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思考——以河口县为例

2015-08-13 09:37杜一玉
当代经济 2015年32期
关键词:文化站村民农村

○杜一玉 张 仙 彭 云

(1、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01 2、云南农业大学国资处 云南 昆明 650201)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明确了文化强国的目标,不仅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要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为2015—2020年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指导标准。为此,国家采取了许多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措施,如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将全部实现向公众免费开放,中央已将“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经费列入制度性预算当中。可见,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视。因此,研究云南河口边境村民公共文化的建设现状,对于推进边境公共文化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一、河口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文化建设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大,据文化部近日公布的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文化事业费达583亿元,相当于全国人均费用超过42元。随着投入的增长,河口县公共文化建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1、图书馆(室)与文化馆(站)

2012年起我们国家的图书馆个数逐年上升。河口县现有图书馆和文化馆各一个,由于涉及搬迁和暂并的问题,造成改造时期内群众无法获取和阅读的问题。

在文化站建设方面,目前河口县共有四乡两镇,到2015年全部拥有所属的文化站。但相比全国,这些文化站建设却不能达标,部分地区文化站的功能消失。河口县作为“一带一路”的边境口岸,要提升边境民族地区的文化强度,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和完善有待进一步加强。

文化广场建设方面,河口县先后完成10个村级文体广场试点工程项目。广场建设面积为800—1000m2,配套建设标准篮球场1个,简易乒乓球台两张,周边向外开辟适合的缓冲平整地,使广大群众方便看文体活动。

2、信息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

(1)信息共享工程。河口县信息共享工程主要采取设备到站的方式,每个农场配备17台电脑作为信息共享工程的支撑,提供农学科技、群众文化方面的服务内容,部分地区采取数字化技术。但目前四乡两镇暂时还没有足够的配备设施。由于缺乏专门的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和管理,造成部分设备闲置的问题,形成部分信息资源的浪费。

(2)农家书屋。河口县各乡镇共有60个村名小组建有综合文化活动室,在县图书馆及新华书店的帮助下,先后建了30多家农家书屋并投入使用。但是在乡镇一级,从行政村开始,基层的利用率普遍偏低。由于编制和经费的问题,造成岗位混乱,普遍存在干部身兼多职无法分身及流动性大的情况,导致农家书屋利用率较低。

3、电视广播建设现状及电影放映情况

河口县10个乡、镇及农场场部所在地有9个可以收看到有线电视,9个乡、镇及农场场部收听不到中央、省、州县的无线广播信号。98%以上农村农户可以通过“户户通”机顶盒收看到州、县的本地电视节目,农村地区和农场生产队无法收听到无线广播节目。河口县计划每年完成农村电影放映任务320多场,覆盖24个村委会。

4、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现状

河口县现有省级文化保护区2个,州级传统文化保护区2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乡2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有传统音乐两个,传统工艺2个,传统习俗两个。

二、河口县农村公共文化需求分析

本文以河口县河口镇、南溪镇等边境乡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对村民进行随机的问卷调查。调查完成有效样本共150份,其中男性占27.3%,女性占72.7%;受访者最高学历中专,部分受访者未受过基础教育;农民的比例占82%。

1、读书看报需求分析

在看报方面,调查显示,63.6%的受访者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村民去农家书屋的情况如图1。访谈中发现,读书看报与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直接相关,知识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农民群众的读书看报的习惯。

图1 村民去农家书屋的情况

2、广播电视节目需求情况

所有的受访者家中都拥有电视,72.7%的家庭的主要文化费用支出是电视费用,其次是手机和通讯费用,81.8%的受访者业余时间参加的文娱活动主要是看电视、听广播。

3、电影放映需求情况

受访的村寨平均每年放映电影1—2次,80%以上的群众反映部分放映电影片子过于老旧,不能反映时代的变化,再加上每家每户拥有电视,因此,村民对观看免费电影兴趣不大。

4、公共文化组织形式需求情况

(1)自上而下。集体文化活动形式多样,但多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组织。

(2)自下而上。更多情况下的河口公共文化组织形式多是自发组织。具体集体文化活动组织情况如图2。

图2 集体文化活动组织情况

72.7%的村民认为所在村寨有特色的民间文化活动,81.8%的村民认为所在的村寨有定期地组织集体文化活动,其中有54.54%集体活动由村民自发组织。从调查情况来看,村民特别是少数民族村寨对优秀的传统文化需求较高,积极性相对较高。

