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

2015-07-21 01:26胡莎莎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15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创新能力

胡莎莎

摘 要:经济管理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水平。而当前高校在研究经管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方面仍有争议,试从分析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必要性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创新能力的五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5-0123-02

1 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研究的必要性

在高校改革中,政府一直都将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量的本科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核心目标之一。而在所有学科门类中,经济管理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也是对创新能力要求很高的前沿学科,培养的大学生将是我国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因此,在经管类大学生的教学中应当采用开拓性的教育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部分高校相继在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提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训练计划,鼓励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到研究与实践中去。华东理工大学则在遵循不同年级的差异性的基础上,进行有重点的创新能力培养,认为大一大二的学生关键在于激发创新意识,大三大四的学生则要注重在创新活动中提升自身能力,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相关部门和高校也对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测试,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却忽略了影响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诸多内外部要素,其结果也不够客观,因此本文尝试从五大角度来分析经管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2 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2.1 问卷的编制

本次问卷调查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信息填写,第二部分是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的调查,第三部分是学生对于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建议。其中,关于学生个性特征的调查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答案分为非常符合、比较强、一般、比较弱、非常弱。而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的调查将试图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几大角度进行。

2.2 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情况

将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经管类专业400余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了问卷410份,回收有效问卷数397份,问卷有效率为95.12%。

3 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涉及到高等教育方方面面,本文试图从个人、家庭、教师、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等五个角度来对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分析。

3.1 个人因素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经管类学生在求知欲和好奇心方面比较强,而在创造欲、大胆质疑、自信心、冒险精神方面表现一般,而在对待挫折的态度和兴趣的广泛程度上呈现出一定的个体差异。

3.2 家庭因素

通过问卷中“您认为,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否会对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成果产生影响?”该题的回答,来判断家庭支持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其中回答“是”的比重占92%,回答“否”的占8%,因此可以判断家庭因素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的影响。

3.3 教师因素

在关于创新教学的教师素质问题上,学生们普遍认为教师的指导能力、科研能力、参与积极性与社会资源都很重要,其中老师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和专业的指导能力能够在创新教学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3.4 学校因素

在关于学校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我们从硬件设施、奖励幅度、课程安排等方面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创新教育基础设施一般或者比较不完善,而奖励幅度则太小或者根本没有,85%的学生认为当前的课程设置不适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改革。

3.5 社会环境因素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经管类大学生普遍认为创新实践能力对于就业十分重要或者比较有益,比重达90%以上,只有少数学生认为创新实践能力对就业毫无作用。另外,就业市场对创新创业课程以及实践类学科比赛成绩的认可,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热情。除此之外,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当前高等教育体制不够灵活,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应当实行改革。

4 提升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建议

通过对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各大要素的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五大要素分别都对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构建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必须充分发挥这五大要素的作用,从而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积极性。

4.1 从学生个人角度

经管类学生在求知欲和好奇心上表现较好,在创造欲、大胆质疑、自信心及冒险精神上表现一般,而求知欲和好奇心是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元素之一,创造欲、大胆质疑、自信心与冒险精神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实施其创新想法的可能性,因此学校应当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其向各种创新实践活动上发展,激发其创造欲和冒险精神,并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讨论和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升学生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另外,由于经管类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兴趣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学校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方向,丰富创新实践活动的类型,并且注意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过程中心理问题的疏导。

4.2 从家庭角度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92%学生希望能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得到家人的支持,因此,培养经管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不能忽视来自家庭的影响,应当加强与家庭的沟通交流,通过寄送校报、校刊、海报、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个人未来发展的有益影响,使得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加倍。

4.3 从指导教师角度

由于创新实践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对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科研能力、项目参与度、社会资源等各方面要求较高,因此,在创新实践指导教师的选择上,就要尽量选择综合素质能力高,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示范,并能够进行专业的技能指导的教师。另外,学校应当积极支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从原来的重应试、重具体知识转变到重实践、重理论应用中去,鼓励教师革新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4.4 从学校角度

学校作为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主体,应当调整过于统一的办学模式,增加和保护创新教学的各项硬件配套设施,保证创新实践活动的各项经费,增加期末考核中创新成果的比重,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营造自由创新的环境氛围,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实践活动中去。

4.5 从社会环境角度

首先,学校应当加强与企业的项目合作,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创新实践机会。其次,绝大部分学生希望就业市场能够对创新实践成果予以认可,因此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和举办实践类学科比赛、学术类学科比赛的目标设定中,应当与就业市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引入社会实例模型,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加强学习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参考文献

[1]李晋炬,马志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27).

[2]杨倩.大学生创新能力结构与培养路径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3.

[3]王章豹,徐橄魏.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原则、指标、模型与方法[J].中国科技论坛,2009,(2).

[4]辛雅丽.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13,(5).

[5]杨六栓.美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及启示[J].河南社会科学,2010,(5).

[6]杨丽,温恒福.大学创新教育的内涵、难点与推进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

[7]赵维庆,王洋.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之探究[J].现代商业,2010,(15).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