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非学历培训总体形势探究

2015-10-12 12:28蒋玥妍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9期

蒋玥妍

摘要:近年来,非学历教育培训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非学历培训作为高校实现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渠道,迎来快速发展时期。文章首先对目前上海高校非学历培训的总体趋势进行分析,然后以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在非学历培训方面的实践为例进行分析,为上海高校非学历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上海高校 非学历培训 总体形势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2-7661(2015)09-0005-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迅猛发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在这一背景下,各类培训需求迅猛增长,教育培训市场潜力巨大。非学历培训作为今后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一、高校从事非学历培训的优势

非学历培训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相比于社会上的各类培训机构,高校在学校品牌、课程、师资、文化氛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正是高校非学历培训长足发展的重要根基。

(一)高校的品牌优势

相比培训机构,高校在培训品牌塑造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依托高校原有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较容易建立培训群体的信任度,节省社会培训机构在广告、宣传、网络营销等方面的大量市场开拓费用。高等院校多年来在从事高等学历教育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有良好的社会口碑和影响力,有助于培训项目的开展。

(二)高校的师资优势

高等院校尤其是名牌高校在学科建设和师资储备方面具有其他社会培训机构无法企及的优势。师资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非学历教育培训的效果和质量。高校学院派师资教学经验丰富,课程逻辑性强,善于启发学生思考。此外,高校不乏一批社会实战派师资。政府官员、企业家、业务骨干、社会知名人士等实战派人士也乐于借助高校平台分享人生经验,展示个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相比社会培训机构高薪聘请、挖掘的师资队伍,高校现有师资为培训项目的开展和创新提供稳定的智力支持。

(三)高校的文化氛围优势

除了品牌和师资优势,高校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幽雅的学习环境也是吸引培训学员的一大优势。非学历培训对象大多为在职学员,要兼顾工作、家庭、学习的三重压力。相比社会培训机构简单的教学场地,高校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校园文化、刻苦勤奋的学生,处处让培训学员重新体验回归校园的感觉,帮助他们在忙乱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一片宁静。

二、目前上海高校非学历培训的总体趋势

上海作为中国对外开放和发展的龙头城市,在高校教育培训工作方面一直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高端培训、行业培训、政企培训、国际培训等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近年来,上海高校非学历培训工作呈现以下趋势:

(一)培训范围全国化

非学历培训作为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之一,可以把大学优秀的文化资源、先进的科研成果向社会传播、推广。上海高校在师资队伍和科研水平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各大高校结合自身优势和社会发展最新需求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包,教育培训工作立足上海,辐射全国,满足社会多样化的培训需求。

(二)培训定位高端化

近年来,上海高校依托优质的教学资源,整合社会实战专家及知名人士,在高层次培训领域勇于创新,服务对象定位于高级公务人员、高级商务人员、行业尖端部门人才等国家战略发展的主要领域和较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在市场定位上,致力于高效益、高水平的市场,专注于国家重大领域和即将发展的高新领域,占领社会紧缺人才培养的制高点。不少高校与地方政府紧密合作,建立培训基地,为其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培训分类行业化

上海高校非学历培训行业化特点日益凸显。面对市场经济的变幻莫测,传统培训课程忽略企业个性,千篇一律的培训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上海高校非学历培训针对不同企业现状与问题,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全方位的内训服务,真正意义上满足企业需求,实现课程量身定制。经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目前上海非学历培训课程遍及全国各省市,涉及金融、财务、医药、通讯、化工、能源、物流、电子商务、建筑等各行各业。上海各大高校结合本校优势开设了各具特色的培训课程,如东华大学的“时尚顾问研修课程、时尚买手进修班、奢侈品管理进修班”紧跟社会行业的最新需求,在培养大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同时,也更好地推动了上海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

(四)培训项目国际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人才国际化视野、开展多领域、全方位的国际合作项目,汲取国外优秀教育理念和经验是高校非学历培训工作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上海高校以积极的姿态融入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不断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创造条件与国外高等院校建立联系和合作办学关系。合作领域涵盖国际从业资格培训、国际考试、校际交流、国际研修等项目。现已向世界各地输送了大量优质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上海高校根据海外各类组织的不同需求,提供商业、语言、文化等多方面的课程培训,旨在传播中国文化,如上海交通大学的MBA-china、汉语培训、“感受中国”等特色课程为海外各界人士提供了解中国、走进中国、体验中国的机会与平台。

(五)培训手段信息化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远程培训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手段已逐渐成为上海非学历培训发展的趋势。在教育方式上,逐渐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基于互联网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空中课堂转移。人人可学、时时能学的终生教育模式正在形成,虚拟教育形式快速发展。现代化信息平台的运用将线下自主学习与线上视频教学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培训资源的共享,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有效缓解了工学矛盾。

三、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在非学历培训方面的实践——以国际会计执业资格培训为例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国现代会计教育的发源地之一,由被誉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的著名教育家潘序伦先生始创于1928年。多年来,学院致力于财经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已为全国输送了大批理论功底深厚、专业技能娴熟的会计管理类人才。近年来,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非学历培训加速国际化进程。学院依据会计国际化的需求导向,在国际会计资格培训领域勇于开拓。

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接轨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国家和企业对财务人才的渴求也更为急切,大量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国际会计准则的复合型高级财务人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财经管理类高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将会计类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纳入高校教育体系。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借此契机开展美国注册会计师培训项目,适应社会国际化进程的需求,拓展学生就业的宽度和广度,开拓国际化会计类人才的培养渠道,满足市场对国际财会人才的需求。

学院美国注册会计师项目建设重点如下:

(一)国际会计培训服务平台建设

一是制定立信国际职业证书标准化的培训模式。以该项目为载体,开发属于立信品牌的国际证书标准化培训模式,为学员提供卓越的教学体验、课程内容和学习解决方案。二是构建立信国际职业证书教学体系。构建以学员为中心,课程为主线,关键教学环节为重点的教学体系,为学员提供各类资源,开展助学、导学、督学等服务,积极实施个性化教学,将传统面授与网络课程高度结合,建设高效的教学体系。三是开展培训学员实战训练、竞赛等活动。利用学院在会计实务培训方面的资源优势定期开展学员实战训练、竞赛等活动,对成绩突出者予以一定奖励,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立信国际会计培训质量,提升立信国际会计执业资格培训品牌的知名度。

(二)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教学平台建设

一是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学院教师和工作人员更多的国际交流学习机会,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授课技术和教学模式,建设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理论实务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二是联合编写立信国际会计培训特色教材。结合中国会计国际化发展对财会人才的实际要求,开发设计注重培养学员的分析能力和复杂问题决策判断能力的立信国际会计培训教材。三是联合开发国际会计实务和案例库。充分挖掘适合国际会计培训需求的国际经典案例,联合国际会计实战人士和资深专家学者共同开发国际会计培训案例库,开发立信国际会计培训实务课程。

(三)合作研究与信息交流平台建设

一是打造信息交流平台。学院将充分整合培训资源,以信息交流平台为纽带,打造融入“政府、高校、企业、合作单位、培训学员”的信息交流咨询平台。平台将定期发布论坛、沙龙、讲座、校友联谊会等活动,加强立信国际会计执业资格培训学员与中国会计人才的互动交流。二是加强国际培训项目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等形式探索中国会计培训国际化的有效推广途径。在国际会计学科发展前沿、国际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三是积极开展国际会计研讨会。定期举办学术论坛或沙龙,邀请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高端人才以及学界同行共同参与,交流研究成果,分享研究经验,提升研究团队的科研能力。

(责任编辑 曾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