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做教育,给孩子一辈子有用的东西

2015-07-27 11:02李建国
人民教育 2015年21期
关键词:德育活动学校

李建国

我們学校是一所有着百余年校史的省级实验小学,虽几易校址校名,但一脉相承的是“用爱做教育,以美塑新人,给孩子一辈子有用的东西”的学校文化特质。冰心先生1984年为我校《小号手报》亲笔题写了报名,并多次写信勉励我校师生办好此报,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校门口汉白玉的冰心塑像下面,镌刻着她的至理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句话成了我们的信仰和动力源。

德育,成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工作已经上升为政府意志、国家战略。这要求我们从内心认识到教育与德育须臾不可分离的本质,真正发自内心地去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立德树人的重任。

真正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教人追求真理的教育,是关注生命成长、提升生命质量、为每个鲜活的生命奠基的教育。那么,真正的德育就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不用刻意提升,也不用专门创新,不能一天一个花样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更不是为了上级验收而彰显的所谓“特色”,不是为扩大学校影响而打造的所谓“品牌”,而是为了师生的发展、为了学校本身。

我们把德育看作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努力让师生共同生活在一种充满道德意义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彼此学习,情不自禁地互相感染:像翠竹一样拔节,像香樟一样芬芳,像阳光一样无处不在,像呼吸一样自然。

我们注重德育的方法、细节和过程设计。一是发挥德育名师工作室的服务、咨询、指导、评价、研究、聚敛与辐射的功能,做好班主任“蓝青工程”,不让一个班级落伍,各班主任要联系生活、联系家庭,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人和事,开展“我向冰心奶奶说进步”等主题讲故事活动。二是举行班主任基本功实务比赛和优秀班队会“微课堂”评比,扎实提升班主任的本领。三是开展班主任队伍建设,瞄准“安全护导、质量提升、特长发展”等重点,强化优良班风、学风建设,着力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四是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通过“家庭理财我能行”实践活动、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学校活动,做好德育工作,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我们倡导体验式德育。学校一以贯之地结合“红十字博爱教育”“小号手自主教育”“道德银行”等主题活动,将“爱、礼、善、勤、责、信”六字美德教育作为班队会的主题,从孩子的体验入手,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冰心塑像迁驻三香园为契机,提升礼仪教育、人格教育品位。在家务劳技训练上,开展“今天我当家”“我是妈妈的小帮手”等家庭系列实践教育活动项目。利用晨会、班队会、品德课、小号手之声、升旗仪式、校园网站、《小号手报》等宣传阵地,营造和谐氛围,选好活动载体,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文化活动向家庭延伸,着力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

阅读已成为师生精神成长的一种需求。与空洞说教相比,阅读可以有效增进学生自我思辨能力的形成,在书香世界中浸染学生一生有用的学习生活方式,为孩子的童年打下浓重的文化底色。学校在广为征集专家、教师、家长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小号手阅读行动计划”,充实学校图书馆藏书量。每日下午第二节课后,学生可按照年级顺序自由借阅图书,并在学校各个楼层布置了开放式图书架供学生课间阅读。学校致力于营造“书香校园”的阅读氛围,以“1+1”师生读书会为抓手,深入推进“沐浴书香,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双语阅读活动。在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孩子与书籍更加亲近,成为朋友,校园阅读成为潮流、成为常态、成为自觉、成为生活。

师生一起研究“玩的学问”。我们积极践行对学生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眼睛、嘴巴、双手、空间和时间。少先队大队部通过“小能人”劳动实践节开辟种植园、“小号手”自主管理、自主晨会班会、教室外墙自主设计、《小号手报》记者日记本展览、端午包粽子等活动,着力提升学校“软文化”。我们举办学生“十岁成长礼”,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低碳、和谐、书香味浓郁的活动,处处彰显“小爱”,以“小爱”的力量播种“大爱”的种子。二小学生的言谈举止中流露着“懂礼貌、显文雅、有特长、善学习、乐健体、善自主”的文化气质。

为教师的精神成长储蓄、增值

以文化的力量发展生命、幸福每一个师生,是我们的教育梦想。这种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学校文化之魂,也是流淌于每一位教师血液之中的文化印记——爱。

给每个“这一个”充足的发展空间。我经常在思考:校园和家园契合点在哪儿?那就是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都幸福。什么是教师的幸福?工作愉快,身心健康,是最大的幸福。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来自那份内心深处的、原始的爱。

我们努力让每一位教师真切地感受到在学校的存在有价值,每个生命个体都是独特的“这一个”,以“一个也不能少,离开任何人都不行”的胸怀兼容并蓄,给每个“这一个”充足的发展空间,增强生命成长的力量与自信,奉献事业的激情与豪迈。

