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2015-07-21 02:00施泽波高帅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15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施泽波 高帅

摘 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是现代职业教育进行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同时它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职业能力模型及工作过程,以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学模式为目标,与中兴通讯教育合作中心策划成立行业按需培养班。此项研究以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为切入点,依据行业专家的丰富经验确定核心职业能力,采取校企混编师资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细化实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监控和总结。

关键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行业按需培养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5-0149-02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为引领,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结合行业标准,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设计、实施与总结提升,积极进行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建设。其中专业建设及其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从学科建设转向技能应用建设,建设品牌专业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必然选择。但是,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从内涵提升的角度进行理性分析,还存在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与区域经济的契合度不高,片面强调学科结构,能力分析简单化,教师缺乏实践背景,使得专业人才培养无法找到其落脚点。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与中兴通讯从2008年起开始合作,引入中兴通讯学院的课程资源,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该专业本着“互为所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在已建校企联盟和就业基地的基础上,创新校企合作的机制体制,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实习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订单培养等途径,更好地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所需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岗位的适合度、满意度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本项目结合对通信行业骨干企业如中兴通讯等公司的需求调研,进行通信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基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品牌专业建设为目标,课程改革为关键,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1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1.1 指导思想

国务院于2014年6月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此文件不仅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和探索指明了方向。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职业能力模型

围绕通信技术专业的行业需求,对应学生的第一岗位(软调工程师、网优工程师、工程督导、项目助理及话务员)及第二岗位(工程经理、项目经理、商务经理、销售代表),进行岗位任务的分解。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对行业专家进行广泛调研,围绕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工作任务到职业能力的梳理,并明确各个岗位任务的目标纬度及评价标准。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职业能力模型如图1由三个层面组成。其中商务、方案、团队、规范、流程、文档、调测、安装为支撑通信技术行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基本业务能力,在基本业务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建立设计规划、维护优化、市场谈判三项发展业务能力,同时将项目管理能力融入到基本业务能力与发展业务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通过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职业能力模型的建立,明确人才培养的岗位能力要求,最终使得人才培养胜任第一岗位及第二岗位,并能持续满足通信技术行业快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

(1)指标分析:依照行业需求为依据构建通信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技能点。

(2)评价方式:分类别对岗位技能点进行评价。适合采取量化数据考核的用量化指标评价;适合采用互评、开放式评价的采取互评加权汇总的办法处理;适合定性评价的采取定性评定。

(3)数据的采集方式:采取上报、数据共享、测评、导入多种途径进行数据采集,丰富数据来源,提高工作效率,为采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打下基础。

(4)人员的参与:由行业专家、企业讲师、学校教师、用人单位、社会人员,构成综合的调查对象。

(5)操作的流程:构建逐级操作的流程,确保过程的规范性。

1.2.2 开发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职业能力模型及工作过程,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系统基础知识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的不可替代性。课程体系的建设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注重课内和课外,显性和隐性,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融合,最终实现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不同学年明确的分层次培养目标。

(1)第一学年准职业人训练。

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为后续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铺垫;引导认知行业,完成三年学习目标规划及学习计划;养成自我管理习惯,具备规范意识;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为后续的团队项目运作打下基础。

(2)第二学年建立职业雷达。

掌握通信理论知识和专业产品知识,具备初步独立工作技能。了解通信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及企业的组织架构,核心业务流程及制度;进行岗位能力培养,制定并完成第二年的岗位能力培养计划;职业观和敬业精神养成。

(3)第三学年精确就业。

提升已了解熟悉的通信行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拓展岗位能力培养,熟悉从市场策划到合同签订的全部业务流程;顶岗实习。

1.2.3 构建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

在品牌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机制,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通过校企混编师资进行课程建设。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进行监控和反馈,通过总结分析构建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

2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过程

为通过具体项目使得学校专业群建设达到新的水平,以专业为抓手,更好地提高技术能力和对外服务能力,深入实践技术课题,通过技术反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实现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升。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兴通讯开展行业按需培养班。

本项目结合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企业方对相关岗位的人才需求规划,制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以确保高质量、快速就业。经过前期的准备,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已完成行业按需培养班阶段性工作。虚拟公司为NGTIME公司,通信技术专业学生已按照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进行了分组并评选出各部门主管。该班学生必须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认同企业文化,并对其进行企业式KPI考核,并且有专人对各部门负责,下发任务给学生完成,模拟工作情景,提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工作经验”,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工作。企业讲师走进校园来承担相关专业课的教学,来自企业的讲师将企业丰富的工程案例、工程经验与学生分享,大大提高授课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毕业走上真实的工作岗位提供实践帮助。

3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成果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以来,专业内涵建设颇有成效,对学生技能证书的获得、专业教师的技术提升、知识保鲜以及社会培训辐射力和影响力的扩大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本专业现每年招生稳定,为广大中小通信企业输送了大批通信工程施工、通信系统运营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江苏省内主要通信企业高职层次人才的招聘首选,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陈向平.工学结合背景下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27):21-25.

[2]李俊秀,马应魁.基于工学结合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7):47-49.

[3]韩高军.行业划转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大学教学,2010,(2):19-22.

[4]程云燕.以工学结合为导向重构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2009,(3):17-21.

[5]戴裕崴,章建新.项目导向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9,(02):33-37.

[6]徐坚.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教育创新,2010,(11):241-242.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