三、存在的问题

中越交界地区属于中国的“老少边穷”地区,在这些地区,两国民族语言相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相近,日常交往密切,公共文化建设面临严厉的挑战。

1、基础设施薄弱,且主要由政府提供

河口县因为地理环境、历史、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等导致一些文化基础设施功能不全、文化基础设施老化等原因无法正常开展文化活动。90%以上的山地面积,导致建设难以达到国家的标准。现有的文化设施主要由政府提供,缺乏其他资金来源渠道,公共文化的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供给和需求存在错位现象

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文化活动应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原则,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多是流水线、标准化供给,由政府自上而下的统一供给,满足不了自下而上的需求,因此出现了政府投资配置的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利用率不高和闲置的现象。

3、文化形式单一,质量不高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河口县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传统节日组织的民间艺术活动,活动规模较小,活动的质量不高。公共文化建设满足不了中青年农民的需求,针对农村新生代农民创作的文艺节目在当前都是空白。同时,青年农民进城务工情况普遍存在,长期不在村民也无法参与农村文化活动。由于河口的地理和气候的问题,男女比例极不平衡。因此,当地农民对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还呈现出年龄和性别的差异。

4、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匮乏

(1)机构管理队伍分工不明确。乡镇机构改革之后,对乡镇文化站实行“行政隶属乡镇政府领导,业务上接受主管部门指导”的管理模式。乡镇文化站处于“一方不愿管,一方管不了”的两不管境地。管理队伍作为附带的业余工作来进行文化站的管理,无法凸显文化站的作用和成效。

(2)文化专干素质有待提高。文化专干不专,专业知识贫乏,业务技能下降,严重阻碍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无法根据百姓的需求服务群众,使得组织活动开展困难。

四、对策及建议

1、加大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

河口属国家的一类口岸,作为“桥头堡”建设的领头军,政府要逐步加大对文化建设的力度,逐步完善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继续资金支持以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当前,村寨一级还缺乏公共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开发者和保护者,建议在村一级设立文化干事,并给予相关补贴。

2、加强新媒体建设,用好互联网

在公共文化传播上,河口县借助“月月欢”等很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演出活动;通过户户通、村村通等来传播文化。但随着近年来智能手机在农村的普及和互联网带来冲击,当前的很多公共服务难以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因此,主要有以下建议:第一,推进农村电子阅览室、电子博物馆、电子书的建设;第二,通过互联网,加强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的建设;第三,通过互联网,加强城乡公共文化的共享。

3、深入实际,根据群众的需求提供供给

河口县农村村民从年龄上来分,有老年人、中青年和少年儿童三类。老年人多受教育程度较低,观念较为陈旧,对此应进一步挖掘和梳理传统文化习俗,让其发挥更大作用;中青年在公共文化的建设上多考虑文化建设带来的经济回报,考虑到这一代群体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特点,应不断创新和变革,引领其素质不断提升。对于青少年,应结合学校等公共场所,让其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及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在公共文化的供给上,当前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以至于很多“需求”是外来的或是上级要求所决定的,而农民亟需的生产性和涉及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文化却严重短缺,应采用“自下而上”的模式,挖掘村民公共文化需求,从而更好地推进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4、建立地方指导标准,做好文化发展规划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公共文化建设指导标准,但对于河口的农村来说,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以便让各阶层的农民都能参与到公共文化中来。做好公共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这样才能持续地推进公共文化发展,更好地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团结和繁荣。

5、重视文化软实力,加强边境及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

第一,在均等化的前提下,突出建设重点,特别是向边境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这一方面可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达到“扶贫先扶智”;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边疆文化安全,彰显文化软实力带来的国际比较优势。第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社会力量兴办公共文化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拓展投入来源,使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总量得到显著提升。

[1]杨兆萍:边境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05(3).

猜你喜欢
文化站村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阈下的基层文化站建设分析
新时代基层文化站所如何开展好群众体育文化活动
新时期乡镇文化站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