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2015-09-10 17:17牛秀芳
考试周刊 2015年35期
关键词:教学探讨生活实际数学课堂

牛秀芳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 数学课堂 生活实际 教学探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灵活应用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既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并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

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然而,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遥远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围绕“今天我当家”这样一个主题,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事情,结合钱、时间、如何安排等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方程应用题,如要如何统筹安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同的菜……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二、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加强其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如:在教学了《年、月、日》后,可以出这样一道思考题:爸爸去外地出差了,王玲在家一天天的数日子,等着他快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王玲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的。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题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是这样导入的:教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上有圆?”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圆桌的桌面是圆的,一元钱硬币的面是圆的,光盘是圆的,汽车的轮胎是圆的……教师又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和椭圆形的?”学生回答:“做成正方形和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不平稳。”“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教师的追问令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做出科学、准确的回答。教师就此引入新课:“今天硏究了圆的特征,同学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急切心情进入了新课学习。这样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这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都十分重要。

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在课堂上和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次理解的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教师不仅要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总之,教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对策.

猜你喜欢
教学探讨生活实际数学课堂
初中历史课进行趣味教学的探讨
基于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探讨
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深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