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口老龄化对泉州市

2015-08-13 09:37陈达端
当代经济 2015年32期
关键词:泉州市泉州人口老龄化

○陈达端

(福建省泉州市老年活动中心

“老龄化”一词源自英语的Aging(Ageina),当前国际上对于老龄化定义通用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到总人口数10%以上,或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到总人口数7%以上,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随着20世纪70年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及人均寿命延长,在上世纪80年代后,泉州市经历了由高出生率(1982年为27.1%)、高人口自然长率(1982年为21.7%),向低出生率(2012年为13.1%)、低人口自然增长率(2012年为7.4%)的转变。人口自然增长率放缓的同时,老年人口比例却不断增大,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影响日益显现。

一、泉州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1、老年人口基本情况

到2012年底,泉州市60岁及以上本地户籍老年人口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9.83%,65岁及以上的占比达到6.28%,这表明此时泉州已站在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临界关口。到2013年底,泉州市60岁以上本地户籍老年人口83.9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约11.85%,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泉州市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年化社会。到2014年末,全市60岁及以上本地户籍人口88.6万人,约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2.37%,人口老龄化比例比上一年又提高0.52个百分点。近三年,泉州市老年人口数每年都增加5万人左右。今后泉州的老年人口规模将继续增加,人口老龄化进程正日益加快。在经历上个世纪60、70年代“婴儿潮”时期后,人群逐步步入老年队伍,预计到2030年,泉州市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70多万。

图1 泉州市老年人口增长趋势

2、高龄老人情况

到2014年底,全市老年人口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12.79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4.4%,比上年同期增加0.49万人。全市共有百岁及以上老人265人,与上一年同期持平。泉州高龄老人相对增多,与全市医疗卫生水平、生活条件变好有一定关系。

3、老年人口居住情况

根据泉州市人口老龄办2014年统计数据,从城乡分布看,农村老年人口64.5万人,占比73%;城镇老年人口占比27%。农村老人占了7成多,但目前农村养老设施远比城镇要落后,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任务更加紧迫。从家庭状况看,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64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2%;空巢家庭老年人数2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5%。总体来看,泉州空巢老人的比例要远低于全省和全国的比例,一方面,泉州人注重亲情,家庭氛围比较浓厚,老人一般都喜欢跟儿女住在一起,子女大多比较孝顺;另一方面,泉州经济较为发达,许多人选择在本地就业,无需到外地打工,为与老人同住提供了条件。

二、人口老龄化对泉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有利机遇

第一,推动老年产业的投入和发展。随着泉州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消费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社会化老年服务提出新的要求,将迎来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首先,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加快老年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养老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积极培育养老服务消费,成为政府“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措施。其次,老龄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加快老龄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目前,国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等政策,泉州市政府也先后出台了《泉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贯彻意见》、《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对老龄事业、老年产业发展做出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的新谋划。最后,城市化进程加快,以青年农民工为主体的大量进城务工人员,为泉州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第二,养老消费将刺激地区经济增长。随着银色老龄市场的兴起和发展,老年人生活质量逐步提高,针对老年人特点的餐饮、服装、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行业,将进一步刺激着社会消费增长。随着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特别是老年公寓等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将带动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

2、面临挑战

第一,人口老龄化加重了社会养老、社会保障的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尤其是高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抚养系数迅速提高,社会用于退休金、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及相应的社会福利事业负担加重。面对日益增进的老龄化进程,泉州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着巨大挑战,无论是从养老机构上还是养老服务上都满足不了需求,迫切要求加快发展各项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事业,补充社会养老的不足。

第二,人口老龄化会降低社会生产效率。劳动力的生产效率随着年龄增大、生理功能退化,会出现降低现象。一般劳动力在45或50岁之后,其劳动效率会以每年1%~2%递减。泉州市45岁以上人口占劳动人口比例已由2005年的18.12%上升到2012年的22.45%,呈现增长趋势。这部分人群增长,对劳动生产效率产生较大影响。

第三,人口老龄化就预示着人口将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人口老龄化导致消费增加、储蓄率下降及社会投资率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加重。银行贷款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居民的储蓄,储蓄率越高,用于投资的钱就多,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反之,则不利于经济增长。当老年人退休之后,经济收入减少,相应的储蓄就会减少,消费结构也随之改变。以日本为例,高储蓄率曾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随着老龄化加速,储蓄率随之降低,从1980年的17.3%降至2003年的7.5%,导致了日本消费市场的变化。再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高,生活自理能力也降低,疾病等需要照顾护理的费用增多,逐步形成一个单纯的消费人群,由此形成“三少一多”的局面,即储蓄少、投资少、税率少、消费增多。

