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背景下的新型师生互动探究

2015-07-21 02:50胡蕾
关键词:学习者师生课堂

胡蕾

2013年被众多媒体称为“中国在线教育元年”,不管是异军突起的“慕课”,还是传统远程教育的不断转型,都给中国教育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新的生机。随着在线教育的迅猛发展,这一背景下的师生互动也正经历着一种“蜕变”。

一、突破时空限制的师生互动

在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制中,师生处在同一物理空间,师生间的互动大多是面对面互动,师生之间直接通过语言、动作、手势、眼神等传递和反馈信息,以实现言语类和非言语类的信息交流。而在线教育作为远程教育,是一种非面对面的教育。诚然,在非面对面的教育场域中,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师生互动表现出网络交互的间接性与滞后性、交互话题的离散性等特点[1]24-25,这些都是在线教育中师生互动不可避免的“短板”。然而,在线教育师生互动突破了时空限制的灵活性特点,在当今学习化社会的构建中大有“用武之地”。

(一)师生互动无处不在

网络化时代,异地互动在所难免。首先,人口流动性的增强让人们对各种可移动的、更便捷的教育资源异常青睐。随着移动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用户越来越多,无线网络覆盖面积越来越广,上网速度越来越快,各大互联网企业也都在不断培养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娱乐、消费、社交、阅读等习惯,在线教育的移动化也是大势所趋。事实上,大多数在线教育产品都已经拥有或者正在研发平板电脑和手机版本,甚至有些产品已将主要精力放在移动终端上。[2]其次,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尤其是成人教育的发展,更加需要一个开放灵活的教育场所,利用在线教育的便利条件,让忙碌的成年人花费较少的成本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来,不仅利于调动全民学习的积极性,也利于学习型社会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此外,一些具有特殊需要的受教育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幼儿等,对他们而言,“如何更加便捷地参与课程学习和师生互动”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线教育的异地互动使得他们足不出户就能轻松获得想要的教育资源。在线教育为各个年龄段、有各种教育需求的学习者提供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这里的师生互动并不是发生在严肃刻板的教室,而更有可能是学习者自己家温馨的书房中、柔软的沙发上,众多学习者不必大费周章地集中在一个单一的地点,不管你是在学校、在家里,还是在外地,甚至远在异国他乡,都可以通过在线教育的平台学习课程、参与互动。

(二)利用碎片化时间参与互动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的时间碎片化现象凸显。在线教育的师生互动并不需要教师和学习者付出45分钟,甚至更长的“整块时间”,而且是实时同步地付出时间参与互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除书面作业交流外,课内授课、课外交流等师生互动基本上是实时的同步互动。而在线教育则给异步互动带来了更大的空间,教师可以在某一个恰当的碎片时间发布一则课程信息,而学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时间范围内接收信息都是具有可行性和被允许的;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灵光一闪的瞬间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而教师不必立即作出回应,因为也许在思索过后,在一个没有同步互动紧迫性的情况下,更容易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此外,师生异步互动以文字为主,没有同步互动的紧迫感,互动参与者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有利于知识的创新与建构。[3]

在线教育突破了师生“面对面互动”的空间限制,也突破了“立即回应”的时间限制,教和学的时间和空间都可以分离。这种灵活多样的交流互动形式无疑更加顺应当了今“终身教育”的趋势。著名的远程教育研究专家德斯蒙德·基更(Desmond Keegan)曾提出远程培训的教学特性和系统特性。其一,教学特性,远程培训有快速的反馈,它具有流动性,可以在许多地方开展远程培训,是进行终身学习的首选途径,是利用万维网进行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其二,系统特性,远程培训具有规模效益,比其他培训方式更便宜。由于远程培训在培训中使用各种技术和媒体,与传统培训方式相比有着很大的变化。远程培训同时成为人们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促使其成为了一种职业。[4]

