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国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049-02
每次走到我们政教处的办公室,看到成排成排学生站在政教处里接受学校的处理,心里很不是滋味。像这样犯了错的学生,多半是留守儿童,无爸爸妈妈监管,由家中的老人或者伯母照管。在这一时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留守学生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
一、留守儿童的主要表现
1.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向学
我班就有一学生叫王帅,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照管,前年由于爷爷去世了,就由奶奶一个人照顾。但奶奶只能在生活上照管他吃喝,对学习上只能做到嘴上说说。那学生到底该怎么样去学,怎样去做,对学生没有严格要求,一些学习上的坏毛病全部显现出来了。作业不按时完成,经常溜出去上网,对家长和老师的管教起逆反心理,有时老师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一些不良情况时,家长还帮着孩子说谎话。学生变得不爱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让人想不到的是,当老师布置作业时,他还伙同其他学生组成帮派,联合起来不做作业,弄得教室乌烟瘴气。
2.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我们班都是2000后的学生,在家多数是独生子女,好吃的、好喝的都是他们享用在先。特别是那些留守学生,由爷爷奶奶监管,对孙子辈的疼爱尤为溺爱,而且爸爸妈妈在外打工,总感觉欠孩子很多,都是用大把的金钱来弥补他们对孩子照顾的不足。因而滋生了他们从小以我为中心,对他人冷漠,从不关心班集体,不愿意为班集体出分力,对老师和班干部安排的事总是推三堵四。对学生的校纪校规视而不见,留长发、穿奇装异服、上网,对老师的说教总是左耳进右耳出。
二、造成留守儿童的主要原因
1.父母长期在外,缺乏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以其启蒙性、长期性、个体性、灵活性、感染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弥补着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施加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以及理想抱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失去家庭教育的孩子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人看管。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或者成绩倒退,在学校有老师管教,可是回到家便没人管了。可见,没有父母的教育而单靠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2.隔代教育或上代教育的不足
多数留守学生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隔代教育。他们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很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而留守学生由其叔、伯、姨等亲属监护则称为上代教育。作为临时的监护人,他们有所顾虑:不是亲生儿女,不好严格管教。这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留守儿童与监护人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3.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不到位
由于留守学生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对他们的认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由于认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学生难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师对他们失去信心,干脆把责任又推给孩子父母的身上,对他们放任不管。
三、留守学生的教育策略
1.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本班的留守学生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为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
2.留守学生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差,内心孤独。对于留守学生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老师利用在校时间多于学生沟通,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身上闪光的地方,教师要大张旗鼓地在教室里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在生活中和学习中犯下的小错误,教师可以私下和孩子谈,教给他们做事的方法,努力让他们学会辨别是非。
3.爱是教育的基石。教师要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和他们的监护人互相沟通,使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上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它需要教师、父母、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主阵地是学校,教师是关键,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
(责任编辑 曾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