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5-09-10 07:22谢身
考试周刊 2015年93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数学教学

谢身

摘 要: 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题是创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所面临的任务就是创新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教师要敢于创新

数学教师首先要正确理解什么是高中生的数学创新意识,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高中生来说,能观察一些数学现象进而产生好奇心,并且能发现一些问题,又能提出一些问题,同时还能对自己产生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调动自己的能力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研究和探索.并能把未知的问题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这就是对于高中生来说的创新意识.数学教师只有真正了解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想法,才能在教学的时候更多地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课堂是学生思维的体现,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勇于创新,并且要敢于創新,只有教师真正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数学创新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一节课的问题情景引入必须经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的设计也对整节课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途径.教师可以在兼顾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同时,对情境引入进行创新设计.

1.贴近生活举例,培养创新意识.

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第一课时中,可以这样设计:已知父子共同拉一辆小车,假设都是1个单位的力,儿子拉绳子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角,爸爸拉绳子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角,请问这两个拉力所夹角的余弦值是多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始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学生在物理中学过力是矢量,而数学中有方向的量只有向量,学生很容易想到数学中的向量,并根据掌握的向量知识而选择用向量的坐标求解,于是学生很自然地就构造出了两个向量:

■=(cos45°,sin45°),■=(cos30°,sin30°),从而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两个公式有:

cos15°=cos(45°-30°)=■=■·■ (1)

又■·■=cos45°cos30°+sin45°sin30° (2)

这个例子贴近生活实际,是学生童年时期比较常见的场景.由此而引发的数学问题,学生比较容易产生兴趣,也引发了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和整合,这就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这时再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如何证明这个结论.这个例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课堂上动手动脑,培养创新意识.

在《指数函数》第一课时中,书中是细胞分裂的例子,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我尝试用折纸的例子,首先提前通知学生准备一张16K纸,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对折,鼓励他们试试看最多可以折几次,正常的16K纸有1mm的厚度,差不多折8次就无法进行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会积极思考并能得出结论:一张纸对折的次数是一个变数,并不是定值,它取决于纸张的厚度和折叠时产生的损失.若不计纸张的损失折100次会怎样呢?学生会思考并计算折100次纸张的厚度将会超过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甚至是更夸张的数字.这样学生对指数函数有了初步认识.有些课的课堂设计适合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索,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动动手、轻轻松松学习的条件.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一题多变,培养创新意识.

通过一题多变向学生展示向量的数量积的一些求模和坐标的运算知识,学生将深刻体会向量的相关知识,并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总结.例题采用题组练习、变题训练的形式层层推进,既可以加深学生知识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重大课题,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能积极改变自身原本的教学观念,抓住课堂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数学教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