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螺旋模型的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知识服务风险管理研究*

2015-10-23 02:14都平平郭太敏
图书馆 2015年3期
关键词:螺旋图书馆服务

王 静 都平平 郭太敏 周 华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 江苏徐州 221116)

1 引言

知识服务是对海量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从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中按照人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粹取和提炼知识,用以解决用户问题的高端信息服务过程。它是一种面向知识内容、提供解决方案,贯穿整个问题解决过程的一种增值服务。[1]而科研数据管理是指在科研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根据科研数据本身对学术、科研、教育的价值和效用,对其进行的积极持续的管理活动。[2]随着科技活动的日益发展,科研活动和科研能力已成为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使科研数据多学科化和大量化的特征愈加显著,高校对科研数据开展知识服务有效监管的需求更为迫切。大数据环境下,面对高校知识服务安全问题时,只有以完善的知识服务风险管理保障机制、优异的科研信息专业服务、合理合法的知识服务利用和传播,才能发挥大数据的技术优势。文章拟通过构建大数据环境下面向科研数据的高校知识服务风险管理模式,有效提升我国高校科研数据的知识服务风险管理保障水平。

2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在为科研数据知识服务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有部分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国内相关的文献主要有:师荣华和刘细文推演出 e-Science环境下图书馆可以尝试开展科学数据服务方式并分析相关案例;[3]杨鹤林介绍美国高校图书馆对科学数据监护的研究和实践情况;[4]钱鹏等基于科研生命周期将个人研究域、共享研究域、公开域三级科学数据管理形成统一连续体的高校科研数据组织方式;[5]谢春枝等针对国内外高校科学数据管理和机制建设研究,提出建立我国高校科学数据管理机制的5点建议;[6]刘霞等以武汉大学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为案例,重点分析我国高校科学数据管理服务面临的 4 个关键问题。[7]与此同时,国外学者对高校科学数据监管也进行了研究。Walters以佐治亚理工学院为例,通过介绍该校数据监管计划,建立了数据监管模型;[8]Anna Gold将科学研究生命周期理论和学术交流系统结合,推导出数据生命周期流程并将其分为前出版阶段和后出版阶段,根据各阶段的不同任务确定图书馆的相应角色。[9]综上,国内外图书馆界已经意识到科研数据知识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大数据环境下如何进行面向科研数据的高校知识服务风险管理等内容并没有涉及到,当高校图书馆为高校科研数据知识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这些问题就会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亟待研究和解决。

3 基于四螺旋模型的高校科研数据风险管理知识服务体系构建

螺旋模型起源于生物学领域,哈佛大学教授Richard Lewontin用三螺旋解释基因、组织和环境三者对生物的影响,认为基因、生物体和环境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就像三条螺旋线缠绕,互为因果关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亨利·埃兹科维茨教授和荷兰阿姆斯特丹科技发展学院罗伊特·劳德斯多夫教授将该模型引入经济学,用来解释大学、政府和企业之间相互依存的互动关系,他们认为大学、政府和企业的知识共享是创新系统的核心单元,三方合作是推动知识共享与创新的重要因素,在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各参与者共同推动创新螺旋的上升,实现知识创新目标。[10]而四螺旋模型理论主要是表现四种不同知识主体在创新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四种知识主体之间在不同阶段的多重互动机制。金潇明提出产业集群知识转移和共享的四螺旋结构模型,即产业集群内的知识转移与共享是构建在四螺旋模型的基础上的。[11]赵立雨、任静在R&D创新活动中也引入四螺旋模型,给出针对四螺旋结构的知识共享对策。[12]在螺旋结构基础上进行拓展,建立基于四螺旋模型的大数据环境下面向科研数据的高校知识服务管理风险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四螺旋模型的高校科研数据知识服务风险管理体系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四螺旋模型的高校科研数据知识服务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高校科研数据知识服务资源共享保障、科研数据信息资源安全保障整合系统和高校科研数据知识服务技术安全保障支撑系统三个方面。对于高校科研数据知识服务资源共享保障而言,它主要包括:科研数据互动保障平台、科研数据资源管理保障平台、科研数据知识服务保障平台。其中:科研数据互动保障平台是由科研专家导读、科研合作等要素统一在此系统之内,将科研团队、科研合作、科技交流等科研要素整合。科研数据资源管理保障平台涉及知识服务管理电子资源等,通过数据整合技术、智能终端技术,使各类科技资源互相交融与渗透。[13]而科研数据知识服务保障平台包括:协议科研团队共享、科技查新等形式,从全面把握知识服务资源建设状况及科研团队群体的需求出发,实现云资源的即时感知和互动。对于高校科研数据知识服务技术安全保障支撑系统而言,其主要运用大数据技术以及网络安全技术方法等实施科研数据知识服务的集成性建设,最终建立起多层次的高校科研数据知识服务风险管控体系,实现集中式高校科研数据知识服务风险管控。

