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丽华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054-02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强调的一种教学理念和策略。作为教师,在注重有效课堂教学的同时,也需要探讨有效作业的设计。长期以来,形式单一机械的作业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和个性。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力求布置有效作业,促进学生更好成长与发展。
所谓“语文有效作业”是指首先作业的设计形式要丰富多样,易于学生接受且喜欢;其次学生对待语文作业的态度要主动热情,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再次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同步提高;最后学生能在语文作业中进一步感受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并不断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下面本人就有效作业的设计,略谈一己之见。
一、尊重个性,设计自选分层型作业
多元智力理论、发展性理论以及新课程的实施,都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部分,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去设计多梯级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空间,完成自己喜欢的作业,体验成功的喜悦,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如教完《散步》后,可以设计以下若干层次的作业:
1.积累掌握课文词语(自由摘抄并积累词语;选词造句;连词造句;任选);
2.品析文中优美隽永、含义深刻的句子(1.5句自选);
3.如果你是现场一员,你想对文中母亲说些什么?(字数不限)
4.上网查资料并积累关于母爱的美文。
我以为以上若干个作业的设计集中体现了新课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理念。题目有难度与数量上的分层与自选,前三题我要求全体学生完成,不过可根据自己学习基础能力差异,自主选择类别与数量。在第二项作业中,对于那些学困者来说在量的完成上降低了要求,可选择1-2题尝试做,只要求他们有一点思维欣赏能力、第三题作业字数不作硬性规定,有一点语言组织能力即可。这样既满足于他们的层次需求,又减轻了他们的作业量,让他们不会觉得题目难度大而心灰意冷,反而能帮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而对优等生来说则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四项作业随意自由选择。
这样的设计打破了一刀切作业模式,增加了作业的弹性与坡度,把选择权交还给学生,学生多了选择的空间,多了主动的权利,作业在他们的眼中不再是种负担,而是无穷乐趣。
二、丰富形式,设计新颖趣味型作业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由此我想到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多改变些作业类型和方式,以便更好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高。
我们可将作业融于游戏、画画、配乐朗诵,角色表演、课外阅读、积累交流等中。如填字猜谜、游戏作文、成语接龙等;像一些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如《羚羊木雕》《向中国人脱帽致敬》等,可让学生们从诵读表演的角度预习,自由组合,分配角色,在读中感悟人物的形象,理解文章主旨;碰到古诗词,可尝试诗改文,诗配画,诗配乐,将文学、美术、音乐巧妙结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审美想象、使无声材料有声化、形象化、主体化、在快乐作业中充分感受古典诗词的和谐节奏、深邃意境、艺术魅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教完“一个单元后”可结合单元要求,适机布置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与之相关的资料等,并鼓励他们搜集积累、阅读消化。如教完“读书方法交流”这一单元后,鼓励学生阅读收集自己喜爱的名人读书法,举办读书方法交流会或布置读书方法小报等制作。
这样的作业避免了单一性,注意了多样化和内容的多变性。这可刺激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沉浸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当然,作业的“多样化、多变性”并非乱变,它应该依附于教纲要求,借助于教材内容,作用于教师引导。
三、融入生活,设计体验实践型作业
《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其实用性、价值性;智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转化为实际的能力。语文作业的设计要与生活紧密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比如学完“神话传说”单元,可以安排学生采风活动,从邻居朋友,村民百姓那里搜集一些当地的神话故事,并整理成文,明白其中的教育意义或者是人民的美好愿望;每逢节假日,建议学生和父母外出游玩、参观历史文化遗迹,积累生活素材,坚持写“生活体验记”;每到特殊纪念日,还可随机布置一些有意义的作业:“教师节”,可布置同学捕捉生活往事,进行教师礼赞美文征集;“母亲节”,可布置学生查找母亲节的来历等相关故事,设计好给母亲的礼物:为妈妈洗次脚,梳个头,用简练的笔触给妈妈一个特写,写封信、发条短信,让文字传递对妈妈的感谢号情感;“六一”儿童节,可布置学生精心准备一个节目,设计一个活动简案、拟个好题目,写个有吸引力的开场白、有感召力的结束语、几句串词等。
这样的作业是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载体,它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为学生的成长学习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从课内到课外的学习结合,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更好地关心他人,学生的心智得到发展、人格得到完善,素质得到了更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四、促进思维,设计开放创新型作业
赞科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学会思考对一个人成才很重要。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尽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题目,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我以为各类突破常规思维的开放创新作业能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灵活性、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思维之光。
如教完《伤仲永》一文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学做小老师,给仲永或其父亲写寄语。要求:结合文本人物的实际情况,观点要明确、内容要有意义、语言要准确、简要。学生作业拾贝如下。
生1:仲永,你五岁“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是个很聪明的神童,可遗憾的是你最终“泯然众人”,原因就是你放弃了学习。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请记住,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在于勤奋。
生2:作为父亲,你只知道赚钱,热衷于“环谒于邑人”,利欲熏心,“贪利于然”,“不使学”,最终造成你儿子由神童变成了碌碌无为的庸人。你真糊涂,要知道后天的教育与培养才能让孩子成为真正的天才。
显然这样的作业能调动学生读、思、写的积极性,大多学生能在进一步熟悉巩固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课文的语言材料,对文本的思想内涵作深入挖掘,表达个人见解和思想。这既复习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同时也让学生在和课本人物的对话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
可见,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真正发展,也是语文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我着重从四方面简略谈了自己作业设计的粗浅体会,其实还有许多其它类型的作业布置,在此我要指出我所阐述的这种新的“作业观”,并不是对传统作业观的简单否定,而是对它的一种超越,一种发展。像课外阅读摘录、剪报、圈画、批注等传统作业还是很有意义、行之有效的,需要持之以恒。
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以课标精神为依据,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理念,立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为学生语文学习添活力,增魅力。
(责任编辑 楚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