第四,老龄化社会的形成,必然会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降低,从而导致劳动力资源萎缩,劳动力成本提高。泉州市作为东南沿海经济大市,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已开始显现,尤其是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加快开发,导致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加速回流,泉州开始出现劳动力市场萎缩、劳动力成本年年攀升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劳动力市场萎缩等因素也将反过来进一步加快泉州市老龄化进程。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建议

人口老龄化无疑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但可以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充分利用老龄化带来的有利条件,减少和避免不利因素,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第一,完善老年产业发展政策体系。老年人群是“夕阳人群”,但老年产业却是货真价实的“朝阳产业”。不断壮大的老年群体已成为一支重要的消费大军,无论是对食品、饮品、保健品,还是文化娱乐用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消费需求,具有庞大的市场潜力。但老年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其某些领域带有很强的福利性和非营利性,其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非常需要政府的培育和引导。目前《国家中长期老龄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还在编制中,老年产业在国家层面上尚未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规划,更缺乏促进老年产业发展的具体实施政策保障。老年产业政策的不完善、不配套,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

因此,首先,要制定和落实促进老年产业发展规划。根据泉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实际消费需求,确定近期、中期和远期老年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制定发展规划,做好相关要素保障,在老年产业所涉及到的生产、流通、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形成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确保老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完善老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如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比例,建立支持发展专项基金,对社会资本兴办的老年产品生产企业和老年服务机构在用地、用水、用电收费、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完善社会投资引导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二,加快培育老年产品和服务市场。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需求层次的提高,养老服务逐渐走向社会化、多样化,挖掘老年市场大有可为。但总体而言,老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严重滞后于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和老年消费群体的巨大市场需求。一方面,老年产业具有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尽管近年来发展老年产业的呼声很高,但缺乏针对老年群体内部结构、需求层次和经营策略的深入调查和分析,一些有意涉足老年产业的企业不敢贸然进入,处于观望状态。另一方面,从市场需求来看,老年人消费观念较保守,提倡节俭,消费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温饱型消费,造成老年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老年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营销。

因此,要根据泉州经济结构特点和优势,选择重点方向,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扶持企业抢占老年市场先机。比如,可以重点发展老年纺织鞋服用品。据预测,我国老年产业年产值约1万亿元,其中每年仅老年服饰消费潜力至少有2000亿元。泉州纺织鞋服企业众多,纺织鞋服又以运动类鞋服、时尚商务服装为主,产品消费群体主要是青年和儿童,但面对老年市场需求的产品设计研发和销售渠道开发上却很薄弱。可以依托泉州纺织鞋服产业的基础和优势,根据老年人不同的需求研发老年服装、鞋帽及其他功能性产品。又如,可以重点发展老年休闲旅游。目前,老年游客在国内游客当中所占比例已达到30~40%,旅游企业提供的线路产品中,有60~70%是专门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而泉州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遍布各县市区的宗教文化遗存,赋予了泉州打造老年宗教旅游胜地的天然禀赋。可以深入挖掘宗教文化旅游内涵,打造适应老年人需求的文化游、祈福游、养生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带动泉州旅游业发展。再如,根据养老服务需求,可以重点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综合性养老机构。开发各种类型的老年社区和养老机构,不仅可以满足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还可以吸引福建周边地区和一些台港澳地区归侨老年人前来选购入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泉州已建设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404个,基本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但是,泉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刚刚起步,大多依托在社区居委会创办运营,活动场地小、设施缺、服务项目少,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以及居家养老受益覆盖面等,难以适应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实际需求,许多服务机构成了老人聊天、聚会的地方,日间照料室也多处于闲置状态。无论是有效供给不足,还是有效需求不足,都可能会造成供求不匹配。前者直接影响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后者则由于缺乏规模效应,影响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可持续运营。为此,应积极探索市场化服务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专业机构参与建设运营,政府通过提供购买养老服务,支持发展连锁经营,资源整合共享,才能不断丰富、拓展、完善养老服务功能。

第三,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推进传统的“人口红利”向现代的“人力资本红利”转变。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必将导致劳动力稀缺和劳动成本的持续上升,企业为实现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成本的节约,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在产业层面,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也将逐渐失去竞争优势,反过来倒逼传统产业通过机器设备智能化改造及自动化来代替人工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因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应对社保养老负担问题的根本策略。一方面,要抓好劳动力培训和提升,逐步提高产业工人整体职业技能水平,实现传统的“人口红利”向现代的“人力资源红利”转变;另一方面,要尽快改变低成本竞争的产业发展模式,以“泉州制造2025”、“数控一代”、“科技小巨人”为抓手,依靠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乜堪雄、何小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经济对策与产业选择[J].中国人口,2007(1).

猜你喜欢
泉州市泉州人口老龄化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优秀少儿美术作品展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