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螺环酮与抗精神病药物联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理性或药源性焦虑临床研究

2015-10-22 12:44陈松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23期
关键词:药源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陈 艳 陈松华

1)江苏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 连云港 222000 2)南京军区南京总院汤山分院特诊科 南京 210000

本文采用丁螺环酮与抗精神病药物联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理性或药源性焦虑取得很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08—2014-07收治入院的采用丁螺环酮与抗精神病药物联用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32例为观察组,男19例,女13 例;年龄17~70 岁,平均(35.8±4.3)岁;病程5个月~20a。另选取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32例为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18~68岁,平均(36.2±4.1)岁;病程6个月~21a。2组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广泛性焦虑症诊断标准[1]。入组标准:(1)年龄17~70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50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14分;(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4)排除脑器质性疾病,严重躯体疾病,其他精神疾病,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孕妇或哺乳妇女。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治疗前停药清洗1周,未经治疗的患者直接给药。2组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2组治疗过程中均可酌情使用苯二氮卓艹类药、盐酸苯海索或盐酸普萘洛尔,2组整个治疗过程中,不再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也不使用情感稳定剂,不使用电休克治疗。并均予心理治疗,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发泄途径,发挥正常心理防御机制,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丁螺环酮,起始量15mg/d,治疗2周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增加至30~45mg/d。治疗8周。2组均完成研究,无脱落病例。

1.3 观察指标 入院前及入院治疗第2周、4周、6周、8周末采用HAMA 评定临床疗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采用0~4分5级评分法,HAMA 的得分为总分和因子分。总分即所有项目评分的算术和,0~56分。总分>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21~29分:肯定有明显焦虑;>14~21分:肯定有焦虑;>7~14分:可能有焦虑;≤7分:无焦虑症状。由精神专科医生进行HAMA 测评,同时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检查,随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定标准[2]治疗前后使用HAMA 和TESS进行评分,定期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肝功能和心电图检查。采用HAMA 减分率评定疗效[1],得分越高说明症状越重。痊愈:HAMA 减分率≥75%;显效:HAMA 减分率50%~75%;有效:HAMA 减分率25%~50%;无效:HAMA 减分率≤25%。采用治疗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进行安全性评定,针对不良反应所作处理,分成0~6分7个等级:0分,不需任何处理;1分,加强观察;2分,予以抗拮药;3分,改变剂量;4分,改变剂量并予以抗拮药;5分,暂停治疗;6分,终止治疗。分别在治疗第2、4、6周、8周末评定不良反应,得分越高不良反应越严重。

1.5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观察组痊愈25例,效果显著4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14例,效果显著5例,有效5例,无效8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为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027,P<0.05)。

2.2 2组HAMA 评分变化 治疗前2组HAMA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8 周治疗后,观察组各时段HAMA 评分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TESS评分变化 观察组活动减少4例(12.5%),嗜睡3例(9.37%),唾 液 增 多4 例(12.5%),心 动 过 速3 例(9.37%),体 质 量 增 加3 例(9.37%),粒 细 胞 减 少1 例(3.12%),肝 功 能 障 碍2 例(6.25%),心 电 图 异 常1 例(3.12%)。对 照 组 活 动 减 少3 例(9.37%),嗜 睡3 例(9.37%),唾液增多4例(12.9%),心动过速3例(9.37%),体 质量 增加4 例(12.5%),粒 细 胞 减 少1 例(3.12%),肝 功能障碍2例(6.25%),心电图异常1例(3.12%)。治疗2、4周末2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8周后,观察组TESS评分明显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HAMA 评分变化

表1 2组治疗前后HAMA 评分变化

组别 n 治疗前 后治2疗周后治4疗周后治6疗周后治8疗周观察组 32 25.32±4.52 20.48±3.45 14.56±1.78 11.26±1.17 8.37±1.03对照组 32 25.13±4.12 23.87±4.22 21.09±2.88 20.33±2.53 18.73±2.36

表2 2组TESS评分变化比较

表2 2组TESS评分变化比较

组别 n 治疗2周末 治疗4周末 治疗6周末 治疗8周末对照组32 4.75±1.21 5.37±1.36 6.93±0.33 8.36±2.02观察组32 4.93±1.12 4.08±1.09 3.98±0.18 3.56±1.2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理性或药源性焦虑是一组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紧张不安表现,以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3],具有以下特点:(1)表现为害怕、惊恐或恐惧;(2)痛苦情绪;(3)指向未来,但危险实际不存在;(4)与诱发因素不相对称;(5)伴躯体不适,身体运动不安,自主神经症状[4]。焦虑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与机体的素质、所处的环境等均有密切关系[5]。目前研究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去甲肾上腺素升高,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引起焦虑[6];(2)5-HT 释放增强出现明显焦虑;(3)γ-氨基丁酸功能不足引起焦虑[7];(4)乳酸盐增加可引起焦虑发作[8]。药物性焦虑症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临床大多采用苯二氮卓艹类药物治疗,但不良反应大,易使患者产生依赖性,因此,临床不再作为首选药物。以往治疗焦虑症主要以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苯二氮卓艹类药物为主,但长期服用易产生不同程度的耐受性、成瘾性和戒断反应,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医疗成本增加[9]。文献[10]报道,药物治疗联合放松训练可有效缓解病理性或药源性焦虑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药物治疗。丁螺环酮是一种5-羟色胺1A(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能与5-HT1A 受体选择性结合,具有显著的抗焦虑作用。丁螺环酮是一种新型抗焦虑药物,对治疗各种形式的焦虑具有良好的效果[11]。本文采用丁螺环酮与抗精神病药物联用治疗病理性或药源性焦虑症,效果远远好于单独采用抗精神病药物,还能改善患者心境,对完全治疗焦虑症有很大帮助,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丁螺环酮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理性或药源性焦虑的安全性高,效果良好。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理性或药源性焦虑应结合良好的心理治疗,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唤起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由于本文样本量较小,结果仅供参考,还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1] 郑育群,许庆文,陈惠臣,等.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未成年人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7):157-158.

[2] 陆德青,肖刚.阿立哌唑合用小剂量氯氮平与阿立哌唑单用治疗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6(7):33-35.

[3] 刘竹华,李秀英,王媛,等.首发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23(9):821-824.

[4] 李军.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对比观察[J].四川精神卫生,2007,20(3):160-161.

[5] 徐芳芳,张金响,陈敏,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23(2):126-128.

[6] 秦群生.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状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8):1 999-2 000.

[7] 刘月霞.联合分析8种精神障碍药物的治疗方法与阿米替林治疗精神障碍的稳定性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5(2):258-260.

[8] 刘薇,熊吉东,唐月,等.八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4,48(4):305-309;313.

[9] 宁南义,王勉.丁螺环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疗效分析[J].临床身心疾病杂志,2007,13(3):262-263.

[10] 韩卫军,孙桂荷.舒必利与丁螺环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和副反应双盲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0):133.

[11] 李予春,冯砚国,杜云红,等.齐拉西酮合并丁螺环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2):71-72.

猜你喜欢
药源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人源性药物代谢及其介导的药源性毒性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心发展历程简介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都有精神病
老人慎防药源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