这种源自人格尊重的文化推动教师主动将“涵养大气、享受幸福”的文化主张作为内在要求,把“给孩子一辈子有用的东西”的文化理念自觉融入教育人生的每一天和每一件事,“手不释卷、爱好阅读”渐成生活习惯和人生行走的方式。

教师是文化人,就应该以文化的姿态做教育,以博爱的胸襟陶冶生命。学校的精神坐标、文化标志——冰心塑像,从百年老校区迁入新址,坐落在校门口三香园里,日日笑迎我们、沐浴我们、感染我们。这位世纪老人的至理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时时提醒我们以爱孵爱,以爱育爱,用爱做教育,以美塑新人。只有热爱,教师职业才会变成教育事业。

美丽相约,幸福成长。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想的愿景和希冀,只有广大教职工同心同德方可实现。“相约星期六”点燃起教师的共同愿景之灯,用喜闻乐见的活动样式让大家自觉自愿地投身到每周六的“相约”之中,展现自己的教学收获、人生心得体悟。我们赋予“相约星期六”以文化的力量,主张以文化浸润教师的心灵,以文化提升教育的品位。美丽相约,幸福成长,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属于自己的教育梦想。

校本研修平台的内容与形式在不断革新,讲家庭、班级、年级部以及备课组、学科组里面的充满亲情的“爱”的故事,交流“爱”的方法技巧,进行学科组、工作室群辩沙龙会,邀请教师亲属、学生家长登上二小讲坛倾情交流。

在追求优质高效工作的同时,我们不断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广大教职工自主参加各项活动,走出办公室,走向田径场、篮球场,走进健身房、乒乓球俱乐部,尽情享受家园生活的诗意和快乐。

学校给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我们的教师精神是“不求轰轰烈烈,不图安安逸逸,不甘平平庸庸,不弃兢兢业业!”对教师来说,读书不仅是一种精神扶持,还是一种专业成长,是提高播种爱的能力的重要途径。“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先”,读书对于教师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倡导教师之间“比读书、比学问、比精神、比境界、比未来”。当教师把博览群书、钻研学问与研究实践、深入探索结合起来时,就能获得真体验、真情感、真学问、真涵养、真品格,成就思想的力量、创造的力量、品格的力量,产生神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教师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自己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角色之中,才能走进儿童,以儿童的视界观察、研究、帮助儿童,和儿童携手,一起成长。

建构起一种高尚的校园生活

教师的幸福来自学生的成长。如果在我们的教育影响下,学生有所进步,道德得以完善,思想日趋成熟,知识得到增长,特长有所发展,个性得到张扬,爱心得以培育,在经过6年耳濡目染之后带着二小的文化烙印离开,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自觉担负社会责任,有所作为,那将是我们教师满满的幸福。所有这些美好的愿景,离不开学校的内涵提升。

我们不断提升学校课程文化发展的“质”和“量”,培育特色课程,以多彩的课程润泽师生生命,以“文学院”“科技院”“音乐院”“健体院”“书画院”为载体,引领孩子热爱科学,用创造的心智追求成功;走向大自然,用明亮的眼睛欣赏赤橙黄绿;走近艺术,用纯真的心灵感悟浓墨重彩,用多彩的音符演绎心中的梦想。我们积极实施体艺“2+1”工程,大力推进阳光体育活动,锻造阳光学子,聚合家长和社会外力,拓展特色外延,提升特色内涵。

我们倡导的课堂是一个多元思想相互激荡的文化思想领地。在这样的课堂里,既有知识的学习,又有弹性发展空间;既有人文素养的书香浸润,又有开拓创新的实践引领。

为此,学校逐步形成了“1+8”名师共同体,每学期初各领衔人组织骨干成员、教研组长结合工作室主研课题推出每月教研活动主题,公开课、教研沙龙都围绕月主题进行。每个“名师工作室”本学期里开展一至两次有影响的活动,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每学期都需亲自执教示范课或做一次微型讲座,活动开放现场,彰显名師效应,引领团队进步。名师团队成员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实行师徒捆绑结对考核,以亲人般的关怀助推青年教师成长、落伍教师进步,整体提升团队核心竞争力。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重点关注常态下的边缘课型,在薄弱环节上显功力,在大家为难处作引领;青年教师的汇报课重点关注不同课型的操作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教改新锐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重点聚焦“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效益是否最大化,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质量,让学生畅享自由的呼吸。

猜你喜欢
德育活动学校
“活动随手拍”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学校推介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