma,1995,9(4):273-277.

1008-5572(2015)01-0081-04

R683.42

B

2014-05-12

张盛成(1971- ),男,副主任医师,四川省威远县第三人民医院骨科,642469。

猜你喜欢
半月板交叉胫骨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连数
连一连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MRI表现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