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15-10-12 16:10黄鲁春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黄鲁春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树立问题意识,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课堂有效教学。

关键词:激发兴趣 营造氛围 树立问题意识 实施有效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028-02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教育的过程,学习活动是一种认识过程,但是这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要使学习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只能起主导作用,不能包办代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根据我校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挖掘,对课堂教学形式也进行了更新设计,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习,努力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

1.利用情感效应,激发学生兴趣。历史教师要有强烈的情感意识。历史知识丰富的情感因素,为实施情感教育提供了大量素材。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情感意识的历史教师是难以“神入”历史和置身历史氛围之中的。具有情感意识的历史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讲授历史,就能饱含感情,准确、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强烈的历史氛围中,使学生为之动容,受到情感的熏陶,产生内心体验。

2.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对于中国古代经济史的部分内容,传统的教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等方面,把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呈现给学生,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来获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所以在教《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时,我虚拟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是古代人,你将怎样生活呢?”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然后分组扮演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角色,这堂课,学生的参与度高,争着发言的同学有二十几位,而教师只是穿插其中,略作评说,学生的发言大多抓住了古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及繁荣的情况,学生自主性得到了发挥。在余兴未尽时,我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能否探究一下,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由于虚拟了历史情境,帮助学生营造了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思维活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唤起学生的需要。历史与现实有着许多的相似,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和未来,所以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当今的社会问题,将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课时,我让学生将当今的各种开发活动与历史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联系起来,拉近距离,贴近学生生活。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思考题:①假如你是魏晋南北朝的北方人,你会不会南迁?②这次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③学了本课,你对当今的开发活动有什么认识?这样做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关注本地的历史,关注身边的历史。懂得学习历史可以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保障

实施教学民主,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是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真正发挥的重要条件。教学民主首先是创设课堂教学气氛的民主,创设辩论的课堂。在教师眼中,学生提的任何问题都不应视为“愚蠢的问题”。学生的回答有时思路清晰,有时乱成一团,教师需耐心倾听,否则学生很难继续往下说。完美的回答,值得表扬;有缺陷的回答,可以从再次提问中慢慢求得完善。讨论的问题,不求答案一致,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加以肯定。

实施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师生要实现角色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和教学结果的评判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由“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师生进行平等对话与共同研究,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树立问题意识,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中心内容

在考试指挥棒的压力下,学生课业负担重,精神和体力都相当疲劳。他们不但缺少自主提出问题的时间,而且也渐渐丧失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兴趣。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历史要力戒墨守成规,迷信书本不能自拔。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这样会怎样,树立问题意识,才能活学活用。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数是他们感兴趣的,是经过自己思考后所发现的。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仅仅提出问题还不够,还要解决问题,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就是学习历史的过程。在课堂上,探究的方式有很多,如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辩论等等。下面着重谈一谈如何保证探究的质量。

在课堂上,往往存在探究时间不够用,“冷场”或“走过场”等现象,那么,怎样保证探究活动的开展,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第一,控制知识总量。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地备课,备教材,备学生。要对教材进行处理,探究的问题要突出重点、难点,不要过多。第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知识容量大,提高教学效率。第三,指导学生课前阅读。要指导学生科学地把握课文重点,掌握阅读的技巧,注意关键词句。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可以指导学生查找资料,扩大阅读范围,撰写历史小论文,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责任编辑 全玲)

猜你喜欢
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搭建支架发展“说”“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分享之路,从小起步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