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五省面板数据

2015-08-13 09:37戴美真
当代经济 2015年32期
关键词:协整经济带基础设施

○戴美真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 青岛 266520)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在人类经济文化交流上扮演着“交通大动脉”重要角色的国际通道,但到21世纪,这条曾经盛极一时的交通大动脉与其他通道相比,却已萧条冷清了许多。沿线城市均位于中国内陆腹地,这些曾在历史上商旅不绝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等宝贵的自然资源,由于交通基础设施长期落后,导致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停滞,曾经辉煌一时的古丝绸之路反而成为制约当代西部地区发展的“瓶颈”,严重困扰着该地区境外贸易的推进,在中国、中亚地区之间形成了一个经济凹陷带。“2007欧亚经济论坛”将打造“新丝绸之路”这条“黄金之路”的计划被提上日程。欧亚国家决定联手投资192亿美元,复兴这条曾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经济大动脉”。在“十二五”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深入分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解决此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40年代以前,国外学者并不将基础设施投资作为一个变量引入经济增长分析,只是将基础设施投资与技术、政治等因素一起归结到技术变量中。20世纪40年代后,Boarnet等率先提出了基础设施投资应作为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引入分析。Aschauer(1987)首次将基础设施投资作为内生变量引入产出模型中,得出了交通等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的结论,开启了整个90年代的基础设施弹性估算热潮。Aschauer(1989)以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对私人部门总产出的影响为研究对象,认为基础设施资本的增加导致了经济的增长,以基础设施对总产出(GDP)的效应为对象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带动了基础设施资本的增加。

国内学者20世纪80年代关于基础设施投资研究偏重介绍和引进国外理论,较早的研究文献是沈越编译的关于苏联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刘伦武(2005)通过研究基础设施投资模型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动态计量模型,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及其东、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在模型中,分析了基础设施投资GDP的弹性系数,其弹性越大,推动效率越高,得出基础设施投资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的作用,能够极大地刺激GDP的增长。张学良(2007)通过对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揭示了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交通先行在中部崛起中起的作用。钱晓英等(2007)运用协整检验对我国1980—2005年物流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度经济数据进行了分析,指出三者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二、实证分析

1、变量定义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和方法,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的价值形态。以GDP为被解释变量。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对于交通运输业的统计指标的定义,本文选取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基础设施投资额。以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额为解释变量,用TR表示。

2、模型构建

由于大多数经济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如果直接将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当作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分析,则可能带来不良的后果,如伪回归问题,在利用时间序列分析问题的时候,首先需要检验时间序列是否平稳,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单位根检验。然后分析经济增长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当且仅当多个非平稳变量之间具有协整性时,由这些变量建立的回归模型才有意义,具有协整关系的非平稳变量可以用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由于误差修正模型把长期关系和短期动态特征结合在一个模型中,因此既可以克服传统计量模型忽视伪回归的问题,又可以建立差分模型忽视水平变量信息的弱点。

本文中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1986—2013年的数据,且已经折算为1985年不变价计算的实际值,从而剔除了价格变动波动的影响。为了消除异方差性,对GDP、TR分别进行了对数转换。

3、单位根检验——ADF检验

从表1中可看出:GDP、TR的ADF值均大于1%水平下的临界值,接受原假设,即说明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经过一阶差分后,ADF统计量均小于1%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即拒绝了原假设,说明时间序列是平稳的。也就是说,GDP、TR是一阶单整序列,可用于协整检验。

表1 时间序列的ADF检验结果

4、协整检验

为了证明非平稳变量之间是否蕴含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需要进行协整检验。本部分采取E-G两步法对LNGDP和LNTR进行协整检验。

(1)首先运用最小二乘法对LNGDP和LNTR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下方程:

拟合优度分析。根据可决系数R^2可以看出,该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度很高,即很好地将所有数据拟合在一条直线上。

显著性检验。从回归结果可知,在显著性水平位5%的情况下,T值显著大与临界值,故拒绝原假设,系数显著不为零。

自相关检验。本文采用DW 检验法,通过查表可知,当n=28,k=1时,dL=1.328,Du=1.476,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该模型不存在自相关。

(2)残差序列平稳性检验

从表2的检验结果可看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ADF值小于临界值,从而拒绝原假设,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说明GDP、TR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

表2 残差序列平稳性检验估计结果

5、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检验中的方程反映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而长期均衡是由短期波动的不断调整来实现的,长期均衡的协整方程将短期的非均衡状态拉回均衡状态。这种长短期的调整力度可由误差修正模型来反映,为此将长期均衡模型所产生的残差序列作为解释变量引入,得出的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上述估计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不仅取决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变化,而且还取决于上一期国内生产总值对均衡水平的偏离,误差项ξt-1估计的系数0.0421体现了对偏离的修正,上一期偏离越远,本期修正的量就越大,即系统存在误差修正机制。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五省为样本,分析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从推动系数看,西部五省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推动作用是显著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观背景下,有必要加大对西部省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基于以上结论,并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省区的实际情况,对该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构建一种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机制。坐落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部几个省区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民间投资并不活跃,因此单纯的市场行为并不能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而过多地依赖国家资金投入,又容易造成效率低下等问题,不利于长远发展。因此可以采用特殊政策吸引国内外开发主体联合投资和合作经营,同时利用BOT等形式吸引外资或者东部发达地区的民间资本。

第二,陆空并进,科学规划,构建持久高效的综合性交通网络体系。根据本文的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长期递增的,但是在投资的初期并不显著,因此,铁路、公路、地下管道以及空中通道的布局,还有交通枢纽城市的选择都需要从长远考虑,另外西北地区地处特殊的生态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尽可能采用低能耗、高技术的绿色交通工具。

[1]张学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比较分析[J].财经研究,2007(8).

猜你喜欢
协整经济带基础设施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