高校科研数据信息资源安全保障整合系统主要包括: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和知识服务风险管控运行机制两个方面。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科研数据知识服务风险管控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建立知识服务风险管理体制、管理模式、资金保障及人才培养。而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知识服务风险管控运行机制构建主要包括建立知识服务风险管理机制、协同机制、评价机制及激励机制。其中,知识服务风险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知识服务风险战略导向、配套政策、专项制度的完善、IT资源的完备,建构基于高校、科研管理机构、图书馆、科研团队的多方交互合作安全保障机制。知识服务风险协同机制主要涉及知识服务管理组织统筹、知识服务过程监督、反馈与调控等。协同知识服务风险管理组织中的高校、科研管理机构、图书馆、科研团队关系,可以运用四螺旋理论模型构建科研管理机构知识螺旋、高校知识螺旋、图书馆知识螺旋和科研团队知识螺旋等四个知识服务安全保障螺旋体,各个螺旋体之间通过互动促进知识共享与资源整合。这四个层面的知识螺旋特征主要表现为:

3.1 高校知识螺旋体

众所周知,高校聚集了丰富的智力资源,集中了大批优秀的科研团队、先进的实验仪器和优秀的科研学术成果。因此,高校科研数据与技术转化的政策支持及相应的外部科研环境是四螺旋模型良性运转的基础和前提。在高校科研数据知识服务管理中需要营造开放、公平、协作的科研环境,为科研团队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和风险资本,并激励科研团队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以提高科研数据质量。而高校对科研数据知识服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科技查新、文献调研等知识服务基础上,为其提供项目、技术等方面的大规模科学研究咨询支持。

3.2 科研机构知识螺旋体

科研机构在科研数据知识服务管理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建立有效的专业人才培育和知识共享激励机制。随着大数据环境下科研数据在高校发展中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高校科研数据表现出研究规模巨大、涉及领域宽广、所需科研资金庞大等特点,而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离不开科研管理机构主体作用的发挥。科研管理机构对科研数据知识服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相关科研领域的智囊咨询服务,整合科研数据知识资源,实现重大科研知识服务项目的跟踪服务,这需要高校图书馆等知识服务咨询机构能够对相关决策和需求展开调研和分析。

3.3 图书馆知识螺旋体

图书馆是促进高校科研数据知识共享的重要载体,因此,在促进高校科研数据合作过程中必须强化图书馆科研数据知识服务功能,促进科研团队科研数据的知识共享。由于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科研项目的完成往往需要多领域、多学科科研团队的参与和合作,因此,学科馆员与科研团队在科研数据研究过程的协作和交流至关重要,学科馆员需要利用其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不同科研数据信息源进行搜集、筛选、并进一步进行加工、处理分析,然后传递给科研团队。

3.4 科研团队知识螺旋体

科研团队在基于四螺旋模型的高校科研数据知识服务风险管理过程中承担主体性作用,而知识共享是促进科研团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科研团队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管理机构、图书馆的知识共享与合作,加强科研团队内部的知识共享能力。而科研团队对知识服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面向解决科研问题的知识服务需求专业化,即要求学科馆员在提供科研数据相关知识服务时应融入科研团队的科研环境,并跟踪和支持科研团队整个科研周期,对相关科研数据进行深度整合,为科研团队提供有效的科研数据风险管理支撑。

