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促进学生文本阅读的有效性

2015-10-12 20:14张建秀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爬山虎想象力语文课堂

张建秀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083-02

语文学习是文本是母语,每个人都耳熟能详。正因为熟悉,才阻碍了学生深入探讨语文的脚步。不少学生阅读时一直抱着猎奇的心理,浮光掠影地翻看新文本,并不求甚解。调查发现,小学生对于“为什么学语文,从文本中获得了什么”皆是一头雾水,形成“语文学与不学没多大差别”的怪圈,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的深入,便越发觉得文本阅读的困难和语文学习的无味。作为文本学习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如何作为呢?

一、注重用心感悟文本的价值

小学是基础中的基础,语文教学重在培植对文本阅读与探究的兴趣,领悟祖国文化的博大内涵。而小学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或华丽、或质朴,或深刻、或通俗,每篇文章无不包容着字、词、句、段、篇、情、意、语、修、逻。文本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天文、自然、人文、科技……皆是值得人们终生难忘的记忆。再看小学语文的育人价值,每篇文本都是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的结晶,字里行间无不孕育着“以识载人、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这些都值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用尽毕生智慧与心血来呵护自己的语文教学成长之路。语文课堂中,要开启学生学习语文的道路,训练语文学习的智慧,让学生学会思辨,学会做人,学会积累。实际教学中,“满堂灌”“假繁荣”都是不可取的。要真正把新课程标准转化为切合实际的、有自我特点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悟语文精髓,从而完善自我、改善世界。

二、留给学生感悟文本的余地,多渠道、多手段地激发学生的语感与领悟力

正如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意布白,给学生短暂的焦虑感,能调动学生的潜能,乐于思考,勤于感悟。

具体感悟文本的手段有:

1.默读。默读是朗读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默读不出声,省去了发音的动作,所以速度快,不互相影响,保证环境的安静,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易于持久。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读书报、查资料、看通知、布告、信件等,都要用到默读。

默读时,我们要做到: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开始学习默读时,有人常常伴有小声读,嘴唇不停地动,这是借助读出的声音领会意思。这不要紧,不过要逐渐纠正。默读时,我们还要注意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要认清每一个字,不能一目十行,以免养成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内在联系。读了以后,能对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手到,就是在默读时,边读边动笔。可以划出重点词句,或标出段中的层次,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提高默读的效果。

最后,我们在默读时,还要注意速度。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时要牢固熟练地掌握字词,默读时不能把注意力放在词字上,而要放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这样能更好地提高默读的速度。默读时还要注意减少眼停的时间与次数,尽量不出现回视,逐步扩大扫视。读得快而又理解得深,才是高水平的默读。长时间的默读训练能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用心感悟读物的情、思、理的习惯,有利于文本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的建构和再创造。

2.重视学生阅读中想象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加强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是一门想象时空极大的学科,在教学中更应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各种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发掘文本中故事描述的空白,用开发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促进对文本的感悟

教材中有不少文章,故事情节曲折,事物描写细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中,我注意发掘课文描述的空白之处,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对原文进行补充和拓展。由于每个学生生活经验和个人气质不同,对文本内容做出的反应也就不同。利用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常常引发学生大胆想象,鼓励他们突发奇想,并把自己从文本中领悟到的用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如“我读你挑大家改”,在文本的重点词句的领悟上,我先让学生默读自悟,再让学生把领悟到的内涵用朗读表现出来,其他学生根据自己的领悟挑不足,再改读。通过不断地改读增强学生心灵的体验,使一切情感尽在“我读中”。

鼓励学生把感悟出的描绘出来,形成“文本的内容一心灵的感悟——再现文本的形式”的良性循环。如古诗、写景状物等再现性极强的文本,我便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理一理,画一画”,使学生从消极的接受变为主动地发现,拉近了读者与作者心灵的距离。《爬山虎的脚》一文中有一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我先让学生联系上文,画出爬山虎的脚,然后让各小组用板画演示“一脚一脚地爬”的意思:爬山虎长出一脚就紧紧地贴住墙,再往上爬,必须再长出一只脚,再贴住墙。游戏中放开了时间,放开了想象,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此外,续写文章、修改结局、即兴表演、设计问题等手段都可激发学生内省文本的兴趣。

综上所述,当今语文教学仍存在着很多值得探究的地方。我们应该努力做到“教师的心+作者的心+学生的心”的良好沟通与交融,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让学生对文本的良性阅读形成终生习惯。

(责任编辑 曾卉)

猜你喜欢
爬山虎想象力语文课堂
爬山虎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