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与其它学科整合的思考

2015-10-12 16:07王昆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品社品德与社会品德

王昆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025-02

“学科课程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新方法,它是在我国原有教学模式基础上的一种继承和创新性突破。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在原有分科和学科知识领域教学的基础上,力求与相关学科及社会生活、各学科领域知识之间相互促进,使教学内容跨越原学科问的“鸿沟”,最大限度地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体性,以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益,其目的是发挥最大的育人功能。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品德与社会教学要“将课内学习延伸至其它学科的学习或校内外其它活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而旧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割裂了品社教学与其它学科知识间的联系,缺乏不同学科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相互整合,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我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努力寻找与其它学科的结合点,并做了如下尝试。

一、巧借计算,加深体会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分析学生的学情,弄清他们的所思、所感、所惑,确定进入课程的素材资源,使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针对学习内容,联系学生已有的其它学科经验,巧妙穿插,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教授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3课中《丝绸之路》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感受丝绸之路的路线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了解丝绸之路的长度,进而感受张骞出使西域的辛苦,我让学生利用已经学习的比例尺知识,先在小组内估算丝绸之路的长度。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当时张骞会使用什么交通工具?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走完全程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待学生猜测后,再适时点拨:“面对如此艰险漫长的征途,张骞没有却步,而是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受?”从而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以升华。在这节课中,比例尺知识的使用,使学生能够对人物所面临的困难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对开通丝绸之路所体现的重大意义有更加深刻的体会。相对于干瘪枯燥的讲授,数学知识的巧用,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二、联系课文,提升认知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与语文课之间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课程理念都有许多一致的地方。例如《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不仅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还应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本身就是可利用的理论性整合资源,这些理论的整合为教学的整合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在教授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6课中《绚丽的艺术之花》一课时,对于其中欣赏“中国画”的环节,我设计了对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的欣赏,其中有《清明上河图》。学生在语文书中已经学习过一篇课文,题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其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此画的基本情况,因此在欣赏画作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我和学生们一起重温了课文内容,对于更深刻地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借力网络,优化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整合已是不可抗拒的潮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要注重利用网络、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信息媒体。”《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相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以实现二者的互相交互、互相整合。

在教学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3课《话说南北西东》时,由于本课需要学生知道我国南北方由于气候条件的不同引起的诸多差异,知道东西部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导致的经济和人文差异,并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学生对南北西东的自然、气候与人们的生活习俗等各方面了解不多,因此我决定在电脑教室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首先让学生们按照南、北、西、东自愿分为四组,每组根据我利用教学软件分发下去的自主学习文件夹,由小组长组织分工,进行资料查找与整理,之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各组进行汇报。由于大家都亲自进行了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因此在交流中有话可说,同学们畅所欲言、争先恐后,学习效果非常显著。下课铃响了,学生们纷纷说这节课怎么这么快。这样的品社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资料搜集与整理的能力,更促进了学生交流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与其它学科相整合的品社课堂上,学生所面对的是多元化的教师,他所获得的教育也必将是多数量、多元化的,这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宽品社课堂的学习内容,拓展学习的空间,使教学更富于多元化、立体化。其它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品社教材相呼应,共同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其求知欲必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其能力必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是多元信息的整合。它必将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只要我们能够以创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的教材内容,找准品社学科和其它学科之间的结合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电教手段,教师的教一定能求得最佳的教学效益,学生的学也一定能求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责任编辑 曾卉)

猜你喜欢
品社品德与社会品德
培养爱国情怀 争当文明主人——《品社》教学中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探微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爱你在心口难开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