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师生互动 构建高效课堂

2015-10-12 22:46王中元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师生探究过程

王中元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095-01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下,“师生互动”已成为研究课堂教学过程的热点话题。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数学活动应该是师生和谐互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态过程。它应该突破预设的樊笼变预设为生成与建构,在宽松愉快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和谐的探究知识,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索新问题的过程。那么如何采取师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有效性呢?

一、更新观念是良好师生情感互动的前提

传统教学中,人们过分关注师生互动的工具性价值,忽视互动本身以及互动结果的价值,所以,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互动只是为提供教学条件和课堂气氛而存在,与知识学习本身没有直接关联。事实上,对于老师来讲,教学的目的不是为“教”,而是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命空间,不断实现心灵转换,不断创造新的自我;而对学生来讲,师生互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通过师生交流、沟通,学生不断汲取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知识、信息,通过自我组织,改变自己的心灵和行为方式。因而,在师生互动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行为规范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至高无上的知识权威,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有了更多对话和商谈的机会,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也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感受教学带给自己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二、课堂管理中,尽可能扩大学生与教师交往的“自由度”和“开放度”

理论上,人们常说:“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尽管多数教师接受了这一观点,并努力将其付诸于教学实践,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仍以教师“动”为主,教师“动”的时间远远多于学生“动”的时间,对学生“动”的关注也还停留在较低层面。为了实现真正意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师道尊严”的神坛上走下来,把自己看作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尽可能给学生自由和开放空间与老师交往。把学生看作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的个体,容许学生在课堂中向老师质疑问难;容许学生有打破常规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容许学生用自己认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寻找答案;容许学生在课堂中放开手、放开嘴、放开思维,而不是“小手背背后“小嘴闭闭紧”。这诸多容许必须建立在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之中,如果课堂只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学生只听不说、无话可说,那这种课堂教学就只能是一种非交往性的教学。因此,课堂管理应改变过去“管住学生”的观念,打破课堂的安静和沉寂,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讨论,甚至争论的话语交锋的交往过程,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场所。学生的主体性才会真正体现,教师才能真正发挥其在课堂中的组织和管理功能。

三、积极主动参与互动

老师作为师生互动的一方,既负有当好伙伴的责任,还负有激发对方积极参与互动的责任;同时,师生“互动”更深层次地体现为一种思维的互动,它应当是一种心灵火花的碰撞。因此,老师首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自己从事的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到献身教育,甘为人梯。其次,老师要精通所授课程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当懂得教育学、心理学、论理学及社会学方面的知识,这些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此外,老师还要有富于激情的语言艺术,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他们思维的跳动,让学生在和老师的互动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的自豪,从而由衷地产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的强烈冲动。要有能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有爱心、能包容、善交往,能与学生真情沟通、坦城交流、和谐相处。如此,学生在和老师的互动中就有了更多的亲切感和安全感,师生互动的质量就会提高,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更高。

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老师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研究者,在上课前特意准备了一个魔术袋,把上课要用的教具都置于其中。上课时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集中起来,争着要摸袋中物体,通过摸各种角,学生自己说出了对角的已有认识,从旧的认知基础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新知识的欲望。继续“袋中取物”,取出一堆“小零件”,他告诉学生这是他儿子的玩具,学生们哄堂大笑,接下去问他们能否用这些玩具拼出角,学生们说能。将玩具分发给小组拼,学生顺利地进入了新知的探究,在拼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角的特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努力地做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关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虽然“互动”一词已经到了耳详能熟的地步,但要真正做起来绝非易事。因此,我们必须学好所有的理论知识,勇于实践,不断总结反思,掌握好师生互动的特点与规律,将有效的师生互动途径带入课堂,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曾卉)

猜你喜欢
师生探究过程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麻辣师生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