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基础教育信息化经验总结及对我国建议

2015-09-25 23:57曹素红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9期
关键词:信息资源基础教育素质教育

【摘要】本文系统梳理了美、英、日等主要发达国家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政策经验,从政策引导、硬件建设、信息化教学教育等方面做了归纳,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建议:我国应该从政府层面引导构建开放式的基础教育资源,基于“云技术”,构建 “互联网+”信息化基础教育体系,以及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深度进行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研究。

【关键词】基础教育 信息资源 政策引导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01-02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手段、方法、设备在教育管理、课堂教学、线下自学等领域的深入应用,促进了教育模式的创新。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从国家政府到教育部门,都在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并建立了适应本国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和网络体系。本文将从国家政策、硬件建设、信息化教学教育等几个角度来总结国外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经验,为我国推进和加强信息化基础教育提供研究参考。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是指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等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自21世纪初,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教育信息化已经逐步从普及、应用,深入到教育教学改革层面。特别是2013年之后,借助计算机、互联网、IPAD等各种终端,学习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微课、MOCCS等新的学习方式的出现,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较大冲击,也为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基础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基础教育快速发展。利用网络、远程教学等信息化手段,共享教学资源,可以优化教学资源分配,缩小城乡教育差别,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外基础教育信息化主要经验

基础教育信息化,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推进:首先是政府的重视程度,以及为此制定的各种政策,形成全面引导教育信息化的趋势。第二是网络、信息通道等硬件设施的投入建设,这是实施教育信息化的物质保障。第三是深入推进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改革,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地整合,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实现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制度保障[1]。

(一)美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主要经验

1.政府财政投入保证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

美国政府从1996年开始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始终领先世界其他各国。政府为推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实施了“折扣差补计划”,这一针对教育的折扣项目是专门由美国联邦政府启动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教育扶持项目,可以缩小贫困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在教育资源、网络、计算机等硬件条件上的差距。另外,美国联邦政府还鼓励地方、州政府和私人部门间建立合作关系,增加计算机、网络信息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美国的E?鄄rate项目帮助众多中小学及教育机构,以上措施使得美国在基础教育信息化改革方面发展更加平衡[2]。

2.国家引导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相结合

纵观美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第一阶段是1980-1997年,核心是计算机使用条件的硬件资源建设;第二阶段是1995-2001年,主要是实现学校互联网联接的网络建设;第三个阶段是指1999年开始至今,随着信息技术、条件的完善,美国教育将更多的关注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育的整合,目的是利用网络、计算机这些新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2012年3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和教育部长召集苹果、英特尔等公司举行会议,讨论制定具体措施以应对未来发展的挑战,并计划未来5年推动交互式数字化课本在全美K-12学校的普及和应用(新华网,2010)。

(二)英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主要经验

英国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十分明确,目的是把信息技术和基础教育相整合,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为目标。

1.基础设施建设。早在1998年,英国政府曾立法规定,在政府的教育经费中必须有6%的配额用于学校计算机购置费用,必须确保一定比例的可供学生上网的硬件教学资源。

2.信息技术使用技能成为明确的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网络、计算机在英国的基础教育中不仅仅是手段,同时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信息和通讯技术能力,英国教育部门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必修课,并制定了相应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指标,使得信息处理等技能在基础教育这一阶段达到很好的掌握水平。

(三)日本基础教育信息化主要经验

1.逐步完善政策引导体系

日本基础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中,面临教育形势的不断变化,日本政府相继推出“百校工程”、“IT新改革战略”和“未来校园”等政策,来引领信息技术和基础教育的整合。通过采取这些相关的政策,日本基础教育硬件条件逐渐实现了从教师、学生能够运用互联网连接、学校信息化,到一对一电脑系统为所有6-12岁的学生提供电子课本和学习资源。2010年5月IT战略本部又颁布了《新型信息通信技术战略》,其目标是“到2020年要实现生一人一台电子终端设备,实现师生双向易懂、学生互学互助的教学方式;充实电子教科书和教材等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增强学校信息化支持体系、家庭及区域的数字化学习支持体系[3]。”

2.推行电子课本,普及信息化基础。

日本政府颁布了统一的全国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信息教育中学生道德的培养,指出学生在信息化教育条件下应该掌握的道德、伦理教育,以此达到信息技术和素质教育良性的结合。早在2000年,日本邮政省与文部省合作编写电子课本,2010年10月日本通讯部在10所小学进行电子课本试用,2011年参与学校增加到50所。

三、进一步提升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议

基础教育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它是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和突破,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信息化,结合现代的网络、计算机、电脑,开发设计出许多生动活泼、充满现代感的课程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提升信息技术手段和应用能力,享受学习乐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虽然我国基础教育在信息技术工具应用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度不高、资源共享平台缺乏、素质教育开发能力角度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提出以下建议,以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步伐。

1.政府引导构建开放式的基础教育资源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慕课、微课等新兴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也使得基础教育的开放课程能够跨越时空进行传播。201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与学习共同体(Common of Learning,COL)共同发布了《高等教育开放教育资源政策指导》,鼓励政府和相关机构决策者进一步投入资金到开放教育资源的系统产品开发、引进及使用,以便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降低成本。而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纷纷采取措施建设开放课程,主要包括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我国可以从政府层面加强引导建设基础教育网络资源体系,鼓励中小学开发开放式的基础教育资源,实现地域优势互补,优秀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出现有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优势,提升优化我国的基础教育。

2.基于“云技术”,构建 “互联网+”信息化基础教育体系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基于“云技术”的教育信息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云计算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可以称之为“教育云”,利用“云技术”可以实现基础教育的系统化构建,实现数字化教室云、数字化校云,建立教育资源与数据的“教育云”,实现资源共建、共享,适应“互联网+”技术条件的基础教育学习方式的变化。

3.信息化技术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根据日本、美国等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表明,在信息化背景下,基于教育师资软实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挖掘信息资源,深度研究课程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创新意识培养,是素质教育改革的方向。建议加大素质教育信息化课程开发投入力度,加强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加快提升我国素质教育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衷克定.中日韩三国教育信息化状况比较[J].中国电化教育. 2007.12:34~40.

[2]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国际观察与国内动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3~11.

[3]刘菊霞.中日两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2:29~33.

作者简介:

曹素红:硕士研究生,从事机械制图、CAD教学以及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信息资源基础教育素质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关于构建党校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方案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谈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工具和技巧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