二、走向平等民主的师生互动

在线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具有弱控制性的特点[1]24,在线学习活动中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的,网络在承担信息传输的同时,还担当了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网络交互的间接性和交互性等特点给师生互动带来了不小的难题,但也为师生的平等互动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师生平等

传统课堂,物理位置的设定以及教师权威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带着一种“仰望”的姿态“接受”知识。有学者指出,教师在课堂中所扮演的主要是“课堂控制者”与“知识传递者”的角色。[5]349-350而对于课堂中的学生角色,很多学者认为,学生是“受抑性角色”,认为由于制度、班级人数及权力等原因,学生在课堂中的结构地位不高,总要受到各种各样的压抑,其扮演的课堂角色多为遵从者、取悦者和忍受者。此外,持“适应角色论”的学者在承认学生课堂角色有受压抑一面的同时,强调了其反抗的一面,认为学生在课堂中并非一味地遵从、取悦与忍受,而是经常地不参与、阻碍或与教师交涉,即扮演旁观者、诘难者及谈判者的角色。[5]352由此可见,传统教室是教师的“主场”,课堂是由教师(成人)主宰的世界,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孤独的个体”。[5]343

在线教育的开放场域里,学生心理上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表达。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提问的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正是由于在线教育的间接性特点,教师语义和情感的表达缺少了“在场”的优势,无法准确及时地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因而教师对自己的“讲授”能力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缺少足够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促使学生给出更多的反馈,需要学生及时地对疑难点进行提问。其二,网络互动的匿名性使学生表达的压力弱化。传统课堂师生互动的方式主要为教师主动发起的“讲授”和“提问”,学生进行提问的机会较少,而提问所要承受的压力又比较大。在线教育中的在线留言、QQ聊天等简单便捷的互动方式,能够大大减少学习者的心理负担。尤其是互动的匿名性特点,为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观点提供了一个没有压迫感的环境。其三,师生互动由“非对称性相倚”向“彼此相倚”转变。传统课堂中教师的权威性角色与学生的“受抑性角色”的差别决定了二者之间的互动是非对称的,越俎代庖式的互动时常发生,教师往往以自己的主观猜测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而在线教育更多呈现的是可视化的反馈,而不是教师的主观臆断,师生互动更加明晰。endprint

在线教育课堂里,学生在空间上看似更加“孤单”,但这不同于传统课堂上“貌合神离”式的孤单,而仅仅是空间上的孤单。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这种新型的课堂中,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方式更加平等,学生的主体性能得到更多的体现。

(二)生生平等

传统课堂中,因距离而形成的教室座位的优劣带来了教育过程的不平等——互动的偏爱。“前排—中间效应”是课堂空间研究中获得多数学者认同的结论,即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更高,学习成绩更好,更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对班级的态度也更为积极。

由于师生互动程度的不同,教室座位被分为三六九等,家长和学生为求“黄金座位”百般努力,班主任为座位的调整伤透脑筋,而在在线教育的远程教学中,这些烦恼将不再困扰教师、学生和家长。这种课堂就好像一个简单的通信网络,教师就是一颗“传播知识、解答疑惑”的卫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信号接收器,都是和教师那端平等相联的小小终端。只要你有一台电脑,就能在这个新型的课堂上取得一个“座位”,这些“座位”是没有前排后排之分的,这些“座位”是无须考虑同桌学习好坏的,这些“座位”也是和家庭经济水平毫无关联的。这是一个看不见的课堂,却是一个平等的课堂。

三、更加高效真实的师生互动

有研究者将网络时代的未来课堂称为“高互动的学习空间”。在这一学习空间中,教与学的过程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空间各主体的特性和效用,具有丰富、多元的互动形式,具备良好的互动效果。[6]7的确,网络时代的师生互动在互动主体和互动形式上都有了许多新的特点。

