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

2015-09-10 07:22陈琇琚
考试周刊 2015年83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问题情境数学教学

陈琇琚

摘 要: 数学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以学生的兴趣点,以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以新旧知识间的冲突,以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全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创设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数学源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解决过程是学生思维的动态发展过程,数学教学的目标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使学生思维得到不断发展的过程。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通过旧知识探索新知识,也可以让学生从低级思维阶段进入到高级思维阶段,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问题化,利用问题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和探索,使学生产生连续的思维活动和求知行为。

一、以学生的兴趣点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兴趣是一切主动学习的基础,没有兴趣的学习只能是被动的、枯燥无味的。因此,数学问题设置要以学生的兴趣点为依据,比如体育竞赛、社会热点问题、现代科技等。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运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将数学运用于实际生活的习惯。

比如,利用学生喜爱篮球比赛的实际,在学习概率时出示以下表格: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主教练,你认为谁去主罚比较好呢?

这一问题切准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立即进行对数据进行思考,并投入计算,很自然地引入“概率”的概念。

二、以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劳动及科学研究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数学应用具有普遍性。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学渗入各行各业,并且物化到各种先进设备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数学应用广泛性的认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基础。利用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可以拓宽数学的运用范围,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学“正比例函数图像”时,设置如下问题情境:有一组同学利用“伏安法”测定某一未知电阻值,测得如下数据:

提出如下问题:

(1)利用描点法作出U-I图像;

(2)利用图像能不能求出未知电阻R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这样通过数学与物理之间的交叉联系的情景设置,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仅是数学在物理中的运用,其实,数学在化学、生物学、地理学、政治学各学科之间都可以找到适合的交叉点,这些都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料。

三、以新旧知识间的冲突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过程。因此,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引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逐步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探求中完善知识体系,提高思维层次,使学生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和进步。

比如,在教授“正弦和余弦”概念时,首先根据旧知识设计问题:在Rt△ABC中,已知斜边c和一直角边a,怎样求另一直角边b?学生很自然想到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然后,又设计如下问题:在Rt△ABC中,已知∠A和斜边AB,怎样求∠A的对边BC?这个问题显然不能用勾股定理解决,于是学生对新问题提出两点疑问:①已知一个角和一个边也能解三角形吗?②如果能,那么如何解决呢?学生对用“角”解三角形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正弦和余弦”概念的引入水到渠成,教学效果良好。

四、以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寻找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为载体,从而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为学生创设更广阔的数学学习空间,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体验到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成就感,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在生活中探究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真正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比如,在教授“设计轴对称图形”后,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我们学校打算在教学楼前建造一个漂亮的轴对称花坛,现进行图案设计招标。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你们小组的设计图案交上来。学生立即分组讨论,设计画图。十分钟后各小组派一位学生将本组的设计图张贴到黑板上,同时汇报各自小组的设计意图,进行相互交流、评价设计图,课堂教学气氛热烈,探究热情高涨,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精心设计各种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思维功能,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问题情境数学教学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