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改革且行且思索——新课改下古诗文教学的一点探讨

2015-08-15 00:53西安高级中学张会缘
学苑教育 2015年21期
关键词:古诗文自学课文

西安高级中学 张会缘

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迷人的魅力。他承载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源泉,是连接中华民族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并对学生背诵优秀古诗文的数量、篇目都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详细要求,显示了新课改对古诗文教学的高度重视。

在教改实践中,我们认真分析研究古诗文教学的情况,不难发现现有的教学存在不足:

一、现行的“以讲为主”的高中古诗文教学——应该承认,“以讲为主”是当前高中古诗文教学的主要模式——弊端很多。它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违背教学规律;它急功近利,只以高考和应试为目标;它否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极大地影响学生自学能力与探索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它脱离社会对学生素质的实际需要,使学生除了应试能力所得寥寥。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变“教读”为“讲读”。“教读”与“讲读”一字之差,否定了教师“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在于“教学生会读”(这是教师在课堂上“辅导”功能的重要方面),而不能以教师过多的“讲”挤占学生的“读”。高中古诗文教学主要采取学生自学、讨论,教师辅导式教法。这种方式对学生来讲,意义是深远的。学生自学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直接接触课文并利用课内外相关资料克服困难,逐步熟悉课文、理解和掌握课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思维品质都会得到切实的训练并潜滋暗长。讨论,是自学过程中的要素。自学中不懂而且课内外资料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自然要问懂的同学,问比自己强的同学,乃至问老师;老师还可以就重点问题或较多同学自学中碰到的问题组织同学们进行集中而充分的讨论。讨论,就要发表意见,就要阐述观点和依据,有不同意见甚至还要通过争论来辨明正误。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更为活跃,不仅会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而且会使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交流中得到提高。辅导,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根据学生自学、讨论的情况和需要进行的辅导,是为了把学生的自学和讨论引向深入和提到高级的程度,从而使学生在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和思维品质得到更充分的锻炼。

二、当前中学的古诗文教学淡化了对学生古文功底的基础作用,弱化了语文学科的人文功能。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古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学生立人处世的根基;书写着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感,民族情感的滋养,是学生成长的不竭动力;阐述了精辟深刻的哲理,为学生的成长指引着正确的航向;同时,还高扬着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这是我们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学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新课改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创新性的提法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把古诗文教学摆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在课程目标、教材编排、课文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紧紧围绕学生的人文培养,下大力气进行全面调整,找回打开传统文化宝库的“金钥匙”。

三、教师热衷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展示,用“看”取代了“读”与“背”。

古诗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机械记忆力强的特点,强调熟读和背诵。好处是,首先让学生记住课文全部,利于积淀感悟、学以致用;其次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再次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师范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要素。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在短时间内落实字词的读音,还能在句读的处理中初步梳理课文内容。通过声音的轻重、停顿,语气的舒缓、抑扬,甚至情态、动作的变化,充分表现作品的艺术魅力,能把学生带入作品所营造的境界之中,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震荡,与作家跨越时空进行情感交流。用教师的有情的范读带动学生有思自读,最终完成学生有悟的背诵。

我们所强调的“背诵”,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伴之以理解、领悟、吸纳的一个过程,而绝不是“死记硬背”或“背滑句”。这正如新编试验教材中所指出的:“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以学习文言词语为例,通过背诵,整篇文章记熟了,其中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也就都记住了;记得越多,越能触类旁通。还应该指出,古诗文名篇多是文质兼美的传世佳作,前人学习的实践证明,除了在理解基础上的牢固背诵,是很难从其中学到什么东西的。这就要求在古诗文教学中,一定要把背诵放在首要位置。背诵对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有很大帮助。不仅课本上的古诗文要全部背诵,而且课外还要组织学生大量背诵优秀诗文,这样持之以恒,就能形成良好的语文根基,让学生一生受益无穷。但是,重视熟读与背诵,绝不意味着要放弃理解。尤其是在诗词教学中,绝不能单纯走文字训练、诠释词语之路,而应根据古诗词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提升到用心灵去触摸诗词的意象,用顿悟去感受诗词的意境,用联想去创造新形象的境界,从而实现和诗人的心灵沟通,获得美的享受,提升境界滋养心灵。

我们的古文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并能从中得到滋养。这其中包括情感体验,也包括语言学习。要想这两点很好地合二为一,我们必须做到方法与审美的有机结合、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课标中的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猜你喜欢
古诗文自学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背课文的小偷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