(一)互动主体

根据交往的教育过程观强调,我们不应把教育过程看成“主体—客体”的对象化模式,而应看成“主—客—主”的交往实践模式。其中,教师和学生自身都是作为主客体的统一而出现的。[7]38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通常是作为单一的“主体”或“客体”存在的,教育过程是一种对象化的模式,而且往往学生被视为被动接受的“客体”,由此衍生出了师生互动中的地位不平等以及由此导致的互动效果不佳。高互动性的在线教育课堂,互动形式除了人际互动外,还包括人与技术的互动、人与资源的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技术与技术的互动、技术与资源的互动、环境与资源的互动、资源与资源的互动等。[6]8在这种复杂的交往实践模式中,教师既是认识学生和教育中介的“主体”,也是学生要去认识的“客体”。同样的道理,学生也具有主客体统一的角色。此外,技术、资源和环境是互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客体”,教师和学生在“主体”与“客体”的角色中不断变换,在改造共同客体的过程中形成了广泛的主体间关系。正是在这种交往实践中和高互动中,学生完成了自我建构。这种师生互动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它具有了更深刻的教育意义,因而是更加高效的;不同于传统课堂上的、“假相倚”式的、忽视学生主体性的互动,在线教育因此也是更加真实的。

(二)互动形式

不同年龄、性别、个性的学习者,对教育活动中的互动形式有着多元的需求,而传统课堂的互动形式比较单一,以教师讲授和提问为主要形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丰富需求。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的互动形式日趋多样:同步互动与异步互动,视频互动、语音互动与文字互动,师师互动、师群互动、个个互动、个群互动与群群互动,人际互动、人与技术的互动、人与资源的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技术与技术的互动、技术与资源的互动、环境与资源的互动、资源与资源的互动等。丰富多元的互动形式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不同的互动形式中学习者的收获也是不同的。而且,学习者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随时改变学习策略,选择不同的互动形式。

在线教育互动形式更加丰富多元的同时,也变得更人性化和个性化了。相比传统教育,在线教育中教师更容易通过大数据记录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轨迹,全面跟踪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制定出更符合学生的学习方案。这种因材施教的师生互动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让学生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未来课堂是一个泛在的学习空间,可以借助于相应的技术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未来课堂具有境脉感知(Context Aware)的特性,可以自动感知学习者的位置、所处的环境信息、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学习者与环境或他人的交互情况等信息,并经过分析处理形成对学习者行为和需求的理解,据此来提供最高效能的使用环境。未来课堂允许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的”学习环境中,以最适合自己的自然方式获得学习资源,如基于情境感知的资源检索引擎根据学习者周围的情境信息,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提供使用者合适的信息。[6]12这种高度个性化的互动环境对于学习者而言无疑是一种享受。

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在线教育在克服某些“先天不足”的基础上,将营造出一个更加高效真实的师生互动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师生互动中的学生将发挥更多的主体性作用,学习过程也将更加具有教育意义;随着互动方式的不断丰富和个性化,学习者的动机、意图能够迅速被感知,互动也将更加真实有效。

四、结语

叶澜教授认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7]36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师生互动的变革对教育意义影响深远。在线教育背景下师生互动的变革是技术革新带给教育的华丽蜕变。它不仅指向未来,也为我们的未来教育搭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同时,在线教育中的新型师生互动也为我们反观传统课堂的师生互动提供了一个新的模板,是一种激励变革的力量。诚然,在线教育目前还面临着很多技术上的难题,教育实践中传统课堂模式依然占据着主要地位,但网络化时代的趋势呼唤着在线教育有更多的作为。这不是一种虚无缥缈、异想天开的互动,而是一种在相互尊重原则下的新型、充满活力的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 衷克定.在线学习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管佳,李奇涛.中国在线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经验借鉴[J].中国电化教育,2014(8):64.

[3] 吴安艳,熊才平,黄勃.网络通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3):62.

[4] 穆肃,丁新.德斯蒙德·基更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8):40.

[5]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6] 陈卫东,叶新东,秦嘉悦,张际平.未来课堂——高互动学习空间[J].中国电化教育,2011(8).

[7] 冯建军.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者师生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美在课堂花开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