基于四螺旋模式的高校科研数据知识服务风险管理强调高校知识螺旋体、科研管理机构知识螺旋体、图书馆知识螺旋体、科研团队知识螺旋体四方主体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为科研数据风险管理提供知识服务支撑并降低其风险管理成本,形成整合科研团队、高校图书馆等多方面的科研信息资源。通过基于四螺旋模式的高校科研数据知识服务风险管理体系分析,可以发现:提供有效的科研数据知识服务工作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重视学科馆员的科研数据知识服务技能。在科研数据知识服务过程中,学科馆员需要利用自身知识和能力对科研团队的提问进行规范化加工,对潜在的科研数据需求进行创造性的知识重建,融入科研团队问题解决过程情景。同时,要求学科馆员能够针对科研数据相关的具体知识服务咨询提供建设性意见或方案。当然,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在帮助科研团队保存科研数据资源的同时,需要首先解决科研数据资源的产权问题,只有科研数据产权明晰才能真正调动科研数据资源所有者参与共享的意愿。对于科研数据知识服务资源共享平台上已存储的科研数据,高校图书馆应界定科研数据的保密范围,合理划分秘密等级,允许科研团队查询相关信息,学科馆员应与科研团队人员交流,力争得到科研人员的支持,并确定最终科研数据版本。[14]因此,高校图书馆与高校、科研管理机构和科研团队四方主体间需要针对科研数据知识服务风险管理建立相关科研数据共享合作制度,明确各主体参与科研数据知识共享的流程和风险保障规范。

4 结语

高校面向科研数据知识服务所处的软件和硬件环境、数据格式的快速改变给高校科研数据知识服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建立安全的科研数据采集、保存、利用和共享机制,在不暴露科研团队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为科研团队提供优质的个性化知识服务面临着信任、机制和技术的多重考验。根据四螺旋结构模型,高校知识、科研管理机构、图书馆和科研团队知识螺旋体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改善高校科研数据知识服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形成整合高校、科研管理机构、图书馆和科研团队等多方面科研数据资源,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率。在四螺旋科研数据知识服务管理系统中,每个知识螺旋体要素应各尽其能,力争建立跨学科、跨学院、跨机构的科研数据知识服务风险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增强高校科研数据知识服务共享机制。文章借鉴四螺旋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对面向科研数据的高校科研数据知识服务风险管理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以期提升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科研数据知识服务过程风险管理水平。

(来稿时间:2014年10月)

1.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30-35

2.刘雄洲,王 菲. 国外数据存管实施现状及其对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启示. 图书馆,2012(5):81-83

3.师荣华,刘细文.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11(1):39-42

4.杨鹤林. 数据监护: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新探索.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2):18-21

5.钱鹏,郑建明.基于生命周期的高校科学数据组织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11):83-86

6.谢春枝,燕今伟.国内外高校科学数据管理和机制建设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13(3):12-17

7.刘霞,饶艳.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初探—武汉大学图书馆案例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13(3):33-38

8. Walters T O. Data Curation Program Development in U.S.Universities:The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xample.Th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Curation,2009,4(3):83-92

9. Gold A.Cyberinfrastructure,data,and libraries,Part1:A cyberin-frastructure primer for librarians.D-lib Magazine,2007(13):5-6

10.(美)亨利·埃茨科维兹. 三螺旋.周春彦,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11.金潇明.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四螺旋结构模型. 系统工程,2010(1):90-94

12.赵立雨,任静.R&D创新活动中知识共享的四螺旋模型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10(11):66-69

13.王静,王勇,曹作华. 高校学科网资源建构自组织管理机制研究.情报杂志,2003(1):150-153

14.沈婷婷,卢志国.科研项目不同阶段的科学数据监管方法.图书馆建设,2013(3):49-51

猜你喜欢
螺旋图书馆服务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旋风“螺旋丸”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去图书馆