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偶得

2015-10-12 00:58黄斌斌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单簧管乐曲节奏

黄斌斌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122-02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用节拍、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和声、调性等各种音乐要素来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抒发作者内心喜、怒、哀、乐的真挚情感。它影响着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也影响着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将音乐要素的表现视为音乐活动的一个环节和组成部分,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倾听音乐,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体验音乐,使他们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和感受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自觉地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和音乐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把握主题“情”,从主题背景下理解音乐要素

每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有各自不同的主题特点,在欣赏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并能在鲜明主题的引导下,去感受音乐的特点,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音乐作品的主题是乐曲的核心,是音乐发展的种子,它表达着一定的思想、性格和风格特征,是乐曲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欣赏教学中,如果我们在完整聆听作品的前提下,有效地选择作品中代表性的主题,通过深入地精听、细听,就会很容易把握作品主要的音乐特征,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案例1:《单簧管波尔卡》一课中抓住乐曲第一部分主题的节奏特点,设计了00|XXX|00|XXX|的节奏来为其伴奏,通过感知分析音响效果,又为其加入了二声部的伴奏练习。然后,根据这四个乐句的节奏特点,设计了开火车的律动。小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乐曲节奏的特点,而且很快判断出四个乐句。

案例分析:这首乐曲的第一部分主题,节奏相同,但仅仅从单纯的节奏分析着手,孩子们肯定不感兴趣,但是通过聆听——找出乐曲的节奏特点——再为其伴奏,这样一来,就马上调动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并且通过模拟小火车的律动,更加深了对乐曲的印象。整个曲子欣赏中还可以通过图谱,让他们能更形象的了解乐曲主题。

案例2:《龟兔赛跑》一课中老师首先就让孩子们听两段音乐,分辨一下是谁的音乐?然后介绍单簧管、大管这两件乐器的音色及外形。并出示:快慢高低灵活迟缓,供小朋友们选择。这样一来,孩子们就牢牢记住了兔子和乌龟的音乐形象,非常生动,适合低段小朋友的认知水平。

案例分析:低段的小孩子对乐器的认识本来就比较薄弱,是接触乐器的初期。因此,通过有特点的音乐形象来感知乐器的音色,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比如,单簧管那种明亮、清晰的音色,加上乐曲所表现出的中速、轻巧的特点;大管的低沉而饱满的音色,乐曲中慢速、沉重的体现,形象的表现出兔子和乌龟的形象。而且,龟兔赛跑这个故事,对于小孩子来说,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非常熟悉,这时候,加入音乐的描绘,小孩子们心目中的印象更为深刻。当要求孩子们根据音乐来表演情景剧时,小孩子们都表现得特别的生动,演绎得非常到位。

二、抓住风格“情”,从风格特点中理解音乐要素

学习并体验不同的音乐流派和音乐风格,提升对不同文化的接纳意识,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心理,以开拓学生音乐视野,提高人文素养。风格、流派的感受、判断主要靠大量的比较聆听来积累,因为每一个音乐基本要素都可能成为一种风格的重要特征,如音乐体系、音阶、调式、旋法、节奏型、乐器表演方式等等。所以,在具体教学中,要结合作品,有机地创设能符合教学内容风格的情景,以便加深学生对作品风格流派的理解、认识。

案例:《单簧管波尔卡》课中,教师给学生们观看了一段波尔卡视频,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老师换上了一条色彩鲜艳的大摆裙,随着《单簧管波尔卡》音乐表演了一段舞蹈,孩子们的表演欲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于是,老师让孩子们围成一圈,并示范了动作要领,最后带领孩子们在《单簧管波尔卡》的音乐下感受了波尔卡舞蹈的特点。同时也对这首乐曲加深了印象。《回家》一课中,教师关注了音乐中爵士风格。从动画《倒霉熊》片段的欣赏,引入对爵士乐的认识。然后带孩子们玩了一把爵士乐:

小鼓:0X00X

大鼓:X0XX0

练习了上面节奏后,再为乐曲作伴奏。这时学生显得特别的新奇,牢牢记住了旋律。

案例分析:乐曲《单簧管波尔卡》音乐体裁是波尔卡,教师通过直观的视频感受,一下子让孩子们理解了波尔卡这种作品的风格特点。而《回家》中带有的爵士乐风格,则通过听、玩来充分体验其风格特点。

三、挖掘细节“情”,从细节变化中理解音乐要素

音乐是人们以音响为媒介的艺术创造,作为精神性的艺术创造,它一定会反映出艺术地认识世界的审美意识的普遍规律,这些普遍规律是通过一定的音乐表现形式入手的。但是,往往通过作品中关键句或是高潮句来表现其情感。因此要充分挖掘其作品中最能体现情感的细节。

案例:《回家》一课中,聆听乐曲第三部分时,教师有意识地提示:仔细听结尾部分有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表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回答:减弱了。教师小结道,是啊,这样的变化可谓“曲终情未散”。虽然音乐渐弱了,但是对家的这份眷恋始终不断,声断情不断。

分析:并《回家》有很多种版本,老师在选择这个作品的音响资料时,细心地留意到了作品结尾的变化,且抓住这一细节变化来升华作品的主题。往往很多作品当中也存在着类似的关键句,需要教师的引导来让孩子们感知。

四、创设背景“情”,从背景内涵中理解音乐要素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根据不同年级的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进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态,使学生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过程。所以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来诱发和引导学生对音乐活动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学生的“情”与“感”,创设富有音乐性和情感化的美好情境,渲染欣赏的意境,增进对音乐要素的理解。

案例:《回家》的内容设计中,一开始加入了歌手旭日阳刚的《回家》视频,让孩子们交流听后的感想,引出了本课的课题。介绍复杂的爵士乐时,巧妙地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动画《倒霉熊》感受爵士乐的特点。《雨滴》一课,教师在唯美的现代的《雨的印记》音乐中,用委婉的语言创造了一个优雅宁静的课堂环境。接下来对比欣赏了肖邦深沉而饱含作者内心忧郁的《雨滴前奏曲》。之后,又回到了《雨巷》:这又是一场怎样的雨?教师紧紧抓住“雨”这条主线展开,牵引着不同的雨带来的情感变化。

案例分析:《回家》相对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社会阅历还不足,平时都生活在温馨的家中,对那些远离家乡的游子对家的渴望,不能很好的理解,所以教师通过正流行的旭日阳刚的深情演绎,让孩子们了解背井离乡的打工者回家的急切心情。而《雨滴》这一课,若不是对当时背景的介绍怎能感受到作者的心境呢。而且,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既有现代唯美的雨,又有近代深沉的雨,还有小镇那柔美的雨,都是雨,唯有了解了背景,才能深深感受其大不相同。

总之,欣赏教学中合理有效的拓展延伸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作品的领悟,升华学生的情感。拓展的时机、内容、宽度和深度都要围绕课堂内容和本课教学目标来考虑和设计,决不能为拓展而拓展,更不能舍本逐末。欣赏课并不是坐着听,也可以让欣赏课动起来、活起来。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运用更多更好的教学方式渗透在音乐要素的表现中,如主旋律演唱、画旋律线、节奏跟进、节拍变化、律动表演等等,也可以在同一作品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责任编辑 全玲)

猜你喜欢
单簧管乐曲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始乱
20世纪末单簧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进程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行走的流沙
——为单簧管、小提琴、钢琴而作
单簧管的演奏与教学
YOUNG·节奏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浅谈单簧管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